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服務機器人如何跨過資本寒冬 迎來發展的春天?

OFweek機器人網訊: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回望2016年中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歷程,從基數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仍出現“資本泡沫”現象。對於機器人藍海領域的呼聲過高,導致資本的紛紛流入“高燒”嚴重。在新舊交替之際,服務機器人如何才能踏過資本寒冬,迎來產業發展的上升期。

從2016年的機器人整體發展態勢來看,盛衰之勢已十分明顯。工業機器人迎著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春風一路熱度不減,隨著2016世界醫療機器人大會的召開,醫療機器人也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台前。而消費型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偶有幾款明星機器人獲得較高關注外,其他大多數流於同質化,市場份額也不斷被擠壓。
那麼究竟如何讓才能刺破資本泡沫與繁榮假像?我國服務機器人的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過去一年,行業內的兩大訊息足以值得我們重視,一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現在已經大力佈局機器人市場,甚至將觸角伸向中美歐等機器人需求大國;其二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核心技術沒有得到普遍掌握,定價權方面沒有優勢。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智慧型機器人開始進軍各大領域“搶飯碗”,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精准市場定位,提高專業對口的服務型機器人將是下一個市場風口。其二,全能型服務機器人前景可觀,主要以家庭為單元,既可陪護老人小孩,又可做家務甚至可以介入物聯網模式。
不過要取得長遠發展還得突破技術短板,從機器人“大腦”—晶片,到“耳朵鼻子”—感測器等都要進行高規格的技術測驗,將低級錯誤杜絕於搖籃之中。其次通過大資料來分析預判打造出“比人更人性化”的智慧化機器人。

簡言之,服務機器人的未來發展離不開對市場準確把脈以及核心技術突破,同時要具備長遠發展意識,只是表面的模仿跟風很容易會在市場洗牌中敗下陣來,只有精准市場定位植根於技術才能有不竭的發展動力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