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臘山曾叫獵山,昔日戰場今成濟南公園

在濟南的西南部,矗立著一座東西走向的地勢險要的山峰,它就是濟南西部諸山之首的臘山。經過槐蔭區園林局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綠化,這裡已經成了一處集宜人、近綠、親水於一體的近郊公園。

東漢大將在此圍獵,乾隆欽點臘山之名

初春的臘山腳下林木翠綠,草色青青。乘車來到臘山的正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處三門四柱的白色花崗岩牌坊,這也是臘山的山門。走過大門,一條兩米多寬的山游步道蜿蜒而上,拾階而上,兩邊的側柏、連翹、黃櫨、黃金槐、爬牆虎鬱鬱蔥蔥,中間穿插著紅的、粉的、紫色的花,樹枝上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鳥語花香用在這裡可謂是恰如其分。

臘山春天是黃色,有連翹、黃櫨,夏天是綠色,萬樹皆有貢獻。到了秋天是紅色,黃櫨等樹木的葉子、種子都變紅了,紅葉滿山;冬天若遇雪最佳,山舞銀蛇,松柏長青。而每逢春秋季,是臘山最美的時候,滿山色葉競相爭豔,層林盡染,美景盡顯。

相傳乾隆皇帝曾五到濟南,在遊覽了大明湖、趵突泉之後途徑臘山,正值雨後天晴,山的四周出現了日月同輝的景觀。乾隆頗為高興,問此何山?地方官答:百姓常在此狩獵,應叫獵山。乾隆說,此山有月有日,寓我大業昌興,月、日、業相結,何字也?有臣子答“臘”也。乾隆又問:“臘”字何意,臣子答:為十二月裡合祭眾神之意。乾隆欣然曰:此山當叫臘山,祭神降瑞之山也。

根據《長清縣誌·地輿志》記載,東漢建武五年(西元29年),劉秀大將耿弇征討張步時,曾屯兵於臘山。閒暇時,耿弇帶軍士圍獵此山,射得禽獸很多,故稱“獵山”,後改稱為“臘山”。

自古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濟南為制高點

沿著環山步道繼續登山,步道臺階多是利用山體原有結構建造,每一個石階都是寬而平,整個步道且有一定的弧度,走起來不覺得累,而且能從各個角度欣賞景色,設計得可謂是既因地制宜又很具人性化。

臘山公園建設依託臘山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獨特的區位,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綠化,使之成為集宜人、近綠、親水於一體的近郊公園。其中,遊園設計採用自然式佈局方式,弧形的遊園路將各個景點串聯其中,結合山體山勢陡峭不便遊人流連賞玩的特點,在山腳下綠地塑造微地形,種植鄉土植物,營造季相明顯、層次豐富的植物景觀。南側靠近山體區域採用回填工程手段,與山體進行銜接,並設計登山路與休憩平臺,方便遊客登山與駐留。

在登山途中,不時遇到遊覽山色或者登山鍛煉的市民,背後曬著溫暖的陽光,迎面吹著習習的涼風,每個人都是笑容滿面,遊園或者健身的發自內心的愉悅,像一層若隱若現的撩撥快樂之源的薄紗,從山腳一直鋪到了山頂。

臘山在1948年的濟南戰役中舉足輕重,臘山海拔雖然只有162米,但山勢險峻,是濟南西大門唯一的制高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濟南解放時,解放軍飛速前進,搶佔了臘山制高點和任家山口,控制了飛機場,迫使吳化文起義,從而為濟南解放創造了有利條件。

曾是荒山不毛之地,已成近郊景觀公園

臨近臘山山頂,一片空地豁然開朗,空地上建有一處亭子頗具特色。亭子叫做齊煙閣,為8柱花崗石雙亭合一回欄式結構,建築風格體現了漢唐與現代融合的手法,在古樸中顯現出明快的風格。亭子內有休閒座椅,可搖著蒲扇一邊飲茶一邊眺望景色;亭子外有休閒石凳石桌,遊人可在此休憩,也可殺上一盤象棋,楚河漢界,炮火重現。

亭子上掛有一綠色牌匾,上書“齊煙閣”三個金黃色的大字,旁有“九十仲武題”字樣。“齊煙閣”三個大字蒼勁有力,為著名書法家王仲武老先生90歲時所題。齊煙閣正門兩側石柱上,還有一副對聯——“助百泉流波錦川如瑤玉河似琨,映泰岱雲霞仙峰作幛靈岩為幔。”,一副對聯26個字,將泉城濟南的名勝古跡盡攬其中。

來到山頂,風景更好,可飽覽滿山綠樹黃花,臘山河像一條玉帶纏繞山腳,遠處高鐵列車呼嘯奔走,再往更北處眺望,可以看到黃河大壩以及看不很清楚的黃河。一路上山而來,額頭微汗,雙腿略軟,但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槐蔭區園林局經過10年的集中綠化,使山體形成了豐厚的綠化積澱,目前樹木總保有量達到近百萬株,實現山體植被基本全覆蓋,山體“綠肺”生態調節功能進一步凸顯。同時,綠化採用多品種、多層次、多色彩花木配置,以松柏常綠樹為基礎,以色葉樹為烘托,通過20餘個樹種的精心裝扮,已經形成了佈局豐富、季相明顯的“多彩臘山”主題,昔日的“不毛之地荒山坡”變成了“鬱鬱蔥蔥綠樹遮”的現實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