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孫悟空出生地在杭州十五奎巷,你信不信?

文|CWM

古老的巷子,總是掩映在繁華街道的背後。

鼓樓附近,就有那麼一條巷子,它的腳下,是曾經的太廟。鼓樓從來都是個熱鬧的地方,但是,來往的遊客,最多只會光顧一下巷口的那個廁所,除此之外,恐怕很少會對這條破小巷感興趣。

然而,古老的巷子,大都帶著許多的故事。

生活在這裡的好多老人,都能說出十五奎巷的來歷:

“明朝的辰光,這巷子裡的人騎馬射箭木老老的好,科舉考試時,一下子有十人考取武狀元,所以,這條巷子被稱為‘十武魁巷’,後來喊著喊著就變成十五奎巷了。”

小巷很長,如今,習射的風俗早已不復存在,巷子也只留小兩旁殘破矮小的房屋。從房子裡走出來的,大都是滿頭銀絲的老人。他們告訴小佬兒,這條巷子,從很多年前就說著要拆遷了。

其實,一直到上個世紀的50年代,小巷還是個頗具特色的地方。兩側是清一色的江南民居,如今好些房子門口,都被貼上一塊歷史保護單位的牌子。

沿街開滿店鋪,全部漆成朱紅色,賣的大都是香燭,中間也會有賣燈籠、年畫、手編竹籃、梨膏糖、糠人、泥人等等小雜件、小工藝品和小吃的。

就連牆上畫著的,也是最老的杭州。

短短的一條巷子都是煙火氣,

有名的飯館除了靠近鼓樓路口的周記,

再往深處走些,

你還能看見一家看起來很普通的“江南漁哥”,

老闆阿蔡也是杭州美食江湖的傳奇,

做過服務員,還去過外交部,燒菜成癡。

酒足飯飽後的人們,隨便一拐即可登上吳山。

每天山上那些或練太極或打牌的老人們,應該多是十五奎巷的老居民了。

“農曆初一、十五或每逢菩薩的生辰,這裡好像趕廟會般鬧猛。”

那是因為,這裡原先有很多的廟宇。其中有一座叫玄妙觀,觀內有青霞洞,據說是吳承恩寫《西遊記》的地方。如今廟雖不在,但洞尚存,在市委黨校內。

十五奎巷曾經是杭州廟宇集中地。十五奎巷31號,曾是吳山第一廟。

門牌很好找,拐進小巷走不多久就到了。那是一幢粉牆黑瓦,擁有木質的門楣的典型的江南古建築。遠遠的,一段青石板鋪就的石階小徑通向一扇木門。大門虛掩著,和外形相比,裡面似乎面目全非。

觸目處,是院子的天井,到處掛滿菜藍,裝著零散物件的小東西,雨傘,多年前的破雨鞋,甚至搭出了水槽、廚房。

門口的丁大叔告訴小佬兒,這個小小的院落裡,天井左右的小殿和廂房,住著大概十來戶人家。許多條電線線路沿著已經開裂的木梁在房屋屋簷間像一張“蛛網”似地縱橫穿越。

再往裡邊,一片漆黑,人一進如裡面,眼睛有點無法適應。這裡的一切,牆壁、隔板、樓板,似乎只能用破敗兩字來形容。丁大叔說,“每到下雨天,那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

除了依稀可見的雕花的窗梁、屋頂和粗實的柱子,廟宇的痕跡已不復存在。

“吳山上的廟很多,這個廟很出名是因為這是上山后的第一座,所以才叫吳山第一廟。以前這裡的東西都蠻精細的,後來年份長了,就沒有了。”

《杭州坊巷錄》裡記載:巷東口有四眼井,為千年古井。因為這句話,小佬兒在十五奎巷走了三個來回,卻總也找不到。

巷子很長,每走幾步就會分出好多條小弄,幾乎每條小弄裡,都會有那麼一兩口井。

小小的井圈,井口已經被磨得很薄,帶著滄桑的古褐色。井裡的水清澈透明,井口附近,時不時會有居民來提水。

然而,找了好多條巷子,卻怎麼也找不到並在一起的四口水井。就連附近的很多居民,也似乎從沒聽說過“四眼井”這三個字。

天開始下雨,不知從哪個屋簷下,走出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顫巍巍地將掛在天井裡的圍裙收進屋去。

我開始懷疑,四眼井是不是已經不存在了。

但是這位老人,卻很肯定地告訴小佬兒,四眼井還在。

老人家姓趙,她從天井的屋簷下抽出一把黑色布料的雨傘,竹制的傘骨,是記憶中外婆掛在門背後的那種。她將雨傘撐開,雨傘的破了幾個小洞,有雨點從中漏下。她拖了我的手,蹣跚地去尋找那些千年古井。

趙奶奶一邊走,一邊說,她在這裡生活了50多年。結婚後,趙奶奶跟著老伴來到這裡,在這裡將孩子養育成人。如今,孩子們都買了新房,但他們老兩口依然喜歡住在這裡。

在巷子的盡頭,小佬兒終於發現了那些小小的古井。

它們的周圍,沒有任何的標記,只有在已經磨得很薄的井口,加了層白色的內壁。沒有人能說出古井存在的具體年份。

老人說,這裡原來有一個廟,後來廟拆掉了,也很少有人來這裡了。

“水很涼,夏天的時候,腳泡在水裡,那個涼會透到心裡。所以我們經常把西瓜什麼的沉到井水裡,把它當冰箱用的。冬天的時候,井水會冒熱氣,洗衣服也不會覺得手冷。比自來水要好多了。”

在趙奶奶的眼裡,什麼都是以前的好,水是以前的好,房子也是老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