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釀酒為什麼要找女子踩曲,還必須是處☆禁☆女?
在傳統的制曲工藝中,需要未婚女子來踩曲。更有甚者說需要“處☆禁☆女”,以符合所謂的“陰陽”、“五行”哲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據說,茅臺鎮端午前後開始制曲,並由女子來踩曲的工藝,已經有600餘年歷史。過去,每到端午節,鎮上20歲以下的年輕女子,就被各個酒廠聘請前去踩曲。當地盛傳,哪個酒廠請到的女子多且漂亮,酒就能大賣。
在溫熱的制曲房內,年輕女子們一邊輕巧地踩著腳下的曲料,一邊歡聲笑語,本身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在酒通常只在產地附近銷售的年代,也是一個活廣告。等到裝在模具裡的曲料被踩成龜背狀的曲坯,一塊塊碼放整齊,自然更容易讓人相信日後會釀出美酒來。
那麼,踩曲為什麼需要年輕女子?彪形大漢豈不更有力氣?
這與曲的屬性是分不開的,恰恰是曲的特徵決定了踩曲人。我們知道,曲將來要摻入高粱中,促進糧食發酵,以便釀出酒來。這就要求曲坯外緊內松,便於粉碎發酵。年輕女孩身體輕盈,力度恰好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如果是彪形大漢或者過於肥胖的女孩,三下兩下把曲坯踩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而且,由於是高溫制曲,女性從生理上比男性耐熱。因此,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這無疑是最為“科學”的選擇。
至於傳言所說的踩曲要找“處☆禁☆女”,其來源是這樣的:我國文化講究陰陽調和,特別是在古代,這種思想尤其盛行,而端午這天,被認為是天地至陽之時,在這一天開始踩曲,就需要“至陰”之物來調和,那麼,被古人認為是“至陰”代表的處☆禁☆女,就成了不二之選。現在看來,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科技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在釀酒這種帶有濃重傳統手工業烙印的行業。一方面,科技給釀酒業帶來了更加科學、先進的工具、生產線;一方面,科技也簡化了傳統釀酒工藝,隨之改變了成品白酒原有的醇香。
近年來,一些鍾情於純糧釀酒的酒廠,堅持回歸傳統釀酒方法,遵循端午踩曲、重陽下沙、九蒸九煮等釀酒工藝,釀造出了不少優質白酒。
也就是說,在傳統釀酒工藝中,利用年輕女子體態輕盈的特徵,讓她們來踩曲,是暗合科學原理的。而招聘年輕貌美女子踩曲,本身也是一種廣告。至於非要用處☆禁☆女,那就有炒作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