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挑貨季,臺灣麻薯的是非曲折

你知道麻薯有多少種說法嗎?

麻薯這個產品,在東南亞和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幾乎可以看到麻薯的身影,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可能在工藝上有所改良,在叫法上有所不同了。

不管你是什麼賣家,只要你想賣以糯米為主要原料的麻薯類產品,你就有必要瞭解這些有關麻薯的文化,讓你對麻薯愛不釋手,你做出來的麻薯的產品圖片以及詳情描述,一定也會讓你的客戶愛不釋手的。

在日本,麻糬會被當成新年的裝飾品,叫做鏡餅。鏡餅是由兩個圓的麻糬塊加上橙放在最上面組成的。因為橙在日本的諧音有「幾個世代」的意思,比喻健康永恆的家庭,世世代代繁榮昌盛,所以大家都會這樣裝飾鏡餅的。麻薯在日本的產品包裝上大多以大福兩個字為主,所以中國大陸的大福草餅就是這樣來的。

在臺灣,月餅及柚子在中秋節是應節的食物,但是在臺灣的南部地區,習慣在中秋節吃麻糬的,而且重要性不會比月餅及柚子來的低。有人說以客家方法做的麻糬最地道,最具有傳統口味,也最好吃。也有人說花蓮出產的麻糬才是最好吃,因為當地的好山好水所出產的米,拿它來製作成麻糬就最好吃的了,口味也比較多變化。


在新加坡,麻糬在新加坡也稱為「麻芝」。新加坡閩南語稱之為 muah ji,和臺灣讀音相似。新加坡的這種「麻芝」看起來和臺灣與日本的麻糬有不同之處。這種「麻芝」裡面不含任何陷料,而是被剪成小塊狀,然後撒上花生粉。這類型的麻薯屬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代的閩南小吃。

而在中國大陸,麻薯在各個地方都有它的表現形式和名稱,比如在客家叫糍粑,在雲貴川和兩湖地區叫粑粑,在北方叫驢打滾,在浙江叫麻糍,等等。

所以銷售麻薯類產品的店主,知道這些名稱後,你就可以找到各地關於麻薯的文化和淵源了吧?包括麻薯的習俗,麻薯的工藝,麻薯的吃法,麻薯與健康等等。都能夠讓你的產品詳情頁做得豐富而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