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娃娃魚養殖技術需要注意的地方

娃娃魚又稱大鯢,娃娃魚、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貴州、陝西等省為多。大鯢喜陰怕光,生長速度較慢,在野生條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體重達500克以上,在人工條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達到商品規格。並且,大鯢人工繁殖較為困難。因此,養殖很不普遍,僅限於江蘇、湖北、廣東等地的少數養殖場。但近年來,娃娃魚的養殖受到廣泛的重視,是很有潛力的名特優養殖品種。

生活習性 野生大鯢生活在海拔200~2000m的深山峽谷溪河之中,而以生活在海拔300~900m的地方為多。在世界範圍內大約緯度1500°以下地域有分佈,緯度300~800°集聚較多。大鯢一般生活有較多石灰岩分佈,懸崖峭壁,人煙稀少,樹木茂密、多山泉伏流,河流多湍急,溶氧較高,含沙較少、礫石多、 透明大、水質礦物含量高、硬度較大地域。 幼鯢適應光強度為18~50Lux,成鯢適應光強度為50~300Lux。喜晝伏夜出,常在水流流口待食,或游于水潭邊緣淺灘上覓食。幼鯢喜居溪河支流的小潭內。成鯢好散居,好肉食,食性廣,食量大,耐饑性強。產卵期一般在7~8月之間,卵產于石洞內,一般產卵為300枚,卵孵化期為50~60d。人工養殖大鯢最高年齡可達120歲,屬一種長壽野生動物。 大鯢繁殖特性 (1)繁殖環境 繁殖的生態環境主要溫涼濕潤,光照少,雨量充沛,氣溫大約在12~17℃,年均水溫為8.1~20.3℃,水質透明,水流較急,餌料豐富且具洞穴環境。 (2)繁殖特點 大鯢為卵生,體外受精,一年產卵一次,繁殖季節大約在每年5~10月,旺盛期在每年的8~9月。主要地域不同繁殖季節也不同。大鯢雌雄性體長體重相仿, 一般情況下雌性懷卵量與體重成正比,體重越大懷卵量越大,因此大鯢排卵量差異懸殊,最多達2千多粒,少的可能100多粒,野生大鯢平均每千克產卵量為193粒。受精卵最適溫度為22~25℃。大鯢的卵母細胞和精子細胞都有冬眠期,卵巢和精巢有發育期-萎縮期-恢復期特性,卵母細胞在各個時相中都存在,只不過是在繁殖季節部分卵母細胞繼續發育,部分發育停滯。性成熟一般野生為4齡,人工性成熟早於野生。 (3)繁殖行為 性成熟大鯢產卵前雌雄獨居,產卵時雄性選擇水深1m左右的隧道狀洞穴,清水可從洞口流入其中。雄性大鯢將洞內清理乾淨、 光滑然後出洞。大鯢產卵一般在夜晚進行,雌性大鯢產卵完畢離開洞穴,產下的卵由雄性大鯢將卵纏繞在身上,直至孵化。

