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煮的不粘稠,原因在這裡
粥煮的不粘稠,原因在這裡
有很多朋友問,同樣的米和水煮粥,為什麼有的煮出來的粥粘稠,而有的卻比較清?
下面小編就這個問題為大家統一解答下:
大家都知道,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澱粉在米中是以比較緊密的顆粒形式存在的,煮粥的時候,米粒吸水膨脹,有一部分澱粉顆粒會移動到水中。這些顆粒繼續吸水膨脹,又有一些單個的澱粉分子脫落出來,成為“游離”的澱粉分子。澱粉分子在熱水中逐漸失去本來的結構而伸展開來。當這樣的分子越來越多,就會互相牽連,宏觀看來就是粘度增加。等到溫度降低,這些互相牽連的分子進一步互相交聯,在我們看來就是“粘稠”甚至變成“膠狀”。
這個變粘變稠的過程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一是、米的種類,米的種類會影響到澱粉分子和澱粉顆粒的結構,支鏈澱粉比直鏈澱粉具有更好的關聯性,含支鏈澱粉較多的糯性米類比普通米類煮出的粥要粘,比如黑糯米比黑米要具有更好的糯性和更好的口感,不同的米,釋放出游離澱粉分子的能力不一樣,游離的澱粉分子互相交聯的能力也不一樣。
黑糯米與普通黑米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黑糯米的支鏈澱粉含量一般都大於98%,而普通黑米的支鏈澱粉含量在85%以下。
二是、溫度和加熱時間,總的來說溫度越高越有利於這個過程,不過一般煮粥的時候都是煮到水開,然後煮的時間越長游離出來的澱粉分子也就越多;
三是、攪拌,因為游離出來的分子圍繞在米的周圍,會抑制米中的分子進一步出來,而攪拌可以讓游離的分子遠離米粒,便於其他分子出來,同時攪拌也有利於澱粉分子的互相交聯。
如果大火煮粥的話,水會很快蒸發,澱粉來不及游離出來水就幹了,就成了米飯而不是粥。在“小火慢煮”的情況下,水蒸發得慢,而水的溫度又得到保持,所以有充分的時間游離出澱粉分子,從而產生“粘稠”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