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吃保健品,沒病也會吃出病來
沒有什麼事情比半夜抽筋被痛醒更可怕的了!
可能是因為年歲漸長的原因,蓉兒近兩年抽筋的次數,相比起從前頻繁了不少。墊一下腳,抽筋;劈一下腿,抽筋;遊一下泳,抽筋…小夥伴一個個跟我說,你缺鈣啦。抵不住抽筋的折磨,又聽信了朋友的話,蓉兒就去藥店買了罐鈣片吃。雖然吃的斷斷續續,但是不得不說它確實有作用,至少近幾個月我都沒抽過筋了。
不過這保健品啊,就算有保健作用,也不能盲目吃。
切莫高估了保健品的作用
首先,保健品不是藥,它是一種食品,是獨立於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之外的膳食補充。它有藥膳作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所以不能治療病症。而且,它作為一種食品,雖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代替日常飲食。
其次,保健品並非“食用無害”。任何一種食物,都要講究適度。即便是天然的營養豐富的食物,過度攝入都會造成營養不均衡,影響身體健康。而保健品這種較為單一的營養素,吃多了同樣會造成身體不良反應。比如小孩子要是補充過量的維生素D,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甚至中毒的現象。所以,適量。
再者,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名貴補品的營養價值未必都與其身價齊高,人們的追捧,更主要的是“物以稀為貴”的規律在發揮作用。商家為了賺錢,多少會誇大保健品的作用。名聲打開了,價格上去了,宣傳砸的錢,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買單。同樣的維生素C,市面上賣動輒幾百,可是醫院頂多幾十塊。所以提醒大家,不要太高估了保健品的作用。
最後,保健品不能代替藥物,更不能代替健康食品。名貴保健品再好,一天只吃一點點。保健品同藥一樣,都是按劑量服用。而且,通常只是少少的一點。它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作為日常營養攝入的‘主力軍’。營養的補充,我們應當先從天然的飲食中攝取,營養實在是不夠了,再考慮選擇保健品來補充。
有些保健品和藥不能同吃
藥品和保健品,其存在都是為了我們的健康。在不衝突的情況下,雙方還能共同促進健康。但是,有些保健品不能混吃,和藥品一起吃,也可能相互反應,輕的是降低藥效,重的就可能致命了。
鈣片與鐵劑:鈣會影響身體對鐵的吸收,鐵同時也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所以,此二者最好分開服用。
大蒜和感冒藥:大多數感冒藥主要的作用是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適用於外感風熱的感冒。而大蒜、生薑等屬於辛溫之物,與上述中成藥藥性相反,同服會導致療效下降。
鈣劑與強心藥:患心臟病需要長期使用洋地黃等強心藥的老人,他們如果同時服用含鈣和維生素D的保健品,常常會誘發洋地黃中毒。 銀杏含片與阿司匹林:臨床研究顯示,長期服阿司匹林的人同時口服40毫克銀杏葉製劑,每天2次,就可導致眼睛的虹膜出血。如果剛做完手術,同時服用銀杏葉製劑與阿司匹林出血的風險更高。
對待保健品的正確態度
正確的態度是,既不過分誇大它的作用,也不過分貶低它。大多數保健品貴是貴了點,但作用是有的。只是說,與其將補充營養的重責交付於它,不如多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均衡營養,這些老掉牙的話語,才是最科學的保健方式啊。
1. 成人要適量,兒童更應少量
服用不要超過建議範圍,最好是有需要時吃。由於兒童的肝臟尚未發育完全,對保健品的消化能力較弱,被保健品傷害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家長想讓孩子補什麼,也要先問問醫生。
2. 某些特殊時期最好停吃保健品
特殊時期主要指吃藥的時候、手術前後、來姨媽的時候,等等。這些時候,首先要注意藥物的交互作用,還要考慮到它們對身體的影響,最好問下醫生能否繼續吃保健品。
3. 不要被保健品的廣告蒙蔽了雙眼
有些宣稱“天然”的保健品,並不天然。消費者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聽風便是雨。買之前的關鍵是,你得找醫生,確保保健品於身體無害了再吃。
4. 沒有病的人和孕婦最好不吃保健品
沒病吃藥,確定不是嫌錢多?雖然帶了點吐槽意味,但是確實沒必要花這個冤枉錢呀,不怕你營養不足,就怕營養過剩,也惹來一身問題。至於孕婦,為了寶寶的健康,吃啥喝啥一定要事先問問醫生。
哦對了,還要多和你的爸媽普及相關知識,畢竟無良賣家最喜歡坑的就是老人家了!若是有用倒還好,花錢買了無用品,可就虧大發了。用正確的態度對待保健品,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健康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