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氣“十三五”目標:“退卻”是為了戰略前進
煤層氣十三五規劃將產量目標定為240億立方米,和十二五的300億立方米相比看起來低了,但實際上煤層氣十二五規劃定的目標偏高,導致落差較大。而十三五目標的退卻,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煤層氣行業正處在發展的戰略調整期。受國內外能源形勢和煤炭關井壓產的影響,井下瓦斯抽采量開始下降。十二五期間,全國煤層氣年均增速為14.9%,其中井下瓦斯抽采年均增速12%,地面開發年均增速23%,但均呈現逐年增速下降態勢。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煤層氣累計產量126.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0.31%,其中地面開發產量33.1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99%,井下瓦斯抽采量93.22億立方米,同比下降0.94%。
除了外部因素,影響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內部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是扶持政策激勵效應趨於弱化。
隨著生產資料、人工等費用增長,煤層氣開發成本逐年上升。這些因素削弱和沖抵了煤層氣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等政策的扶持效果,現行0.3元/立方米補貼標準明顯偏低,煤層氣企業普遍經濟效益差,自我發展能力弱。事實上,煤層氣的間接效益和直接效益一樣顯著,煤層氣的開發利用避免了煤礦瓦斯事故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也正因此,美國對葉岩氣沒有補貼,卻持續補貼煤層氣長達23年之久。
同時,國家支持煤層氣科技進步的力度降低。十二五期間《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國家重大專項中,煤層氣方面設有10個專案、6個示範工程。十三五則減少為5個專案、5個示範工程。與十二五相比,十三五煤層氣重大專項專案數量和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分別下降了37.5%和49%。
二是尚需進一步改革煤層氣體制機制。
目前,我國批准的煤層氣礦權(顯性礦權)僅有不足5萬平方公里。與常規油氣礦權重疊的面積超過25萬平方公里,形成油氣企業的隱性煤層氣礦權。煤層氣礦權面積小且95%以上集中在央企、國企手中。民企難以進入上游開發領域,致使煤層氣勘探開發陷於事實壟斷、僵化的局面。
煤層氣、葉岩氣和緻密氣綜合勘探開發缺乏政策支持。煤層氣區塊的煤層氣、葉岩氣、緻密氣難以界定,且綜合勘探開發具有實際效益倍增的效應。國外對煤層氣區塊內此類氣體允許在享受同等政策情況下綜合開採。
三是煤層氣工程管理模式落後雪上加霜。
十二五期間,由於工程管理模式落後,造成5500餘口煤層氣井鑽在構造煤帶、高礦化緻密煤帶以及斷裂帶高產外源水區,占期間完鑽開發井的46%。現有生產井中75%為單井日產量低於600立方米的低產井。
事實上,中國煤層氣的儲量約為美國的3倍,我認為中國煤層氣產量的峰值要高於美國的500-600億立方米,達到900-1000億立方米。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把握十三五戰略調整期,煤層氣地面開發要繼續強化中部、開拓西部、推進西南,合理佈局,逐步改變過度集中的開發現狀。繼續加強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煤層氣生產基地建設。開拓建設新疆准格爾盆地東南煤層氣產業化試驗區,突破低階煤開發。推進黔西川南煤層氣開發工業示範區,突破構造煤、深部煤層氣的開發。
其次要進一步完善煤層氣勘探開發的扶持政策,增強相關企業的造血增血能力。與美國煤層氣的地質條件簡單、高滲透率不同,我國煤層氣大部分為地質條件複雜、低滲的吸附氣。根據產業發展、抽采利用成本和市場銷售價格變化,建議將目前0.3元/立方米的煤層氣抽采補貼提高到0.6元/立方米,並隨情況變化而調整。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改進礦權管理,解放隱性煤層氣礦權,為煤層氣勘探開發創造發展空間。鼓勵在煤層氣礦權範圍內,煤層氣、葉岩氣、緻密氣三氣共采並享受優惠政策,研究實施煤層氣勘探證、採礦證兩證合一制度。
最後要加強科技創新和嚴格工程管理。繼續強化和實施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通過各類示範工程的實施,創新出適用于我國不同資源條件的系列性、個性化技術和工藝。
無論從調整能源生產消費結構,還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保護生態環境來看,煤層氣開發都是我國的剛性需求,必須有足夠的恒心、耐心和決心,才能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煤層氣產業。若不能實現清障加油,十三五目標實現難度依然很大。(《中國能源報》孫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