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醉時代|葡萄酒的農藥殘留問題大解析
在2012年張裕葡萄酒被曝光出農殘事件之後,葡萄酒的農藥殘留問題再次為食品安全打上一個驚嘆號。儘管張裕在事後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聯合行業協會和主管部門作出了正面的回應,甚至也有媒體為之喊出“錯殺”之意,但其銷售系統的紊亂和一時銷量的下滑,以及股市狂跌的表現,為張裕乃至整個葡萄酒行業敲響了一記警鐘。這件事情也充分說明了人們對農藥的恐懼與重視。在中國這個極度缺乏食品安全感的國家大部分中國人都是“談藥色變”。繼有機成為葡萄酒在華賣點之後,“生物學動力法”的登場讓消費者仿佛找到了新的寄託。但是其實農藥不等於毒藥,消費者要正確對待農藥產品。
一樣的“波爾多”緯度,不一樣的葡萄
在葡萄酒的宣傳中,經常看到波爾多緯度一詞,似乎在河北秦皇島、天津漢沽和山東煙臺等地,與盛產優質葡萄的北緯40度的波爾多產區有著同樣的葡萄種植條件。
事實上,北緯40度的波爾多產區屬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夏季乾旱,適合葡萄生長,經多年的傳承經營,逐漸形成了歐洲最知名的葡萄酒莊集中地,成為世界優質葡萄酒著名產區。
而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夏天既高溫又多雨,對葡萄生長非常不利,容易造成病蟲害,如果成熟期遇到較多的降雨,葡萄的糖分積累困難,則葡萄的品質不高。
隨降雨而來的是易發霜黴病、白粉病、褐斑病等病害,以及農藥的大規模使用。曾有當地果農表示:“我們的葡萄就是農藥保大的”,應該不算誇大其詞。就算張裕最終提供的資料表明其送檢的葡萄酒農殘含量遠低於歐洲水準,農藥在葡萄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仍然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要素。
一樣的農藥,不一樣的噴灑時間
波爾多液是葡萄病蟲防治中會用到的農藥。有心人通過《關於農藥波爾多液的配製及其使用方法》一書得知,使用此農藥的時間已經有嚴格的規定,“葡萄在花期、花後、采果前30天,不能使用農藥,以防藥害……藥液中的重金屬元素銅對人有害,噴藥後需經25天以上才能採收”。
在對秦皇島葡萄園的採訪中發現,果農在打藥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概念,在離採摘期不足半個月的時候仍然使用該農藥。顯然,因為果農的文化水準限制或者意識問題,或者農藥使用培訓不到位等原因,一些本可避免的農藥殘留也留了下來。
對此,我們只能期待集中大面積現代化的種植能夠避免這種人為因素。
一樣的品牌,不一樣的原料
近年來我國葡萄酒銷量以每年10%的增幅上漲,據報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銷量國。很多大型葡萄酒品牌在面對急劇擴大的市場,難免加大了擴張的步伐,因為自有葡萄種植園所產的葡萄不夠,導致葡萄的收購量增加,其間不乏充斥著不規範果農種植出來的葡萄,品質無法得到保障,從而使部分葡萄酒農殘含量高於其自產葡萄釀成的成品酒。
因此,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葡萄酒,其品質也有很大的區別。
一樣的檢查方式,不一樣的達標手段
我國雖然有對葡萄酒的系列品質檢查,但是國家食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工作人員仍表示“現在葡萄酒農殘沒有出臺檢測標準”。
從事葡萄酒實驗室研究的段長青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家在制定相關規範與標準時存在諸多不健全因素。他舉例稱,葡萄酒國標規定幹浸出物比例要達到17%,但這個要求沒有細化到每種化合物指數是多少,很多酒企會通過一些添加手段調試達標,但我們能通過實驗室檢測出其產品摻假,“你能說它們是不合格產品嗎,你要敢說,企業還會反咬你一口。
瑞生源聲明:中國紅酒網登載所有內容皆出於傳遞資訊之目的,絕不意味著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更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所有內容僅供大家學習、交流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