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鬧市名寺興福,高樓大廈掩不住
提起濟南的名刹古寺,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靈岩寺、興國寺等。其實,在歷史悠久的濟南土地上,還有許多久經風雨的廟宇殿堂隱於街頭。位於槐蔭區段店鎮演馬村西南的一個街心公園,高樓廣廈下綠樹掩映中,伴著幾棵千年古柏,一處熬過光陰、數曆戰火卻仍舊保存完整的古寺廟——興福寺正在展露新的容顏。
幾經波折,興福寺安身鬧市
近年來,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讓濟南西部變得時尚摩登,卻也因此讓人行色匆匆,飛馳在寬闊的多車道上,幾乎很難停下腳步發現這處綠樹環繞中的古寺。來到興福寺前,新架起的牌樓朱紅鋥亮,現留存的兩進院落規制整齊。大殿雄偉、斗拱飛簷;古樹虯然、繁茂蔥蘢。這裡或許不再如當年香火鼎盛,而世俗氣息並不曾侵染它的威嚴。
讓人驚歎的是,這處寺廟規制很高,大殿和後殿都為廡殿頂,在濟南小型廟宇中僅此一處。大殿之下,斗拱精絕,泛白木質襯托建築滄桑;大殿之東,石門雅致,古樸磚石隔斷幾世輪回。屋脊雕龍,簷下彩繪,一處處細節造就了一座千年古寺的氣度和風采。
而據《槐蔭區志》記載,興福寺原有四進院落,寺內建有山門、正殿、後殿、寢殿及東西配房,始建于宋代,毀於元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翻閱資料可以發現,興福寺身世坎坷:曾是濟南市第一幹部療養院,後為濟南市結核病防治院,再後來又劃進濟南衛生學校西校區,直到如今變成一處開放式主題街心公園。
數度春秋,古側柏屹立千年
興福寺前院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數人合抱之粗的古柏。柏樹鐵幹虯枝,鬱鬱蔥蔥,樹身掛有紅牌,上編號:A3-0002,表明這是槐蔭區內排名第二的古樹。而像這樣的古樹,興福寺內還有兩棵。這些古老的植物陪伴寺院經歷戰火,寺院或許被毀後重建,古樹卻屹立不倒,直到今天。
要說寺內的老物件,還有放置在大殿石台前的兩方龍頭碑額。龍身雕刻精美,技藝精湛,以龍至於碑上,足見當年寺廟之盛勢。一碑有篆書殘字為“興福寺、功銘”,另一碑篆書殘字為“重修興福寺記”。可惜碑身在年歲更迭中不見了蹤影,有人猜測埋在了地下,有人表示該是已經遺失,卻也無從考證了。
順著寺廟西北方望去,還有一座高聳的墓塔獨自佇立,塔身有12層之多,由蓮花、鐘鼓形狀組合而成。關於這座墓塔的說法也有很多,據傳是專門從千佛山上整體搬遷至此的。而塔寺相依,遙相呼應,為興福寺增添了一絲神秘。
裝飾一新,古建築還樂於民
漫步寺內,人煙稀少,多是做著修繕工作的工人,或給木柱木門刷上新漆,或在打理殿內新塑的佛像,一派忙碌景象。隨著修繕工作的開展,興福寺前立起了嶄新的牌樓,規整的圍擋,各個細節都被粉飾一新,等待著以最完美的面貌向市民開放。
離開興福寺時正值正午,濃烈的陽光給寺廟披上一層聖潔的金色,更加顯得高樓大廈環繞下的這一靜謐神聖之處卓爾不群。漸漸走遠,灰簷朱門都掩映在了遮天蔽日的綠色裡,在高樓大廈的俯瞰下,寺廟兀自沉靜的守候在這片土地上,靜待下一世落寞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