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知道嗎?其實孤獨不只是孤獨

【一】

你的孤獨在第幾級?

有一段時間,網路上流傳一個帖子叫孤獨的十個等級,裡面把孤獨分為了十個級別,具體如下:第一級:一個人逛超市第二級:一個人去快餐廳第三級:一個人去咖啡廳第四級:一個人看電影第五級:一個人吃火鍋第六級:一個人去KTV第七級:一個人去看海第八級:一個人去遊樂園第九級:一個人搬家第十級:一個人動手術各位讀友們曾一個人做過這些事嗎?如果按這種標準劃分,你的孤獨是幾級呢?在這個等級表裡,一個人似乎就是孤獨的代名詞,其實對於孤獨的感受因人而異,因此就有了許許多多的人談論它。今天,精讀君就推薦一本關於孤獨的散文集《孤獨六講》。

【二】

六種孤獨

《孤獨六講》的作者蔣勳,是臺灣知名的畫家、作家。此前,精讀君曾推薦過他的另一本書,關於如何品味生活的《品味四講》。自《孤獨六講》出版以來,十分暢銷。豆瓣評分8.2,並且光是有評論的人都達到了將近3萬人次。

在書中,蔣勳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他將孤獨分為六種: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禁☆欲孤獨眾聲喧嘩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他用六個方面來闡釋孤獨美學,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於一體。可以說,蔣勳在本書中,創造了孤獨美學: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現在,精讀君就挑選書中的語言孤獨這一部分與大家一起品讀。

【三】

為什麼我們聯繫著,卻依舊孤獨?

在語言孤獨這一章中,蔣勳闡述了我們為什麼使用同一種語言還會因為“聽不懂”而產生誤會?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想聽。他舉了一個例子:當你預設立場對方一定會這麼說的時候,你可能一開始就決定不聽了,對方說再多,都無法進入你的耳裡。現在很多call in節目就是如此,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儘管他們使用的是同一種語言。精讀君認為這就是一種語言上的孤獨,別人在說話,你只是隨便附和,連最後一句話也不記得;就像你在說話,別人也沒有用心聽一樣。所以書上說道:這是一種語言的無奈吧!好像自己變成在荒野上一個喃喃自語的怪物。如今的生活越來越匆忙,我們似乎都很不容易用心去跟人交流,微笑附和也只是流於表面。這個大概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聯繫著,卻依舊孤獨的原因吧。但是,在語言是孤獨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用語言來打破孤獨感。

文中用了《水滸傳》中宋江與閻惜嬌的故事和電影《早安》來說明,語言也是可以打破孤獨感的。宋江在得知閻惜嬌與張文遠交往甚密後,便去烏龍院探察。由於閻惜嬌並不理會宋江,他就有一句沒一句的開始了無意義的問話,而閻惜嬌回答的也是無意義的話。兩個人在你來我往間透露的都是猜疑和不喜,但卻化解了尷尬。同樣的,在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早安》中,劇情就是重複著早安、晚安的問候,它同樣也化解了人們之間的尷尬。但是與《水滸傳》不同的是,電影中裡的無意義的語言卻是溫暖的。蔣勳把這種感覺稱為孤獨的溫暖:因為當你站在火車月臺上,大家就會互相鞠躬道早,日復一日重複著這些敬語、禮數,可是永遠不會交換內心的心事。雖然溫暖,但是依然孤獨。即便這樣的問候是出自真心,但是我們依然是陌生的,問候過後,就不再有交集。

【四】

既然不可避免,那為何不去享受?

蔣勳在書中提到:孤獨是不孤獨的開始,當懼怕孤獨而被孤獨驅使著去找不孤獨的原因時,是最孤獨的時候。所以,既然孤獨不能避免,我們與其去害怕它,倒不如去享受它,享受那一份寧靜。在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他覺得有時候人需要一個人做些事: 單獨是一個耐尋味的現象。我有時想它是任何發見的第一個條件。你要發見你自己的真,你得給你自己一個單獨的機會。你要發見一個地方(地方一樣有靈性),你也得有單獨玩的機會。我們這一輩子,認真說,能認識幾個人?能認識幾個地方?我們都是太匆忙,太沒有單獨的機會。

精讀君也曾試過一個人去看電影,第一次去之前內心會覺得不適應與擔心,但是在真正在一個人去的路上的時候,看著經過身邊的人事物,吹著風,心情竟然慢慢變得愉悅起來。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也是很享受,後來竟然喜歡上了一個人無所顧忌沉浸在電影裡的感覺,從此以後就常常一個人去看電影。適當的獨處也是必要的,曾有這麼一句話:越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思想越是獨特,也許比旁人也要忍受更多的寂寞和孤獨。就像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少年時,他想成為一名畫家,婚後才開始寫作。之後,他因為上班的銀行帳目問題而入獄,在漫長而又孤獨的牢獄生活中,他有了充足的時間思考,並在此期間開始大量發表短篇小說。孤獨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讓我們從繁瑣的生活中跳脫出來。要想優秀必須有思考,思考往往和孤獨分不開,孤獨是優秀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不能夠獨處,我們會更加孤單。就像作者所言:適度的孤獨不可避免,我們不需去刻意改善,只需要學會與他相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