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這應該算是個千年老梗吧?
一提起這個話題,很多父母心裡都有各種滋味。一方面感謝老人犧牲大把跳廣場舞、搓麻將的時間圍著孩子轉,一方面又為孩子的飯菜放多少鹽,該不該抱著孩子哄睡,能不能追著餵飯,科學育兒和傳統育兒到底聽誰的等一籮筐問題頭疼不已。
再加之老人精力不 足、視力聽力有所下降等,和活力無限的小孩放在一起本就畫風不合,比如我小時候在奶奶家,有天上午我爺爺準備去釣魚,剛出家門就碰見了隔壁家的老大爺。老 大爺問:“釣魚去啊!”我爺爺說:“不是啊!我釣魚去。”然後老大爺說:“哦,我還以為你要去釣魚呢?”這什麼聽力…我瞬間就石化了…
但老人帶孩子已經成 了國內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即將到來的暑假期間,老人幫忙看孩子更是遍地都是。父母雖然擔憂卻又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但其實,不僅我們為這個問題愁心,即 使是老人偶爾幫忙帶帶孩子的老美們也沒能逃脫這個矛盾的包圍圈。下面要分享的就是美國作家Jen M.L.發表在《時代週刊》上對這個問題的化解之道。
Jen M.L.的解決辦法其實 也很簡單——定規則。在文章開頭他幽默地寫到,他人生的一大愛好就是制定各種規則表,他會給女兒定規則,給兒子定規則,給要開Party的妻子定規則…雖 然自己也討厭循規蹈矩的生活,但不得不承認,提前定好規則會使很多問題高效解決,也會避免發生許多矛盾。所以現在,他要給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們定一些規則, 這聽起來好像是對他們的限制,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1、別把自己當醫生
《時代週刊》:威士卡只適合牙疼的初期階段,傷風膏不是每種疾病的靈丹妙藥。
一遇到孩子生病,老人們都會拿出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及自己久病成醫,多多少少都懂點的無敵優越感告訴父母應該怎麼做怎麼做。特別是崇信各種民間偏方的老人,即使去看了醫生, 他們也是各種懷疑,老覺得自己那套方法才是最簡便,最有效的!如果再碰上個迷信的老人,那就更OMG了!
這點我自己有親身體驗,小時候一打開外婆的抽屜,全是裝滿藥丸的瓶瓶罐罐,不管是我牙疼,還是胃疼,或是胳膊疼,外婆都會慈祥地說,“來嘛,吃點消炎藥,吃了就好了…”。偶 爾有個傷風感冒,她也
喜歡給我搗鼓些草藥,並無數次提起N多年前她得了什麼什麼病,喝了這種草藥便快速康復的故事…
現在想來,還好她的消炎藥、草藥藥性不強,我的身體也足夠頑強啊!
2、不要試圖購買孩子的愛
《時代週刊》:不要試圖購買孩子們的愛,如果他們愛你,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和附加利益。
孩子更愛誰?這也許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或多或少暗暗較勁的事,而老人們更喜歡用一些好處來“引誘”孩子們。例如拿一塊糖誘惑孩子說自己更愛爺爺,或者買各種廉價的玩具來和孩子“套近乎”。
我大姐家的小兒子平時就被爺爺寵得不行,每天光零食都要花二三十塊,孩子進文具店,喜歡什麼就拿什麼…可大姐不會什麼事都順著兒子的意,小事和他講道理,大事必定嚴厲管教。 所以每次大姐下班去爺爺家接孩子時,孩子都一百個不願意,吵著鬧著不肯走…這時爺爺一般都站在旁邊呵呵笑,逢人還說,“哎呀,我們家孫子最喜歡我們老兩口 了,都不願意跟他媽回家呐…”,似乎這是件特別值得炫耀的事。
可,這不都是你慣的嗎?如果孩子從小就老被一些小便宜“收買”,這會讓原本單純的他滋生出更多的功利心,什麼事都要談條件,也更容易被一些小利益誘惑。其實,孩子更愛誰並不 重要,如果我們是真心愛他,他一定能感受到,並把這份愛珍藏在心裡,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附加利益,因為我們本就是最親近的一家人。
3、不要插手父母對孩子的管教
《時代週刊》:我徵求你的意見了嗎?你已經有過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了,現在輪到我了,所以,你應該控制住自己那些不必要的建議。
孩子到底歸誰管?相信這是很多家庭都沒有明確的界限,老人們總在父母教訓孩子時忍不住出手阻止或干涉,讓父母的管教沒效果不說,也讓孩子學會了找“避難所”。
前幾天剛上幼稚園的侄子小寶在班上鬧事兒了,起因是他和另一個小朋友都很喜歡一個玩具,兩人爭執不下,一拍不合就動起手來,小寶媽和奶奶去接孩子時,老師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並囑咐回家後和孩子好好談談,告訴他動手打人是不對的。
小寶媽聽後暗下決心 要好好管管孩子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壞毛病,可奶奶卻風輕雲淡地在一旁說道,“小孩子打架算什麼事兒啊…有什麼好教育的,對方不是也動手了嗎?…”這種戲 碼常年都在他們家上演,每當小寶媽開啟嚴厲模式時,奶奶就心疼得不行,先是哄孩子,再旁敲側擊指責小寶媽的做法這不對那不對。