影響大鯢生存的主要環境因數 水溫 水溫對大鯢的生長,繁殖都有重要的影響。大鯢在水溫是10~25℃生長較良好,其中16~23℃為大鯢最適宜生長水溫。水溫低於10℃時,大鯢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水溫超過25℃時,食欲減慢,停止生長。水溫在10~25℃,新陳代謝旺盛,活動活躍,且餌料越豐富大鯢生長越快,其體重和體長具備終生生長特性。 同時,水溫對大鯢的產卵繁殖影響較大,在適宜生長水溫範圍內,水溫越高大鯢性成熟越早,在水溫為14~18℃時,約經33~45d大鯢才產卵,而在18~22℃,需性成熟和產卵時間縮短了1/5。水溫劇烈波動可導致大鯢發育遲緩,在大鯢生長與繁殖階段保持水溫平緩,避免劇烈波動是保證大鯢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條件。 水質 pH值 野生大鯢一般生長在人煙稀 少,水流湍急,水質清冽的環境中,所以大鯢的生長對水質要求很高。水質清爽無污染,水體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間,大鯢對水質十分敏感,pH值>9時可導致大鯢毀滅性的死亡,特別是在人工養殖條件夏天氣溫偏高有機酸增多導致水體多呈鹼性,易導致大鯢氨中毒。 溶氧量 大鯢在水中隨著體重增加呼 吸量也逐漸增加,因此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以維持其生態平衡,避免水體中大鯢因含氧量低而呼吸困難以致窒息,一般水體中溶氧量為以溶氧大於3.5mg/L為宜。 無機鹽 大鯢在養殖時會產生像氯化 物、 硫酸鹽、矽酸鹽、氨態氮、亞硝態氮、氨態氮和亞硝態氮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如果在水體中富集可產生氯氣、 硫化氫、氨氣等有害物質,當這些有害物質累計一定程度時可致大鯢成批死亡。 光照 光照主要對大鯢的繁殖有顯著的影響,主要機理是光照通過大鯢的大腦和眼睛刺激腦下垂體的機能,影響其前葉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從而使大鯢性腺生長發育。大鯢性腺發育適宜光照為100~500Lux。對其產生負反應,即背光運動。光照超過大鯢適宜範圍,大鯢性成熟將紊亂,出現性腺異常,很難受精產卵。 仿野生養殖大鯢餌料要求 餌料充足,營養豐富,獲取便利。以天然餌料為主,人工合成餌料為輔。金立成在研究大鯢規模化繁殖新技術過程中發現,營養豐富的飼料是大鯢親本性腺發育的物質基礎。親本培育期間,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為42.0%~45.8%為最佳。根據大鯢生長不同階段應投以不同餌料係數,幼鯢可投喂搖蚊幼蟲、水蚯蚓、水蚤等易消化的活餌,體重達到20g可投喂幼蝦、幼魚等,當大鯢體重達到50g左右可投喂一些人工配合飼料與一些較難消化的肉類, 此時訓食效果較好。研究表明使用配合飼料比單純用動物飼料餵養大鯢效果要好,配合飼料養殖大鯢幼體和成體,其生長速度比動物餌料快33.3%和37.5%。人工配合飼料飼養幼體的飼料係數為3.2,成體的飼料係數為2.8;而動物餌料飼養幼體的飼料係數為5.3,成體的飼料係數為4.8。飼養時注意蛋白質含量要不能高於50%或低於40%,否則影響大鯢生長發育。 飼養時要嚴格根據大鯢的生長階段控制水溫,防止溫度起伏波動。水溫和水質對大鯢的餌料攝食有重大影響。 水溫在大鯢生長範圍以外輕則影響大鯢攝食,重則導致大鯢死亡。水質過差大鯢停止攝食,易於發病。具體投喂量跟根據以下公式: 日投飼量(A)=魚體重(W)×投飼率(E) 仿野生養殖大鯢養殖場設計 需有進排水池與池水清潔消毒設施或設備。 池壁、池底需平整、光滑、不滲水,池頂需設計防逃設施,池底需設計進排水設施和控溫設備。大鯢不同生長階段進排水直徑不同,以防逃逸。幼鯢池進水口為10~30m,成鯢進水口為30~50m,過濾目應根據大鯢養殖池的大小而定,材料最好為不銹鋼材料。由於大鯢成體時,逃逸能力和相互弱肉強食能力增強可修建單個分養池。 不同生長時期仿野生養殖大鯢技術要求 孵卵期 水溫以22~23℃為宜,採用控溫設施保持水溫平穩,忌溫度波動,否則可導致胚胎發育畸形或致死亡。採用增氧機保持水池中溶解氧為6~8mg/L。保持孵卵池中的光照強度為50~300Lux。可在池中栽種夜號子樹,使其樹根深入水中,以便受精卵集於樹跟下,在流水狀態中進行孵化 稚鯢期 稚鯢抗逆差、嬌弱,若環境變化不易變態,生長停滯,死亡。需加強環境的控制,特別是溫度的控制,保持稚鯢池內的流水狀和環境清潔,精心養護。養殖稚鯢時用5%食鹽水浸泡消毒10~15min,溫度不能有範圍在2℃之間的波動,用充氧機使養殖池水充分溶氧,pH值控制在7~8,水質保持清透。可根據稚鯢體重、體長將稚鯢區分不同規格,養殖在不同稚鯢養殖池中。投喂餌料時應定時、定質、定時,及時清理養殖池中的殘餌。 幼鯢期 幼鯢較稚鯢抵抗力有很大的提高,其對環境和攝食要求不同於稚鯢,可在池底建造仿野生幼鯢生長需要的石頭堆砌的仿天然石洞,以供幼鯢藏匿。為了提高其生長速度可使用配合飼料,飼料中多增加一些肉類適當添加一些花粉,每月可投喂維生素2~4次,每次可投喂1片。保持水質清潔,pH中性或偏堿,高溶氧量。投喂時在投喂量和投喂頻率可較稚鯢增加。餌料製作精細度可較稚鯢降低。 成鯢期 成鯢抵抗力和攝食量大大增強,活動力也較幼鯢頻繁,同類相食和潛逃也較幼鯢頻繁。 需加強餌料定時補給,加固和加強防逃設施。 大鯢繁殖與體長、體重有密切關係。大鯢繁殖與溫度緊密相關,當溫度為10℃時,大鯢卵細胞開始發育,在選擇親本時先要選擇體長、體重在一定範圍之外,一般體長超過60cm, 體重超過1500g大鯢一般都已為發育成熟大鯢。卵巢在夏、秋季有發育,但在秋季為卵巢發育高峰期。目測親鯢達到繁殖時,可放養,放養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1條為宜,親鯢培育時要根據季節不同酌情配給食量,溫度,並著重水質調節。一般在繁殖期間雄性大鯢的精子活動較低,可採用多種手段刺激雄性大鯢的精子活性,促進精子受卵,提高卵子受精成功率。 大鯢的養殖不僅可以解決其野生品種日益下降,處於瀕危狀態也可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對其在食品、醫藥和其他方面的需要。但由於大鯢對外部環境的敏感性,較難養,抗病能力差,特別是稚鯢和幼鯢抗病非常弱,利用防生態養殖大鯢不僅滿足其對天然環境的依賴性,同時利用人工設施對其養殖環境進行調節達到其最佳養殖條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大鯢的抗病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其產量和品質。 現階段大鯢防生態繁殖有以下缺點:同類自殘現象較明顯,不適合大量商品化養殖。可加強對養殖設施的改造,預防同類自殘,提高商品養殖量,使大鯢養殖向規模化和商品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