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釣技‖上鉤的魚為什麼總跑?

釣魚活動就是一套百年不變的流程,打窩誘魚,拋竿入水,漂動提竿,刺魚溜魚,一套下來就該收穫了。在這一套流程中,比較考驗釣魚人技術水準的就屬提竿刺魚和溜魚了,這兩步要是出了問題,也挺讓人惋惜的,明明都有魚上鉤了,卻因技術不到位,跑了,簡直比不上魚還讓人難過。

那麼如何才能夠解決提竿刺魚,溜魚的技術性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不少釣魚人提竿刺魚時,都會有這麼一個感覺,我中了啊!為啥沒上魚呢?或者是真的中了,但還沒溜兩下了,又沒了。不管是哪一種,遇到了都夠糟心的,究其根源,總結起來就是刺魚不正,不透,不當,不協調。

▲(這款魚竿靜釣6.4斤,高碳大28調性,手竿腰力並存,鯉鯽混養通殺,前後堵配重設計,重心在更舒適的位置,合金超輕防爆環,從此不斷手把節)

最常見的就是魚鉤構型不當,不同魚類吃口習慣不同,魚鉤自然也要變換。不知道為什麼,不少釣魚人就是對釣鉤不上心,可能是認為都是小小的一支,沒多大區別。可是這釣鉤雖小,確實五臟俱全,換了哪一點都是變化萬千。釣大魚時,選擇鉤門寬,鉤條硬,鉤柄短,鉤尖長的伊勢尼鉤,最好是鉤尖內彎,五號以上,上魚肯定要穩的多。這種魚鉤入到大魚嘴裡,紮的深,牢靠。反之,伊豆鉤,袖鉤都適合小魚,入嘴穩,不脫鉤。

▲(進口袖型鉤鉤門適中,鉤柄較長。利於魚餌入口,刺魚迅速可靠,卸魚方便。適合吃食謹慎的小鯽魚和白條形較小的鯉魚、草魚、羅非魚等。這就要求袖鉤要靈敏、精細。悍將袖鉤鉤條比較細,更加靈敏)

在拋竿時也是如此,角度不當,打的太滿,釣竿遠遠的入水,壓線完全不到位。這就造成了提竿時,釣線和水面的角度太小,魚嘴稍張開,就會直接拽出來。就算是刺中了魚嘴,也多是只中了內壁的軟膜,紮不進去,自然容易脫鉤。所以拋竿時要審慎而行,太滿了不好,太近了不行,根據釣點選釣竿,沒有一竿走天下這一說。

另外,提竿的力度和時機也很關鍵,提竿沒力,魚鉤沒勁,肯定紮不進去。不少釣友觀漂能力不足,把握漂相慢,分辨不清楚水下魚類大小,一個是把握不好上魚的時機,另一個則是借力提竿增加力度不會,魚鉤刺不透魚嘴就跑魚了。當然了,還有因為釣餌太硬,殘留物太多的情況,也會造成掛餌不適。在時機方面,生口魚最好把握,上魚的漂相建明易辨,滑口魚最麻煩,稍有不慎,就看錯漂相,錯過上魚時機。

▲(巴爾杉浮漂的漂身由巴爾杉木材質製作而成,穩定性特別好。漂尾採用玻璃纖維製作,韌性非常好,螢光漆放大漆塗裝,色彩鮮豔醒目,魚汛明顯。浮漂套裝組合,使用方便)

▲(採用新型納米防水材質手工製作而成,塗裝亮麗的臺灣風格浮漂,精密的細節設計,輕、浮力大、不出水、亮度是正常漂尾清晰度的3倍)

釣魚環境層層相套,一步錯,步步錯,提竿不及時,魚鉤看錯位置,溜魚操作困難,最後跑魚。

關於溜魚是個大篇章,細緻的介紹說不完,在此就介紹幾個關鍵點。

首先是繃緊釣線,不給魚兒留力,也給自己一個反應時間,避免水下魚類體型出乎意料,打一個措手不及。

然後是不停的移動魚類,不給它蓄力的時間,順著方向拉,利用釣竿彈力和人的重量施壓,消耗它們的力量。不停的牽引著魚類,把控它們的合理活動範圍,不能夠讓它們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區域。然後是讓,適時的避開魚類的兇猛反應,不要拔河,相持的局面對釣魚人不利,適當的放鬆,給它們一個逃竄的空間,既能夠消耗它們的力量,又不用擔心斷線困擾。

▲(釣魚王釣線精選優質材質,結實耐用。採用納米技術,效果比普通魚線效果更佳。釣線線質柔順且有韌性,手感細膩,拉力超強,超耐磨耗。能有效避免繞線、線打結現象的出現)

▲(德國原絲主線:採用大密度特殊材料,入水更快,一米一個色彩,兩色交替更加隱形,拉力更強,號稱競技原絲中的大力馬,防偽從原絲開始,兩色交替大大提高了仿冒難度)

挑竿和起竿是兩個目的,一種動作,前者是溜魚時遭遇一片障礙物,或者複雜地形,挑魚避讓,一面掛鉤。後者是最後一步,將魚起出水面,成功入網。後面這一步,最忌心急,要有進有退,鬆弛有度,只要魚能夠露出水面,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穩,不耗盡它的最後一絲力,不要放鬆。

只要出了水面,就是釣魚人掌控的天下,不消它魚類有力,也要被釣魚人分分鐘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