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貴州辣椒的性格魅力

貴州種植辣椒歷史悠久,這裡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宜人的氣候優勢,孕育了種類多樣、個性不一的特色辣椒。 來到貴州,幾乎就來到了一個辣椒王國。黔北,有向天生長的朝天椒;走進黔中,有辣而不烈的角椒;走進黔西、黔南,則有表面起皺的線椒……數不勝數。 辣,是一種生活;辣,也是一種態度。辣椒,它挑戰了人們的味覺,也豐富了人們對生活的領悟。對許多人們來說,怎一個“辣”字了得。且看朝天椒——熱情的辣,牛角椒——質樸的辣,炮彈椒——開放的辣,小米椒——靈動的辣……
朝天椒——熱情相識即朋友一生情難忘中熟常規品種,果實小羊角形,單生向上,果長6cm,果徑1.1cm,果柄長3.4cm,鮮果品質3.5g,乾果品質1.05g,青熟果綠色,紅熟果實鮮紅色,果面光滑,味辛辣。名字霸道的我,形如烈焰,熱情似火,以特別的姿態特世獨立,有如芙蓉出水,明豔不可方物,又如鳳凰涅槃,浴火得以重生。我最大的特點是辣味十足,並可營養你的身心。渾身一團火,昂首向天歌。說到遵義,人們自然會想到它的紅色旅遊。如今,因為一個紅色產業的興起,使得紅色遵義是越來越紅,那就是當地的特色辣椒——朝天椒。 朝天椒,顧名思義就是果實朝天生長。沒錯,正是因為向著天上生長,便得此名。 遵義縣種植辣椒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但在諸多辣椒種類中,遵義朝天椒最負盛名。“這種辣椒,色澤鮮紅、肉質飽滿,具有強烈的香辣味,辣度遠在其他幾種辣椒之上,而且營養豐富。我們縣歷年種植都以這種辣椒為主。”說起朝天椒,縣辣椒產業辦主任李永生如數家珍。據說,當年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對當地朝天椒喜愛有加,每餐不離。如今,不僅當地的老百姓餐餐不離,朝天椒還加工成了辣椒醬等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並在海外也有一定市場。 小小的朝天椒何以能名揚海外?這與遵義人愛種、愛吃、愛琢磨辣椒這事兒密切相關。趙正其,是遵義縣三岔鎮紅光村是一位普通農民,今年54歲,種有4畝辣椒。老人說喜歡種的原因很簡單:價格好,整體收益高。他滿臉喜悅跟記者拉起家常:去年每畝產值接近7000多元,4畝地就有2.8萬的收益。靠種辣椒存起來的錢,現在正在修建新房呢。 據瞭解,小小朝天椒的種植面積占到當地辣椒總面積的80%以上。在遵義,人們不僅愛種辣椒,而且也非常愛吃辣椒。上至90歲的老人,下到幾歲的小孩,人人都喜歡吃非常辣的朝天椒。或許也是因為這裡的朝天椒辣勁十足,對於愛吃辣的人來說,吃起來非常過癮,所以朝天椒不僅在本地受歡迎,還以幹辣椒等多種形式向外銷售。遵義人還特別喜歡琢磨辣椒這事。如今,從種植到吃法,從品種研發到市場開拓等,樣樣都在行。在辣椒科技園,李永生輕撫一株朝天椒葉子,就像撫摸一件心愛的寶貝一般。“這是我們最新的品種,準備取名‘遵椒4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它不僅有遵椒1、2、3號色紅、油亮、味辣、香濃等特點,而且產量是它‘前輩’的兩倍以上。” “十七塊八。” “少點少點!十七塊!” “不行不行!我這是貴州朝天椒啊!” ……這樣的交易場景每天都在遵義縣蝦子鎮辣椒交易市場隨處可見,如今,蝦子辣椒市場每月成交量達480余萬公斤。辣椒經銷商王先生說:“印度、巴基斯坦、泰國、日本等國家都來我們蝦子進辣椒。每年經我手轉賣的辣椒大概在50余萬斤左右,每年能賺五六萬元。” 目前,僅在遵義縣,朝天椒的面積就已達10萬餘畝,總產量超過700萬公斤,成為當地越來越紅火的產業之一。遵義縣人正是憑著愛種、愛吃、愛琢磨辣椒的火熱激情,讓朝天椒一度走出國門,飛揚海外,這也代表了貴州人們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敞開心扉,熱情滿懷,日子就會越來越紅火。
