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哭著對我說,電影裡的聲音都是騙人的
電影是一門形聲結合的視聽藝術
但是人們在提起電影中的聲音時
往往更關注人聲與配樂
很少會在意自然音響是如何實現的
一部電影,除了對白之外
其實還有很多讓你聽起來
感覺很真實的聲音
例如馬蹄聲、下雨聲、腳步聲
刀劍打鬥聲、骨折聲等等
這些聲音並不是由現場收音完成的
▲後期擬音製作
▼
在電影製作中,受各種因素影響
往往不能將同期聲完全收錄進去
為了確保所有細微的聲音
都能清晰表現出來
大部份電影在後期聲音處理
所花的功夫絕對比你能想像的多很多
而這就是電影擬音產生的起源
現場音效最早是在廣播劇(1920年)使用,為配合劇情需要演員使用,音效板可以類比電話鈴聲和關門聲:
▲廣播劇錄製
1927年華納推出了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傑克·多諾萬·佛利(Jack Donovan Foley)擔任該片的擬音工作,因此英文擬音一詞為Foley
▲擬音一詞的由來,Foley本尊
擬音是一種跟隨畫面而同步作出相對應動作音效的配音手法。有時根據劇情還需要對一些聲音進行再創作和還原,這便需要通過後期擬音完成。今天的電影擬音仍使用著佛利的方法。
▲好萊塢環球影城擬音棚,更像是一間雜貨鋪
▼
那麼問題來了
這些神奇的音效
究竟是如何類比的呢?
不同的音效處理方式是不同的:
▲這些不起眼的道具,便是
擬音師發出神奇聲音的秘訣
腳步聲的製作是最常見的聲音再創造:穿不同的鞋,踏上不同地板,所產生的聲音也不一樣。擬音師要通過試驗不同的材質所發出的聲音,去製作一些聽起來真實的音效。
▲腳步聲的由來
而電影裡女子風情萬種的腳步聲,往往是由一個糙漢腳穿高跟鞋擬音師不僅要把握節奏的剛剛好,還要模擬出女性走路的嫋娜,以及由近及遠的立體感和主人公體力情緒的變化:
▲畫面太美
▼
擬音師可以根據畫面類比出單匹馬漫步和群馬奔騰的效果,再配以鐵器清脆的聲音,閉上眼睛,馬隊仿佛由遠及近向我們走來:
▲國外馬隊的音效產生過程
相比於國外的馬蹄聲是用椰子殼敲擊地面發出來的,在國內團隊做法裡是在地板上敲馬桶搋子,材質不同原理則是一樣。
▲國內馬蹄聲的音效產生過程
▼
除了腳步聲與馬蹄聲這兩種常見擬聲,另一些擬音的製作方式,一定是你意料之外的,讓我們通過下面這一系列圖來感受感受:
▲聽說骨折的聲音是掰芹菜的聲音呢
▲大火襲來的呼嘯聲靠抖布來完成
▲不同節奏大小的雨聲
由洗臉洗手或撒豆子模擬出來
▲流血的聲音是靠揉搓、撕扯
濕潤的冷凍生菜發出的
小編還聽說那些激情滿滿的吻戲,是擬音師狂吻自己的手背發出的(⊙o⊙)…這不是坑爹呢麼( ̄m ̄)
▼
九十多年來
擬音技術越來越先進
如今,現代化的錄音設備
電腦數位後期技術
都給擬音工作帶來了不少便利
有些聲音素材在電腦上
進行加工修改與合成即可使用
但是在很多導演看來,電腦合成的聲音是千篇一律的,沒有生命。
聲音都是跟劇情相配合的,不同的聲音表達出的情緒是不一樣的,電腦仍無法取代傳統擬音技術。
拿諾蘭的[星際穿越]來說,音效在片中就占了很大比重,並全部使用傳統的擬音技術進行擬音。電影中很多場景,音樂和特效聲音太大導致觀眾往往聽不清楚主角講得臺詞。
▲[星際穿越]海報
其實這是諾蘭和擬音師有意為之,擬音師理查·金表示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星際穿越]想讓觀眾更專注于人物情感。
在電影中庫珀開車在玉米地中狂奔的場景,由錄音師和駕駛員在車裡車外都裝上麥克風,開車一遍遍蹭玉米地的邊緣:
▼
沙塵暴襲來,打在車子身上的聲音,由擬音師只做了一把特殊的槍把沙子射在舊車上製作而成:
▼
來自飛船的聲音,是通過把廢舊飛機機翼夾起來再鬆開製作而成:
▼
為了讓效果更真實,擬音師還類比了各種金屬非金屬在金屬表面震動的聲音:
▼
影片中的空間、時間等轉換產生的特殊聲音是通過在廢舊飛機裡播放各種聲音,讓聲波相互作用然後錄製出來的:
▼
有一幕是主人公來到了滿是冰原的星球,於是乎擬音師就穿著冰鞋在冰塊上反反復複踩踏,模擬在冰上走路的聲音:
▼
影片中機器人TARS移動的聲音是擬音師穿著特製的鐵鞋在地上走,從而製作出來的:
▼
擬音的過程看似其樂無窮,
但實際上需要創作者絞盡腦汁,
並且需要日復一日面對著
精密無趣的雜物專心致志一氣呵成
(本文原刊載於“看電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