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油氣專案全球競標29家入圍 中國"3桶油"上榜
中石油希望繼續在北阿紮德甘油田項目生產,但我們已經明確通知他們,必須要通過競標才能繼續與伊朗的合作。瑪努切赫裡說,我們還與中石油討論了雅達瓦蘭油田專案,該專案將很快開始招標。他透露,中國企業已經表示了同意。
1月2日,伊朗從超過12個國家的諸多候選公司中選出了29家油氣勘探和生產公司,批准它們參與伊朗油氣領域上游專案的招標。為了吸引外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計畫將對新項目提供優惠政策。
在此次審批通過的名單中,共有13家歐洲企業,包括:荷蘭皇家殼牌(Shell)、法國道達爾(Total)、義大利埃尼(Eni)、西班牙石油集團(CEPSA)、挪威石油和天然氣公司(DNO)、德國溫特沙爾油氣公司(Wintershall)、法國斯倫貝謝(Schlumberger)、波蘭國家能源公司(PGNiG)、法國佩倫科石油公司(PERENCOHolding)、奧地利石油天然氣公司(OMV)、總部位於丹麥的馬士基集團(Maersk)、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和盧克石油公司(Lukoil)。
在歐洲之外,亞洲地區也湧現了多家上榜企業,如中國的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日本國際石油開發公司(INPEX)、日本石油資源開發公司、伊藤忠商事、三井集團、三菱公司,韓國天然氣公司、浦項大宇公司(POSCODAEWOO)。
另外,還有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VIDESH)、印尼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PERTAMINA)、泰國石油勘探和生產公司(PTTEP)等。
據瞭解,這29家外資企業將可以參與伊朗新石油合同的競標。這一合同旨在替換原有的回購合同,針對油價波動和投資風險等因素制定了更加靈活的條款。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減產協定於1月1日正式實施,雙方計畫在2017年上半年合計減產180萬桶/日。伊朗是唯一被允許增產的OPEC國家。
基於對各國執行減產協議的信心,伊朗2017-2018年度預算已將油價設定為50美元/桶,比前一年的40美元/桶提高了25%。
擔心美伊關係再度緊張,BP不參與競標
儘管多家歐洲油氣巨頭正準備重返伊朗市場,但英國石油公司(BP)卻並不是其中之一。金融時報稱,BP沒有參與伊朗首批油氣項目競標的申請,主要是擔心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1月20日上臺後會再次引發美伊關係緊張。特朗普曾威脅,要撕毀伊朗與核六國簽署的伊核協定。
在伊核協議2016年1月生效之後,美國解除了聯合國及歐洲對伊有關核問題的制裁,但繼續保持對伊美元不可結算及美國公司不能與伊朗開展貿易等單邊制裁措施。另外,除非獲得特批,美國公民仍被禁止在伊朗進行商業活動。
BP的總部儘管在英國,但它40%的股東和30%的員工是美國人,包括首席執行官杜德利(BobDudley)。因此,如果BP在伊朗進行投資,必須設立一個分開的管理結構,排除杜德利等美國管理人員。
與BP小心謹慎不同的是,道達爾、殼牌卻在爭當最先吃螃蟹的人。2016年11月,道達爾攜手中石油共同投資伊朗南帕爾斯氣田的11期項目,項目價值48億美元。一個月後,殼牌與伊朗簽署了一份針對阿紮德幹油田、雅達瓦蘭油田以及基什氣田的研究協議。
2016年12月,NIOC對外宣佈,已經與外國油氣企業簽署了12項石油合同,並計畫很快與外國企業再簽署12項新協定。有分析稱,伊朗政府希望趕在特朗普上臺前與外國企業簽訂儘量多的合作協定,以免美對伊新政會再添阻礙。
伊朗計畫五年吸引2000億美元油氣投資
伊朗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一位。據2016年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截至2015年底,伊朗探明石油儲量達1578億桶,占全球總儲量的9.3%,居世界第四位;探明天然氣儲量達34萬億立方米,占總儲量的18.2%,居世界第一位。
自伊核協議生效以來,伊朗大幅提高石油產能,目前,石油產量在歐佩克成員國中位居第三,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伊朗計畫一年內產量將超過400萬桶/天。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資料,在制裁前,伊朗每日出口原油220萬桶。
目前,伊朗油氣領域最大的挑戰是成產能力較弱。2016年12月,伊朗除凝析油外的原油出口從前一個月的204萬桶/日跌至188萬桶/日,這或許意味著伊朗在維持產量方面遇到了困難。
伊朗擁有7000億桶原地儲量(in-situoil),但能夠開採的只有2000億桶,平均只有總量的30%。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在2016年12月27日的電視講話中說,這意味著有5000億桶的儲量藏在地下,這部分國家財富被浪費了,問題就在於我們落後的技術。
為了儘快提高採收率,伊朗早已確定了近50個油氣專案,總價值為1850億美元,計畫在五年內簽約。在這些項目中,國外的資金和技術將發揮關鍵作用。為此,伊朗已決定用新石油合同替代之前的回購合同,允許外國投資者占股,項目有效期長達20到25年。
伊朗第6個五年計劃將石化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在伊朗在建的經濟特區中,PETZONE和PARSEZ均為石化工業特區,在這兩個特區內石化工業的原材料進口和外國投資均享有稅收、審批手續和其他政策方面的優惠。
中國在伊油氣專案需重新競標
中伊能源合作是雙邊經貿合作的壓艙石。2015年,伊朗在中國海外原油進口來源地排名第6位,原油貿易占中伊雙邊進口貿易額一半以上。據中國海關資料,2015年,中國進口伊朗原油2660萬噸,同比降低3.1%,價值107億美元,同比降低48.4%。
面對蜂擁而至的西方油氣企業,中石油和中石化將在伊朗面臨新的競爭。NIOC工程和規劃事務副主任古拉姆雷紮瑪努切赫裡(GholamrezaManouchehri)不久前對伊朗媒體表示,在制裁期間與伊朗簽署油田開發合同的中國企業將與國際企業一起,重新參與油氣項目競標。
中石油希望繼續在北阿紮德甘油田項目生產,但我們已經明確通知他們,必須要通過競標才能繼續與伊朗的合作。瑪努切赫裡說,我們還與中石油討論了雅達瓦蘭油田專案,該專案將很快開始招標。他透露,中國企業已經表示了同意。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在2016年年底的一場智庫論壇上指出,中國與伊朗拓展油氣合作的潛力巨大。當前,伊朗油氣上游領域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和埃尼公司佔據,而下游領域則由伊朗國內企業控制,在設計領域還是發達經濟體的公司擁有優勢。
當前,中東油氣裝備市場75%的份額由西方公司佔據,而中國企業的佔有率相對較低。他指出,具體到伊朗,調研顯示,中國企業在鑽完井裝備方面擁有高佔有率,但在油田生產裝備、油氣處理裝備、LNG壓縮設備、油輪、煉化裝備方面的佔有率都是低水準。
中國在工程技術服務和裝備製造方面發展迅速,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們是有技術和資金優勢的。王震指出,中國國內煉油能力為7.6億噸,2020年將達到8.6億噸,處於比較過剩的狀態,與之相適應的是發展迅速的煉油技術。特別是在管網建設方面,中國在過去十多年一直在發展大口徑、長距離的幹線管道,在這方面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水準。(21世紀經濟報導 鄭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