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磚廠生產時候原材料的可塑性您知道多少?

現在我國磚瓦行業沿用的表述可塑性的方法是1911年由瑞典人阿特柏格(A.Aterberg)提出來的,以粘土呈塑性狀態時的含水量範圍來表示,稱為可塑性指數,其值等於流限和塑限之差。

 


粘土磚

流限(flowlimit)又稱液限,是粘土進入流動狀態時的含水量;塑限(plasticlimlit)是指粘土剛能被滾搓成直徑3毫米細泥條時的含水量。根據這一方法,按可塑性指數將粘土分成為:高可塑性粘土>15%;中可塑性粘土7%-15%;低可塑性粘土<7%。這種方法多年以來廣泛用於土壤學、工程地質學等部門。我國磚瓦行業雖說使用了多年,但僅是針對軟質、分散的粘土原材料而言。

對煤矸石、葉岩等這些靠顆粒尺寸減小而獲得塑性的材料來講,使用這種方法有著很大偏差。例如煤矸石、葉岩這類原材料可塑性的高低,是依靠加工破碎,使其顆粒尺寸減小到一定程度,加入水分後顆粒的疏解(陳化)等來實現的,並在加工處理過程中是可變化的

 


複合陶瓷攪拌葉 煤矸石產量可以達6000萬以上可塑性的高低,與粘土礦物的顆粒尺寸的關係極大。例如,假設某種粘土中所含的粘土礦物種類和總量與某種葉岩所含的粘土礦物的種類和總量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由於粘土中粘土礦物顆粒分散的很均勻,而且很小,用土工實驗方法測得的可塑性指數就要高出葉岩很多。

如果將葉岩充分地粉碎,使葉岩中的粘土礦物達到像粘土中所含粘土礦物顆粒的細分散狀態,有可能用土工實驗方法測得的可塑性指數會與粘土的相同。但是實際生產中是無法做到的,從而使得煤矸石、葉岩這類的原材料,在生產加工、處理過程中,可塑性的波動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