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改變烹調方式,引領健康習慣


經常看到廚房裡有類似的場景:隨著廚師利用鏟子和炒鍋的協調配合,食材上下翻飛;炒鍋內火冒三丈。而在家裡做菜的朋友們經常也在追求這種效果。做菜久了,你也許也會有這樣的體會:往往油溫高、油量大炒出來的菜就更是口感爽脆、更有焦香的風味。
於是現在的人習慣了做菜多放油。據統計,我國居民平均烹調用油消費量是41.6g,其中植物油32.9g、動物油8.7g;和20年前相比,增加了20g的以上。烹調用油的攝入是必須的,給我們提供了能量、也提供了我們必須的亞油酸和亞麻酸。但是過量攝入就可能導致肥胖,肥胖又是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以說肥胖了之後,一些慢性☆禁☆病就很可能接踵而至了。
通過對我國居民從動物性的食物、植物性食物中脂肪的攝入量的消耗量的統計,通過食物攝入的脂肪接近40g,脂肪占膳食的合理供能比30%左右,這樣的攝入總脂肪的量應該在60~85g,去掉食物中40g左右的脂肪,建議每天的烹調油用量25g到30g。
每天攝入25~30g烹調用油的資料是這樣來的,如果您攝入的動物性食物偏少,當然可以適當的多使用一些食用油。
中國美食講究的是五味調和,菜肴也講究色、香、味 、形 、器,火候的掌握對廚師來說很重要,《隨園食單》有記載: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矣。有須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則物枯矣……。”
我們可以發揮聰明才智,在選擇更合理更健康的烹調方式和方法,畢竟我們的前輩烹飪的方式也有個從煮到蒸,再到炒的過程。為了健康我們可以選擇如蒸、煮、燉、燜、拌、急火快炒等可以少用油的方式。少用煎、炸之類用油多的烹調方式。
比如可以這樣做炒菜:可以先把各種食材切好,之後焯水的焯水,焯水過後的食材中放入需要加的調料。之後炒鍋里加一點點底油,把預處理好的食材在鍋中略做翻炒即可出鍋,這樣用油不多,口味也不錯。
又比如做帶魚,習慣用煎炸,因為煎炸的口感都不錯,但是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帶魚切段,之後用麵粉包裹(直接把瀝幹水的魚周圍沾滿麵粉即可),然後用平底鍋底刷上底油,再把魚段平鋪在平底鍋上,文火加熱,注意翻面避免糊了。這樣做出來的魚味道也不錯。
如果沒有什麼慢性疾病,又喜歡美食、當然您可以繼續享受那些油量稍微大一些的美味菜肴,因為油量多,焦香的風味和脆爽的口感對人類的舌頭來說,確實是享受,吃到嘴裡,心裡也舒服;只是要注意節制,別吃太多。而且要結合合理的運動,吃的脂肪多了,要多運動運動,別讓熱量在體內堆積起來。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成為美味的俘虜,也要注意我們肩負的責任。我們儘量選擇有益健康的烹調方式,特別是有孩子、孩子小的家庭,一定從小培養孩子清淡的口感,大人已經形成的習慣改變起來不容易。一旦形成習慣,再改起來,心裡總是感覺不舒服。為了健康,我們要少走彎路。
李延斌: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黑龍江營養師協會會員,北京營養師俱樂部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