牛角椒——質樸但得眾生暖俯首甘為牛標誌是尾部有個彎鉤,酷似牛角。不是很辣,但是很香,回味悠長。主要是因為它的各項氨基酸和總氨基酸的含量最高,含油程度高,所以香味十足。在廣袤的田野裡,在芬芳的泥土中,我如老牛般倔強地翹著尖角,默默的生長著,靜靜的守望著,年年碩果累累,給大地以生機,予農人以希望,雖披星戴月,櫛風沐雨,猶未言悔。誰將我採摘,報以滿口香。花溪區盛產辣椒,牛角椒是花溪久負盛名的地方特產。貴陽人常說的“花溪辣椒”,指的就是牛角椒。 7月29日,記者來到貴陽市花溪區湖潮鄉磊莊村,二三十名椒農正在田地裡辛勤地摘辣椒。放眼望去,大小勻稱的牛角椒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發光。此時牛角椒還沒到成熟的時令,渾身泛著青色,表皮光滑,看上去給人一種愜意的感覺。“牛角椒的標誌是尾部有個彎鉤,酷似牛角,很容易辨認。”區蔬菜辦主任趙力暉撩起一簇辣椒向記者介紹。走近細看,果然看到辣椒尾部翹起一鉤,整個形態像極了牛角。“牛角椒的特點是,不是很辣,但是很香,回味悠長。主要是因為它的氨基酸含量高,含油程度高,所以香味十足。”長期研究辣椒的貴州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金毅說。磊莊村是花溪党武辣椒的核心種植區域之一,種辣椒已有數十年歷史,但主要是種牛角椒。 目前,352戶種植辣椒1500餘畝,戶均4畝。可畝產鮮椒1200多斤,可曬制幹椒350斤,畝收入有3500多元。磊莊村是一個苗族村寨。牛角是苗族人喜愛的飾品,因此當地人對牛角椒更是喜愛有加,非常愛吃,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牛角椒,吃起來安逸得很”。38歲的魯庭英是一名普通的農婦,雖然家境較好,但穿著十分樸素,一頂泛黃的舊草帽,一件洗得發白的藍布衣,一雙老式涼鞋,很是簡單大方。“我是把辣椒當飯吃的,一天不吃辣椒我就不舒服”。說起辣椒,魯庭英絲毫不掩飾喜愛之情,“是辣椒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過上了好日子。我非常感謝黨和政府,農業局幹部不僅手把手教我們科學種椒,還幫我們引來了辣椒老闆,家門口就能靠摘椒打工賺錢。”魯庭英還告訴記者,她家五口人,都是靠吃“辣椒飯”。七八畝地,全用來種辣椒,一年下來收入三四萬。還為基地老闆摘辣椒,一天工錢少說也能賺50塊錢。 “這裡的人很勤勞,早上5點多起床到山上採摘野生菌,8點摘辣椒,6點半完工後要喂豬,晚上還要剪辣椒”。來此承包土地種辣椒的貴州常吃常想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于天碧說。“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們純樸的性格。每次領完工資後,她們總是說:于經理,我們得了你好多錢啊!我說,這不叫你們得了我的錢,這是你們的勞動所得。”于經理還說,“遇到下雨天,她們都會不約而同的來摘辣椒,她們是怕辣椒被水打濕,爛在田裡,擔心我會有經濟損失。” “不管找不找到錢,我們都是開心地做,即使再大的太陽,我們也得把每天的辣椒摘完。你幫助我們致富,我們也得幫你多找點錢。”樸實的話語,卻反映出魯庭英一顆感恩的心。磊莊村依山傍水,沒有都市的時尚氣息,周圍散發的是泥土的芬芳。大山的執著孕育了磊莊人質樸的性格,他們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炮彈椒——開放眾口皆能調伴君走天涯炮彈椒皮薄、肉厚、又香又辣,是加工油辣椒製品的理想原料。顏色暗紅,酷似草莓狀,聞起來有一股香味,嘗起來微辣。輕輕一晃,感覺籽多肉厚。“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恰似對我——炮彈椒的真實寫照。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我以香辣適度的品質,憑藉品牌的力量,化身和平信使,奔走在國際的舞臺。凡有華人處,必有老乾媽。 炮彈椒,學名遵椒1號,炮彈椒這俗名,據說是省農委一位長期從事辣椒產業的女專家所取。這位元專家,記者很熟悉,她率性明快、做事麻利、思路開闊。記者想,很可能,這位女專家是將她自己的人格特徵投射到炮彈椒身上了。炮彈椒,聽起來相當有震撼力的一款辣椒。它可是“老乾媽”辣椒的主要原料之一,即遵椒1號。“老乾媽”擁有了它,就如炮彈椒的名字一樣,一炮而紅。