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的種類你都分得清嗎?沒有還得接了這份普及常識!
(1)刺參(灰刺參、灰參)
品質較高的一種,以遼寧、河北、山東沿海產量較多。 春、夏、秋三季均生產。一般體長 20釐米,呈圓筒狀。背面略隆起,有 4~6行排列不規則的大小圓錐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條不規則的縱帶。口周圍具觸手20個。背面為黃褐色或栗子黑色,腹面為黃褐色或赤褐色;有的體表為綠色、紫褐色或灰白色。
幹品體呈圓棍狀,兩端鈍圓,腹面較平坦,背部開膛,上有4~6行縱刺,淺黑或淺灰色。每500克含35只以內為一等,含36~55只為二等,含56~76只為三等。參體肥壯、飽滿、順挺,肌 肉厚實,肉刺挺拔鼓壯,體表無殘跡下陷缺刻,刀口處向緊厚外翻者為上品。參體枯瘦肉薄、坑陷大、歪曲不挺直,肉刺倒伏、尖 而不直,圓椎偏小,體表有潰爛殘跡者為次品。一般每500克幹參水發後可出水參3500~4000克。
(2)花刺參(方參、黃肉、白刺參、豬蟲參)
在我國主要產於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沿岸淺海,產季多 在春秋季節。一般體長 30~40釐米,體稍呈四方柱形。背面散生多數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縱帶,其中中帶較寬。口周圍有觸手20個。體色多數為深黃色,帶深淺不同的橄欖色斑點、黃灰色帶淺褐色的網紋或濃綠色的斑紋等。肉刺末端有的帶紅色。 幹品體近圓筒形,略扁。
兩側較平坦,皮粗者厚硬,粗皮層具有小顆粒。色青黃有的浮現白圈。一般按單只重量分等級。一級單只重量125克以上,二級50克以上,三級30克以上。體形完整、參條順直、肉質厚度 均勻較肥實、內膛無殘破、不扁壓者為上品。參體較完整、身條粗細均勻 但不順直、肉體批塌有坑口、刀口和內膛殘爛者為次品。花刺參為大型經濟海參,每500克幹參經水發可出水參2000克。
(3)綠刺參(方刺參、方參)
以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及廣西北海、洞洲島等海域產量較多,春季和秋末冬初為生產期。一般體長30釐米,呈四方柱形。沿著身體的棱角各有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排列成3個縱帶,中央一帶較寬。口大,稍偏于腹面,周圍有觸手20個。體濃綠色或黑綠色,肉刺頂端為橙黃或橙紅色,觸手基部灰白色,末端帶灰黑色,管足為灰黑色。幹品體為方柱形,較細長,色灰黃,體表有4行向刺,腹面有細 小細盤。一般分大、中、小三種規格,分別為每500克含30只、40只 和70只以內。
參體粗細均勻、肥壯、順直、破皮少、無缺損。腹間無鼓肚砂包者為上品。參體批塌、體條彎扭、粗細不均勻、有缺坑殘跡、腹 間鼓肚、砂包多者為次品。綠刺參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參類之一,是僅 次於刺參的優質海參。其肉質肥碩,幹品出成率高,每500克於參 經水發可出水參3250~3500克。
(4)石參(白石參、黃瓜參)
在我國主要分佈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產期多為春季和秋末冬初。一般體長25~30釐米,略呈橢圓形。口偏於腹面,有觸手20個。肛門偏于背面,周圍有5個石灰質小齒。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 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較稀,排得較寬。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紫褐色,並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肛門周圍灰白色,腹面顏色較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