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鳴登場」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6評測
交稿了!交稿了!
又是一篇拖了很久的稿子...足足有一個月左右...首先還是向各位先道個歉。然後再進入我們今天的文章。
去年此時寫過了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5的內容,當時我說我有三雙不同的Crazylight,不過在開始寫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我點了一下,光是去年的Crazylight Boost 2015或是2.5,我足足有四雙之多。
或許是有James Harden為這雙鞋代言的因素,讓我的鞋櫃的一片區域堆滿了這個系列的球鞋,但不可否認,我覺得每一代的CrazyLight球鞋推出之時,帶給我的感受都有不同。
我和很多James Harden的球迷一樣,期待著他早日穿著上adidas為他推出的簽名鞋,不過這個時間還需要等待,因為真的要讓各位穿上這雙鞋恐怕得2017年,而接下來的這個賽季開始階段,James Harden還是會穿著Crazylight Boost系列的球鞋登場比賽,甚至,adidas還為他推出了美國隊配色的Crazylight 2016,不過因為某些原因,8月份的裡約,我們無法看到大鬍子的英姿出現在南美大陸。如果你還不瞭解這雙Crazylight Boost 2016的話,我們先用下面五個點去介紹這雙球鞋。1.這是第一次全掌使用Boost科技的adidas籃球鞋,要知道Boost科技第一次出現在籃球鞋中,也是Crazylight系列的籃球鞋。
2.這不再是一雙以輕質出名的Crazylight籃球鞋,但它蘊含著“疾速”的設計理念。
3.這是一雙低幫球鞋,也是Crazylight系列連續兩年推出的低幫鞋款。
4.眾人熟知的Continental馬牌橡膠第一次出現在了該系列。
5.James Harden在看到這雙鞋的時候,對它的評價是“頂尖之作”、“酷爆了”、“夠舒服”、“夠潮”、“第一眼看上它就想上腳打球”。
瞭解完這雙速戰之王簡單的幾個點之後,就讓我們從舒適度,透氣性,保護性,過渡性,緩震性以及抓地力對這雙鞋進行「Laced Up」的評測。
9 舒適度
Crazylight Boost 2016從上一代開始,給我的感覺就已經是在逐漸偏離當年那個以輕質型為主系列,拿到這雙最新的Crazylight Boost 2016時,上腳它並沒有太多的阻撓性,而是撥動了一些鉸鏈式鞋舌,就可以輕鬆穿入。
不過上腳之後的感覺需要一段時間來磨合,這個磨合時間大概也就是你的一個熱身時間,因為你看似鞋楦很寬的它,在你第一時間穿上之後,你還是會發現在腳趾處有點緊迫感,好在經過上腳之後的磨合,這種不適感也會消失。
鞋面這一次沒有使用上一代的Primeknit,而是全新的Woven Upper,這種鞋面材質要更為厚一些,柔韌度更差一些,但包裹也更為好一些,尤其是和有Primeknit材質的Crazylight Boost 2015相比,這種在鞋艙內的活動空間就能感受出來。
其實還有一處設計也不能忽略,那就是腳踝處那個淺襪領設計,從過去的一年開始,這樣的設計從生活休閒的系列逐漸成為運動系列的一處設計,雖然在這雙鞋的襪領設計並不如我們常見的那些以襪領為主的鞋款一般,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它的雛形。
8.5 過渡性
Crazylight Boost 2016的前後掌過渡效果,屬於中上水準,雖然在上腳之後,腳趾處會有點壓迫感,但是隨著一段時間的適應性,這種緊促感頓時消失之後,整體的過渡性就會好很多,外加全掌Boost科技的運用,讓你的雙腳在落地之後轉換到迅速起步的時候,沒有任何拖遝性。這一點恐怕也是adidas在推廣這雙鞋時說道的,“以速制速",這雙Crazylight Boost能在最大程度上讓你在場上疾速無敵。而品牌也希望速度型的後衛也會將這雙鞋當做他們新賽季的一把利器。
8.5 透氣性
說到透氣性,Crazylight系列的球鞋從來沒有說那雙因為透氣性問題而被詬病,因為這是一雙主打輕質的鞋款,所以過去在鞋面等處的自然會有一些輕質透氣的設計。
今年的這雙鞋在鞋面並沒有使用透氣性強的Primeknit鞋面,而是選擇了更為耐久,更厚的Woven Upper,並在鉸鏈式鞋舌的中有大面積的透氣網眼設計。雖然很多朋友覺得鞋面上厚實,那麼會不會在打球的環節中出現燥熱捂腳的現象呢?我們在一處密閉沒有空調的室內塑膠球場對這雙鞋進行了測試,2個小時之後,穿著厚運動襪之後並沒有過多的的燥熱情況出現。
所以在這個夏天籃球季中,Crazylight Boost 2016的透氣性還是值得肯定的。
8.5 保護性
