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互聯網模式到頭了?國產手機紛紛上調售價

OFweek電子工程網訊 2016年DIY市場的主旋律毫無疑問正是“漲價”,進入17年沒想到國內的手機廠商也紛紛宣佈上調售價,難道繼DIY之後,手機市場又要迎來一波漲價風潮了嗎?實情到底如何,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探討一下。
今年年初魅族的魅藍Note5部分版本價格上調了100元,2月4日小米發佈調價公告,決定紅米4系列價格均上調100元,無三不成幾只有2家漲價的話還是沒什麼說服力的,2月15日努比亞手機發佈公告,原價1499元起的努比亞mini S卡其色、香檳金漲至1599元,而1599元起的黑金色則漲至1699元。
至此已經有3家廠商宣佈漲價,毫無疑問這已經是一種行業趨勢,後續的產品更是無懸念的會跟上漲價風潮,對於該舉措,努比亞官方是這樣解釋的:“自2016年底起,由於元器件採購成本上漲以及匯率因素影響,導致努比亞miniS的成本已經超出當初產品定義時的範圍。”這是實情嗎?我們不妨來求證一下。
從以上廠商的公告中可知,漲價的原因是元器件採購成本上漲以及匯率因素影響。元器件是什麼?主要有主晶片組、顯示幕和觸控模組、前後鏡頭、ROM/RAM等,占總成本50—70%。根據Gfk的最新報告我們更能直觀的看到確實元器件的漲價和人民幣貶值對手機成本影響較大,毫無疑問,新一年手機廠商將會背負比去年更重的盈利壓力。
苦逼的千元機
以上三家廠商漲價的機型基本都是千元級別的產品,對於大部分國產廠商來說,可謂成也千元機敗也千元機,一方面千元機作為出貨主力,憑藉著極高的出貨量帶來盈利,同時還能大幅提高品牌覆蓋率,另一方面,由於千元機利潤很低,甚至沒有利潤,伴隨著手機市場增長的放緩,出貨量下滑使廠商更是賺不來錢。
雖然說千元機很苦逼,不過這也是廠商間價格肉搏造成的,某廠商甚至公佈BOM成本的方式來表明自己不靠硬體賺錢的決心。這裡面的貓膩就不多說了,不過正是因為廠商們盲目追求性價比,使得千元機市場陷入低利潤的怪圈,同時自身的品牌的溢價能力也極為低下,最終也就落得現在的下場,不得不說廠商自己都要背一大鍋。
在元器件漲價,以及出貨量接連走低的情況下,國產廠商表示這次我漲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