誤入雷區! 育兒神器 ≠ 靈丹妙藥
最近,和一些媽媽閒聊時,有一個媽媽一語不發,面帶疑惑。當大家問起她為什麼煩惱時,她無奈地說:“剛上一年級的兒子最近考了全班第一,我在想給他買什麼禮物作獎勵。”
每當提起禮物,媽媽們會想到安排一次難忘的慶祝活動:去哪兒吃頓大餐?去哪玩耍?買什麼別出心裁的禮物?但這一連串的問號總是會讓媽媽們心煩起來。
雖然我們對獎懲孩子仍抱有很多異議,但
獎勵永遠是家長和老師們屢試不爽的神器。
從幼稚園到高中,從作業本上的小紅花到肩上的三道杠,再到父母們動輒“你只要……我就給你買……”這樣的口頭禪,簡直成了活脫脫的“教育獎勵手冊”。
但其實“育兒神器”並非靈丹妙藥,家長們還是要認清實質,以免陷入誤區。
似是而非的“時間儲蓄箱”
最近看到一位“磚家”給媽媽們支招,教導她們如何糾正孩子拖拉磨蹭的不良習慣。他花了一半篇幅來說明孩子做事慢吞吞的最大原因是不懂得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他強調只要培養孩子善用時間的習慣,就能做事勤快有效率。接著他舉出幾個“五分鐘改造孩子”的超級方案給媽媽們參考應用。
其中名為
“時間儲蓄箱”的方法最似是而非,且有待商榷
,但竟然得到了最多的認同,還有家長留言說要在家好好落實。“磚家”建議家長對小孩說明家規,在預定時間之內完成該做的事情。例如,
要求孩子30分鐘內把午餐吃好,如果孩子能在預定時間前完成該做的事情,剩下來的時間便可以放在“時間儲蓄箱”內。週末家長和孩子一起統計一周累積下來的時間,孩子可以用這些時間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
“磚家”認為這種正面的推動力,可以鼓勵孩子自發把握好時間。
但我認為,這個看似很好的方法絕對是誤人子弟的。“磚家”們連最基本的時間觀念都沒有好好的搞得清楚明白!他們忘記
時間一去不復返的本質
!我們可以把金錢放儲蓄箱裡,但無法儲蓄時間。我們千萬不能給孩子製造時間可以被儲蓄的假像。
把握當下、珍惜及善用時間才是時間管理的根本,也是對孩子的核心教育。
似是而非的“做家務賺零用”
很多“磚家”積極
提倡給小孩灌輸正確的金錢觀是父母一份重要的功課。
他們
主張要讓孩子明白金錢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要靠努力和勞力來換取的
。這點我絕對認同。但他們提出的培育方案,我卻不敢苟同。
他們建議家長按孩子的能力給他們分配家務,然後按工作量給予“工資”,如果表現優秀還可以得到額外的打賞。很多家長以為這個“做家務賺零用”的方法,不但可以讓孩子明白有付出才有收穫,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動手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其實只要思考一下便會發現這個方法並不可取。
媽媽做家務有工資嗎?爸爸做家務有薪水嗎?那麼,為什麼孩子做家務有金錢上的回報?
家裡的事就是家裡人的事,大家有住在這個家的權利便有做家事的義務。
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在家做點事便要有報酬的不正確觀念。要孩子把水端給爸媽也要付他十塊錢是一個多麼令人難過的畫面呀?記住,在家裡唯一把衣服放洗衣機去清洗可以得到薪金的人就是保姆,因為她不是你的家人,洗衣服是她的工作。
似是而非的陪伴孩子
曾經有位媽媽說:“自從陪孩子後,我已經成了‘全能選手’,不僅會看琴譜彈鋼琴、會快速解出奧數題、會耍幾下跆拳道,甚至連從小就沒有學會的游泳都學會了。”乍聽之下,似乎有些為這位媽媽高興,但是,經過一番對話,其中隱藏的更多是道不盡的心酸和無奈。
原來這位媽媽曾是某外企的高管,事業風生水起,只是聽一些教育“磚家”不停地灌輸這樣的觀念: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們一起做事、學習,這樣孩子們才有學習的動力。於是她毅然辭去了高薪工作,開始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還自學許多“本領”,為的是所謂的“陪伴”。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和這位元媽媽有著相同情況的並不占少數,只是她們一味聽信“磚家”,而未曾真正停下來仔細思考:
難道成才的孩子都是父母陪伴出來的?
其實,對孩子來說,比陪伴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榜樣。父母也許沒辦法每時每刻和孩子待在一起,但你必須用行動告訴孩子你在做什麼。孩子不會不接受自己有一個忙碌的父母,只要你將你的忙碌和努力通過正確的方式傳達給孩子,
你的忙碌,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停一停,想一想
在接收育兒資訊時請家長們務必先停下思考一下,停一停,想一想,認真分析和嚴格篩選比匆忙胡亂接收更為重要。為人父母必須明白一個事實,沒有一個育兒專家比你更瞭解自家寶寶的真實需要。父母才是自家寶貝最佳的育兒專家,絕對沒有之一。專家之言可以參考,但在盡信和應用前必先認真思考。
本文版權歸廣州現代移動數碼傳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