也許,再理智的兩代 人同時教養一個小孩時都會有各種分歧,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這種一致並非要求大家的所有想法和行動都一模一樣,而是家庭成員間相互尊重。在 家輩分最高的老人可不要以為自己經驗比年輕父母多就什麼事都要橫插一杠,更別在孩子面前指責父母的做法,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教養的第一責任人啊。
4、不要把孩子當馬戲團裡的小演員
《時代週刊》:不要把孩子打扮起來到隔壁老太太家炫耀,也別強迫他給老太太表演剛學會的歌曲以取悅她和她的小貓咪。
這點咋一聽起來有點 搞笑,但卻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比如去親戚家玩一定要孩子換上最靚的衣服,就想聽聽別人誇孩子漂亮;比如讓孩子在眾人前朗誦剛學會的唐詩,就想看看別人羨 慕的眼光。其實,老人們因孩子們感到驕傲、自豪是自然的,但是如果過分在別人面前炫耀,不停地給別人講自己孩子的過人之處就有點過了。
這不僅讓那些比較內向和低調的孩子當時感覺尷尬和不被尊重,更會讓參與過這項活動的孩子形成一種渴求別人讚美和羡慕的價值觀,他們會在乎別人的肯定與掌聲,會認為自己的長處是需要別人肯定才能算數的。
5、不要在孩子面前說父母的不是
《時代週刊》:別對孩子說,如果你媽媽管得嚴,可以到外婆家住。
以前我寫過為什麼夫 妻不要做對方關係的差評師的文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內心是渴望和父母建立親密連結的,如果他總是得到父母這不好那不好的資訊,會讓他們對自己 也產生懷疑,甚至無意識地往父母不好的方面發展。而如今看來,這種詆毀不僅發生在夫妻之間,還發生在兩代之間,雖然很多老人都無辜地表示,自己是說著玩兒 的…
就像我昨天下樓,看 見一個媽媽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孩子見媽媽要走了,開始哭鬧,奶奶邊抱著孩子往屋裡走邊說,“別哭了,你媽不要你了。”,這樣做並不會讓孩子和老人更親近, 也不會讓孩子變乖順,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們心裡會疑惑:為什麼爸爸媽媽不要我了?還有些老人抱著孩子在院子裡聊天時更是細數媳婦的各種毛病,抱怨 兒子沒老王家賺錢多…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像毒氣一樣的資訊啊!
6、記得孩子在和你一起看電視
《時代週刊》:我幫你升級付費電視,讓你收看更多的節目,但請注意,不要忘了孩子在和你一起看電視,一些犯罪現場和血腥的場面並不適合他們觀看。
老人精力和體力都不太好,所以在沙發上看電視成了他們最大的一項娛樂活動,這時孩子當然也窩在一旁跟著看了,但他們似乎忘了這件事,依然看著自己喜歡的聊齋、抗戰片、各種奇聞異事的新聞調查…
同事就抱怨過這件 事,說公公在家看孩子,有大半天都在看槍戰片,孩子也跟著看,但那些劇情真的很狗血,畫面也很血腥。“我和老公都和他談過,他也總是答應好好好,可每次我 們回家,還是看到他們在看槍戰片。看一下午電視不僅對孩子視力有影響,長期跟著老人看劇讓他動不動就說要打死誰、槍斃誰…我都要氣得吐血了。”
孩子早期對世界的認識大多來自他們聽到或看到的,所以當孩子在一旁跟著我們看電視時,不要只在乎我們自己喜歡看什麼,也要留意看的內容是否適合孩子,並注意控制時間。
7、孩子吃糖?別太緊張!
《時代週刊》:不妨給孩子吃一些食物中原有的糖,只要別一次性吃太多,吃點糖也沒關係。
相比起上面提到的那些無限縱容孩子的老人,有些老人卻是比較古板的,比如他們都知道吃糖對孩子的牙齒不好,所以會堅決反對讓孩子吃。
但實際上,甜食中的 糖除了能為孩子提供身體所需要的熱能以外,還參與他們身體細胞內的多種代謝活動、負責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適當地給孩子吃些糖能提 高他們反應能力、記憶力以及理解能力。而且如果一點糖也不給孩子吃反而會讓他對糖更有好奇心,會自己偷偷吃哦!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完全杜絕孩子和糖的接觸,而是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均衡的飲食習慣,儘量少在兩餐之間吃過量甜食和零食,控制每天糖的攝取量,儘量減少吃糖次數,讓孩子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建立健康的甜食觀。
上面《時代週刊》分享的這些規則從實施程度來看,可能我們很難嚴肅認真地和老人們坐下來一條條說明,或者學老美們直接列印一些規則表貼在牆上。但我們可以借鑒這種“先說斷,後不亂”的精神,提前把一些老人們能接受的建議說出來,就像Jen M.L.寫的,有規則,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也許,現實生活中,老人帶孩子無法避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大家的出發點無非都是為了孩子好,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有老人幫忙帶孩子,雖然過程中有各種酸甜苦辣,但終究是幸運的。
本文轉自東西兒童教育(這是逃媽和八歲兒子逃逃在美國打造的公號),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