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誰發明了在電影院裡賣爆米花?

20世紀20年代,電影院開始在全美興起,和其他許多新鮮事物一起,打開了一個通往精彩世界的大門。買上一張電影票,就可以走過鍍金拱門,走上一段恢弘的樓梯,在水晶吊燈照耀下找到你的絲絨座椅。吃東西本來並不包含在這種體驗之內,《“爆”文化:爆米花在美國的社會發展史》的作者安德魯·F·史密斯說:“影院主人擔心觀眾會把爆米花和花生灑在紅地毯上。他們豎起標誌,不鼓勵觀眾把從影院外的小販那裡買到的食品帶入影院,影院自己也不出售零食。”


密蘇里州坎薩斯城一個名叫茱莉亞·布拉登的寡婦說服影院讓她入內,成為獲得了這種稀有特許權的人之一。她說服林伍德影院讓她在大廳設攤位,最終建立起一個爆米花帝國。到1931年,她在大約四家電影院擁有攤位,每年能賺1.44萬美元以上,相當於如今的33.6萬美元。她的事業甚至在大蕭條期間還在發展,與此同時,數以千計的豪華影院宣告倒閉。

史密斯說,是誰初次在影院賣爆米花,如今已不可考。幾十年來,小販們都是在劇院、馬戲場和運動場附近停下車子,販賣各種零食。但布拉登那批人似乎是首批獲得與影院相關的特許經營權的人,他們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戰略:通過爆米花而不是電影票賺錢。這種策略如今還在生效。影院通過特許經營獲得的利潤最高可達影院收入的85%。


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個名叫R·J·麥坎納的影院經理在西部經營著連鎖影院,他把握住了這個創意。一個在麥坎納的某家影院外賣爆米花的老人賺的錢攢起來足夠買一棟房子、一個農場和一個商店。麥坎納在影院大廳裡裝了一台爆米花機,以此盈利,1938年賺的錢達到20萬美元。有這麼多錢源源湧入,誰還在乎會不會把地毯弄髒?麥坎納降低了電影票價,吸引更多人來特許經營的攤位買東西。到20世紀40年代,大多數影院都效仿他的做法,很快黃油融化的香味就傳遍了一座座影院大廳。當時的一個創業者提出了這樣一條建議:“找一個好的爆米花攤位,再圍繞它蓋一個影院。”


馬克斯·羅賓斯是奧格校友種子協會的研究顧問,專門培育和測試用於爆米花的爆裂種玉米種植。新品種有什麼特色?我們使用經典育種方法,其中我們想達到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爆裂幅度,也就是玉米粒裂開後能有多大。

為什麼大小那麼重要呢?人們都喜歡顆粒飽滿的玉米。米花應該膨大誘人。順便說一句,米花裂開有兩種形狀:蝴蝶狀和蘑菇狀。蝴蝶狀的米花就是影院裡買到那種米花,或者在家自製的米花。如果買了製作焦糖米花的玉米,那就會看到我們所謂蘑菇狀的米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