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走進「BAGISM 包 · 當代 」上海 K11 藝術展

如果大家熟悉 John Lennon 和小野洋子的話,一定對「BAGISM」不陌生。這個原本不屬於字典裡的單詞,被 John Lennon 和小野洋子,在 1969 年 3 月 31 日維也納的一場記者招待會上創造出來,當時兩人躲在一層手包布料後,為了讓大家更關注他們的語言而不是身份。2016 年 7 月 15 日,新世界集團旗下的上海 K11 購物藝術館,從「WE CREATE,WE ARE ARTISANS」的理念出發,帶來全球首個結合經典手袋與當代藝術跨界合作的年度大展-「BAGISM 包 · 當代」,展出超過 300 件跨越 400 年歷史的手袋及 15 位元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此次藝術展取名「BAGISM」,既是當年 John Lennon 和小野洋子使用這一詞語的致敬,也是彰顯包袋與當代藝術作品背後所凝聚的「 主義 」。

K11 創辦人、現代文化企業家鄭志剛(Adrian Cheng)作為這次展覽的總策劃人,特別邀請了法國策展人 Elisabeth Azoulay 女士、青年策展人劉品毓小姐聯合策展,同時由國內知名時尚主編及策展人葉曉薇女士擔任此次展覽的策展顧問。她們將共同策劃並從歷史、女性解放、名人、藝術這四個核心議題,將手袋與藝術品重新展現歷史的過去以及我們生活的當下。「BAGISM 包 · 當代 」將演繹現代與經典的融合,以傳統的手袋珍藏,誘發現代藝術思考,促成中西古今的時尚對話。

這次展品中不少是跨時代的經典和名流珍藏,包括摩納哥王妃 Grace Kelly 用過的 Hermès 原版包袋、Coco Chanel 親手設計的包袋、Jane Birkin 的原版包袋及時尚傳奇 Elsa Schiaparelli 與 Yves-Saint-Laurent 的私人手包、著名影星劉嘉玲的私人收藏等。我們 HYPEBEAST 也受邀到訪此次展會開幕,讓公眾近距離接觸經典包袋藝術之美,並與總策劃人鄭志剛先生現場對談,瞭解藝術與包袋之間的意義。

K11 在北京、上海、香港都有落戶,為什麼會選擇在上海開辦「BAGISM 包 · 當代 」藝術展?

因為我們 K11 在上海擁有的空間最大,因為主題的不同,香港 K11 更注重設計方面的內容。而我們在上海 K11 的藝術空間,擁有 30k 平方公尺,可為大家提供藝術交流、互動及展示。而且上海是世界矚目的焦點,不同國家的人彙集到這裡,各種文化和思想在這裡得以相容、碰撞、交融,形成了獨有的海派文化,這為我們此次的藝術展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

在舉辦此次展出的過程中,有什麼困難之處嗎?

最難的部分就是聯繫到此次展出中的 15 位當代藝術家,與他們溝通,進行以包為主題的創作,再深入到藝術是如何與包袋進行「對話」。最終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的跨界藝術展,激發人們對藝術概念與時尚設計的脈絡進行更深入的解讀與討論,審視兩者在文明軌跡中的關係,也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和社會大眾提供全新的藝術靈感和創作泉源。如果把藝術和包袋這兩者不同領域的東西重新定義再聯繫起來呢?

與其硬要去聯繫兩者之間的關係,倒不妨讓他們自然去產生一種共鳴,通過空間而引起「對話」。周圍的環境已經是一個大的空間,而開打包袋後又是另一個空間,我們可以把他們看成是一個空間置身於另一個空間的一種抽象理念。從歷史角度來看,包是時代的縮影、社會的變化、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它背後的意義已遠遠超越一個商品的本身。就像很多朋友問我 K11 這個名字從何而來,答案是:「K 和 11 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兩個非常普通的符號,我不會去想雙方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只是把他們放在一起,感覺很自然,所以我就用了。」

如何去挑選這 15 位當代藝術家呢?哪一位元的作品更能博得你的眼球?

這 15 位藝術家中,有些原本就已經有很高的造詣,但我們更看重的是他們如何與此次的主題去進行「對話」,從而選擇。其中張恩利的作品最讓我印象深刻,他是當前中國最棒的畫家之一,其個人獨特的浪漫、超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會讓你覺得奇怪,但卻非常美麗。對藝術家而言,如何利用模糊的記憶去進行創作是相當難的。

本次展覽於 7 月 15 日至 10 月 9 日對公眾開放,以超過 100 天的展期呈現藝術盛宴。展覽期間,K11 美術館將於週末舉行藝術講座及工作坊等教育培訓活動,有興趣的朋友亦可通過不同類型的互動方式,參與及瞭解時尚及藝術的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