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儲能市場升溫 各大企業搶灘佈局
國內儲能市場風起雲湧,分散式儲能系統正在升溫。
近日,中能電氣(300062)公告稱,公司與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開展新能源儲能和分散式能源供應專案投資建設與運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公告顯示,自本戰略協定簽署後一年內,雙方計畫共同投資開發200MWh分散式儲能系統,三年內累計投運1GWh分散式儲能系統。
中能電氣是一家能源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運營商。淄博火炬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有限公司(600482)全資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具備工業電池、鋰電池電芯生產技術和能力。
事實上,高工鋰電發現,自今年以來,除淄博火炬外,早有電池企業在佈局分散式儲能系統市場。億緯鋰能和中天儲能都分別在第一季度攜手林洋能源、協鑫智慧能源展開相關項目。
相關資料預測,今年鋰電池在微電網和新能源應用的儲能系統市場空間可達200MWh-500MWh。
追溯分散式儲能升溫背後
分散式儲能系統市場升溫背後,一方面是國家相關政策思路調整,另一方面也和當下電網系統供給和需求矛盾升級有關。
高工鋰電調研發現,分散式儲能系統在能源系統網中調節微電網負荷能力強、靈活快速反應等獨有特性,最重要的是電網改革勢在必行、政策頒佈等因素層層推動,為分散式儲能系統準備了一個表現的舞臺。
一方面,國家前期加大部署光伏、風電等新能源供給,由於配套輸送設備等基礎較差,無法上網造成電力資源浪費,並網消納困難、棄風棄光等問題。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日前表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消納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2016年全國棄水、棄風、棄光電量近1100億Kwh,造成清潔能源投資浪費。
另一方面,終端使用者電力需求量攀升,傳統電網負荷運輸和調峰壓力過大,難以滿足日益增長需求,升級電網系統迫在眉睫。目前來看,我國用電量增長主要來自第三產業和居民消費端。根據國家能源局發佈資料,2016年我國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量分別為7961億Kwh和8054億Kwh,同比增長分別是11.2%和10.8%。
供給側與需求端天平兩邊失衡促使國家開始轉變改革能源供給策略。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先後出臺了《微電網管理辦法》、《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法規,其出發點就是為扭曲的天平重新嫁接起聯繫的橋樑。
相對傳統大電網而言,開發和延伸微電網能夠充分促進分散式電源與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完成對負荷多種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給,是主動式配電網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實現從傳統電網向智慧電網過渡。
業內人士表示,光伏發電受天氣變化大、具有間歇性。比如飄來一片雲,都會影響發電成功率。而分散式儲能系統是目前被認為平抑光伏發電波動的最好方式。
據瞭解,分散式儲能系統能夠優化需求側對電能分配和調節微電網負荷調節,提高微電網系統經濟效益,解決用電高峰與發電高峰不匹配情況,充分發揮靈活與快速回應能力,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小琳就提出,要像培育新能源汽車一樣,來培育分散式能源加儲能的規模化發展。
鋰電池空間有多大
分散式儲能市場的升溫也帶動了相應的配套電池領域趨暖。
除鋰電池外,鉛炭電池也是分散式儲能系統應用電池的一類。但隨著鋰電池生產成本逐年下降,其能量密度大、工作溫度範圍寬、無記憶效應、可快速充放電、環境友好等優點凸顯。
業內人士認為,鉛炭電池雖具備低成本等特點,但存在環保性和迴圈壽命不足的問題,發展受限。相反地,鋰電池自身特點決定它符合大規模儲能市場應用,而且其技術水準不斷提升,市場占比會越來越大。
根據國際能源調查統計,鋰電池儲能系統價格自2010年以來持續下跌。2013年到2016年超過一半,從599美元/KWh(其中電池成本411美元/KWh)跌至2016年的273美元/KWh(其中電池成本199美元/KWh)。
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掛鉤能量密度影響,車用動力電池門檻再度拔高,不少電池企業放慢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步伐,轉而進入儲能市場。
同時越來越多動力電池紛紛投擴產,最終必然導致產能過剩,導入儲能市場也成為電池企業緩解過剩壓力的一種選擇。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池企業高管表示,今年電池企業在儲能領域價格戰很激烈。僅一季度,鋰電池儲能系統價格下滑幅度已達到20%。
但儲能千億級市場規模,讓不少電池企業留戀於此。我國分散式儲能系統市場主要配套光伏發電。高工鋰電瞭解到,國內光伏和風電儲能領域中,鋰電池裝機量占比最大,市場份額高達60%以上。
在規模效應下,預計今年會成為鋰電池儲能市場爆發元年。分散式儲能系統隨著微電網和新能源發電的逐級推進,會享有更廣闊的市場。
高工鋰電發現,除過中天儲能、億緯鋰能、中興派能、南都電源、杉杉股份、猛獅科技、雙登富朗特等國內企業,LG、三星等海外電池企業也分別通過聯手科陸電子、陽光電源進駐中國儲能市場。
就國內外電池企業對比而言,儘管LG、三星實力強勁,但是否會同樣遭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政策滑鐵盧,還不敢妄言。因此國內電池企業的內部競爭會更激烈。目前來看,南都電源、中天儲能等具備儲能系統服務能力的電池企業更有優勢。(高工鋰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