如今的“老乾媽”不但走出了國門,還邁向了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老乾媽公司總經理助理謝銀邦欣喜地說。“炮彈椒皮薄、肉厚、又香又辣,是老乾媽的理想原料,一直以來我們都不曾改變”。謝銀邦邊說邊從辦公室一隅抓來了一把幹椒。記者看到顏色暗紅,酷似草莓狀,聞起來有一股香味,嘗起來微辣。輕輕一晃,感覺籽多肉厚。 俗話說,眾口難調。“但有了老乾媽,眾口就不再難調,所有的消費者都可以吃,不食辣的人吃了感覺刺激,食辣的人吃了也能滿足,這是老乾媽的消費者定位。”謝銀邦說,“老乾媽眾口都能調,老少鹹宜。” “老乾媽”以開放的姿態不但擁有了眾多消費者,還促進了農業、工業和城鎮化“一體化”的發展。 1997年至2008年,老乾媽公司解決了680萬農戶的農產品銷路,2010年企業消化了130萬畝耕地農作物,帶動農戶110萬人/次。同時,在老乾媽工作的近2000名員工當中,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剩餘勞動力。“一年我們要用3萬噸炮彈椒,8.5萬噸菜油,3.5萬噸大豆,還有大蒜等,直接帶動了種植業發展”謝銀邦說,“我們對雞肉和豬肉的需求,還刺激了養殖業的發展,這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 老乾媽企業的發展壯大,還帶動了我省辣椒加工業的發展。“目前,一天所需玻璃瓶就達180萬個,還帶動了物流、印刷等各行業發展。”謝銀邦介紹。 去年,“老乾媽”公司實現產值20億元以上,上繳稅金3.4億,2011年1—6月份,企業已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57.5%,上繳稅金1.7億元,同比增長67.77%。 “1988年,剛到雲盤村建廠時,只有三五戶人家,現在這裡還會塞車呢!”謝銀邦說道。在老乾媽公司附近,記者看到,這裡儼然成了一條商業街。街道兩旁聚滿了做生意的人,隔幾步遠就有一家餐館,差幾十米就有一家小超市,更別提網吧、KTV等休閒娛樂場所了。“這就是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一個典型”。開放是一種姿態。“老乾媽”亦如我省一名開放的“使者”,贏得了國內外的讚譽。滴水映日,從這裡可以看到,開放帶來效益,開放帶來生機。
小米椒——靈動山水聚靈性婀娜如佳人個體小,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含蛋白質,糖類,礦物質(鈣,磷,鐵,硒,鈷),色素(隱黃素,辣椒紅素,微量辣椒玉紅素),龍葵素,脂肪油,樹脂,揮發油,辣味成分等。別看我小,濃縮的都是精華,要說辣,你辣得過我麼?要說營養,你豐富得過我麼?我吸山水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孕育了剔透玲瓏之身段,火辣勁爆之性格。山間水畔立,只等有緣人。紅楓湖畔,椒農采椒忙。眼下正是小米椒上市時節,驅車來到盛產小米椒的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二村,滿眼皆是綠油油的一片,漫山的小米椒樹猶如翻滾的綠浪,在湛藍的天幕下起伏。不時又有幾個褐色的小點躍動其間,那是椒農們忙碌的身影。村民師忠鳳、師忠琴正帶著放假回家的幾個女娃兒忙著採摘小米椒,看到記者給她們拍照,臉上綻開了燦爛的笑容。嫺熟的手法,麻利的動作,不一會兒,筐子就是滿滿的,她們不停地來回地穿梭,就像椒園中的一個個精靈。“小米椒是一層一層長的,每一個枝丫結一個,呈幾何級數增長,要長到七層,摘的時候要從最下面那層開始,要不然它就不長勒。”清鎮市農業局蔬菜辦副主任郭榮寬指著身旁的一叢小米椒說,別看它個頭兒小,但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含蛋白質,糖類和礦物質。仔細端詳,果然是一個枝椏長了一顆小米椒,都尖兒朝上,身段兒苗條,渾身散發出惹眼的綠澤,頂上還點綴著一朵朵白色的辣椒花,在習習的微風中輕輕搖擺著。忽然間想起王維《輞川集·椒園》裡的一句: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雲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