作為一雙低幫籃球鞋,很多人和我一樣看重的便是它對雙腳的保護性,因為在高度上它沒有傳統籃球鞋那般在腳踝上提供穩定性,為了犧牲一部分保護而去提供足夠的速度感才會有低幫鞋的誕生。
在這雙Crazylight Boost 2016上,多處設計體現了adidas設計團隊對它的保護性,我們先看外側大面積的TPU籠式結構,這處設計在防側翻處提供多餘的支撐,放置腳步在疾速推進和扭轉時的變形。
後跟處這一次的設計也是非常有新意,最近幾年第一次把adidas經典的三道杆設計用一個後跟穩定器體現,除了美觀不說,另外就是對這雙鞋腳踝處提供穩定性,這處設計不僅是對後跟,同時還影響著中底的全掌Boost科技。
在鞋面上,這一次的文章也是值得肯定,四個鞋帶孔眼,有點少即是多的感覺,前面兩處使用了類似Dynamic Fit的設計,這一點體驗感不用多說,比較正常,最讓人覺得有安全感的是在後兩處孔眼的設計,一塊Lace Wing支撐翼分別設置在鞋面兩側,除了本身提供連接鞋帶的孔眼功能之外,它其實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增強鎖定性和安全性。
9.5 緩震性
Crazylight Boost 2016上,最給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全掌Boost的出現,相對於之前兩代只在後掌採用Boost科技來說,這一次的用料以及誠意都是顯而易見的。甚至這一次的配置要比過去兩年D Rose系列要強不少,(D Rose 5是3/4Boost,而D Rose 6則是前後分離)
毫不誇張的說,這年頭,如果你家的鞋櫃沒有一雙Boost科技的球鞋,那麼你真的是嚴重落伍了。 Boost科技給雙腳帶來的能量回饋真的是非常顯著,但有時候在跑步鞋中過於柔軟對於膝蓋的損害來說有點得不償失。但對於籃球運動遇到的高強度來說,Boost還是有優勢的,尤其是在後跟落地時,Boost帶來雙腳與足部的感觸,減輕了對膝蓋的損害。
但Boost科技的引入帶來的一點不好,便是球鞋重量增加,如果是全掌的話,可能會對啟動有所影響,這一次的Crazylight Boost 2016使用了全掌Boost,在前掌部位的厚度非常輕薄,我們的雙腳在啟動之時還是可以感受到它的反應性,但相對於前掌什麼都沒有的Crazylight Boost 2015來說,疾速感還是要略遜一籌。但要是綜合腳感來看,我想當你兩隻腳分別穿上這兩代作品的時候,你肯定會先脫掉上一代。
9 抓地力
這雙Crazylight Boost 2016 “Triple White”的鞋底紋路處,我們看到了一塊本是為Continental馬牌橡膠Logo預留的位置,但實際並沒有此字樣,所以我們也無法肯定這是否含有該橡膠材質,但在接下來的配色和已經上市的其它配色中,這個位置都毫無保留的留下了Continental馬牌橡膠的Logo。
強韌耐磨的Continental馬牌橡膠從去年開始,逐漸出現在了adidas的跑步鞋中,今年的籃球鞋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少,比如說我們上一期「Laced Up」adidas Ball 365全系列對比評測 。
而紋路上,這一次Crazylight Boost 2016選擇了齒輪咬合鞋紋設計,這種紋路設計可以說是比較罕見,它相比我們熟知的人字形紋路來說,抓地的反應極為相似,且磨痕在上腳的不同位置處也有不同的體現,可見在抓地力的設置也是完全考量過雙腳在籃球運動中的實際軌跡。
我們體驗的場地為塑膠水泥場地,一場球下來,對於磨損來說,還算尚可,但是如果你要是以外場為基準的話,那麼損耗性會略微大一些。
8.8 K-Conclusion
今年的Crazylight Boost 2016的首發售價為1199元,這一價格可以說是歷代Crazylight第二高價格。不過相對於Crazylight Boost第一代1299的價格來說,這楊的價格可以說是合情合理。但是相對於去年的Crazylight Boost 2015來說,這樣的價格上漲可能會讓一些消費者接受不了。
“最開始設計CrazyLight的時候,我們想把全掌Boost科技第一次應用到籃球靴上”,adidas籃球設計副總裁Brian Foresta說。“我們採用突破性設計,讓Boost盡可能靠近腳底。最終,我們生產出一雙場上性能絕佳、街頭引領時尚的球鞋”。
但是想一下,全掌Boost科技,舒適的穿著感受,1199元可以說對得起你所花的人民幣,聯想下,上一段時間,Kanye West突然穿著adidas D Lillard 2 Boost出現在球鞋新聞的畫面,這雙鞋我真的覺得被侃爺穿上只是時間問題,再不濟,未來的adidas + KANYE WEST,我們也會看到James Harden和Kanye West的強強聯手設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