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OLED產業鏈正積累 電視巨頭紛紛站隊

OFweek顯示網訊,經過2016年一整年的醞釀,OLED和柔性屏的概念普及度遠高於產品。在2017年,OLED發展將持續加速,壁紙電視、柔性電視將相繼亮相。
近日,IHS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OLED市場規模將增長32%至192億美元,OLED產品的出貨量將上升22%至6.3億台。
隨著OLED漸受歡迎,擁有技術優勢的韓國面板廠商出越發重視OLED的出口。今年第三季度韓國液晶面板出口額為48.4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8.3%。與此同時,OLED面板出口額比去年增張了15.8%至17億美元。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國大陸、韓國、日本、臺灣都在進入到OLED面板的領域,2016年全球OLED面板投資額高達3200億元,但是產能的大規模釋放還要等到2019年。

OLED產業鏈積累
雖然OLED的投資熱度不減,但目前眾多產線還處在建設和積累階段。據悉,三星電子旗下的Samsung Display,今年斥資7.4兆韓元擴充OLED面板生產,明年還將再投入5兆韓元;LGDisplay同樣野心勃勃,計畫投資6兆韓元,擴充大尺寸OLED面板的產能,2017年的目標產量增加至170萬片。
就在本月,LGDisplayOLED事業部社長呂相德公開表示,2017年LGDisplay計畫再建一條大尺寸OLED生產線,未來不排除在廣州生產OLED。
國內面板商們亦爭先恐後,京東方、和輝光電、鴻海、天馬、信利、友達等都已經先後投資OLED面板生產線。
其中,在大屏OLED方面,京東方率先突破,和創維、海思共同自主研發了OLED電視,下一站目標便是大規模量產,打破LG的壟斷。京東方的OLED生產線由合肥的液晶生產線改變而來,一旦量產,將對國內的下游整機廠商帶來巨大支持。
劉步塵談道:在前不久的OLED主題會議中,創維表示明年五一的銷量預計是2016年的10倍,屆時還將推出77英寸的壁紙電視;康佳和長虹也在會議上表示明年重點開發4K OLED電視。
OLED是大勢所趨,就中國市場的OLED電視銷量來看,今年整體銷量30萬台左右,預計明年會超過100萬台。
依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佈的《2016 OLED顯示產業白皮書》,2015年全球OLED面板出貨3.7億片,同比增長54%;全球電視面板出貨50萬片,同比增長195%;今年隨著LG Display的兩條8.5代線能開出電視機面板150萬片,將比去年增長3倍。
同時,劉步塵也指出,現在OLED整機選擇自由度比較少、價格高,主要是因為面板供應鏈太少。群智諮詢(Sigmaintell)的報告提出了同樣的觀點,OLED電視受制於面板供應端產能少,良率較低及成本高的影響,規模無法在短期內迅速擴大。
兩大陣營
業內普遍認為OLED為下一代顯示技術,但是並非所有電視品牌都一擁而上。堅定跟進OLED的公司有創維、康佳、長虹;海信和TCL重點推行的分別是鐳射電視和量子點電視。不難發現,在顯示技術即將迎來更替的重要轉換期,巨頭紛紛站隊。
OLED的特性在於自發光和柔性材質,讓畫質提升的同時,令電子產品更薄、更輕、更省電,並具備可彎曲的特性。
當下的量子點技術,仍是在液晶基礎上的改進,由於其實現了從微米級到納米級的突破,使得電視顯示上有了更高色域;鐳射電視則是運用雷射技術進行投影,不需要使用面板。
對於量子點技術,群智諮詢(Sigmaintell)的資料顯示,量子點電視推出市場兩年來市場滲透率仍偏低,2016年全球量子點電視的市場規模預計為350萬台,滲透率僅為1.5%。
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市場壟斷,供應商集中,由於全球量子點材料供應商局限為外資企業,其中以Nanoco、QDVision、Nanosys為壟斷供應商,而量子膜更是只有3M一家獨家供應,導致絕大部分品牌都很難量產或者大量銷售量子點電視。由此帶來第二個問題是成本過高。
但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量子膜市場價格逐漸下降,終端售價也將隨之大幅下降,進而刺激需求增長。群智諮詢預測,2017年量子點背光電視市場規模將迎來增長。
雖然海信和TCL目前並沒有生產OLED電視,但是TCL頗有曲線進入OLED市場的意圖,一方面,今年開工的華星光電G11代線中有部分OLED的實驗性生產線,另一方面,TCL一直在研究新型的面板印刷技術。
劉步塵向記者分析道:TCL和海信還沒有進入OLED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屏資源,海信和三星關係密切,而LG作為OLED電視面板的主要提供商,又和三星處於敵對關係,比較微妙。未來並不排除TCL和海信進入OLED領域的可能性,尤其是京東方的OLED屏量產後,各品牌都會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