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半機械人 是進化還是末日?

OFweek機器人網訊:據報導,素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埃隆·馬斯克2月13日在世界政府峰會(WGS)上再次語出驚人:未來人類需要與機器合體成賽柏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慧淘汰。
賽柏格這個舶來詞彙是對英文“Cyborg”的音譯。它是指運用科學技術對人類身體進行控制和改造,從而使人類身體的機能更加強大。我們不妨用一個更加通俗的詞彙來稱呼人類與機器“混血”後的結果——半機械人。
科幻作品中從來都不缺乏“神通廣大”的半機械人,然而人類真的終將走向這條道路嗎?
現實篇
借機械之力,突破身體的“牢籠”
“我想過一段時間我們可能會見證生物智慧和數字智慧更緊密的結合。”馬斯克認為,結合的關鍵在於網路頻寬,也就是人類大腦與數位化大腦的連線速度。他相信未來更高頻寬的腦機感測器可以幫助創造人類和機器智慧的結合體。
拋開人工智慧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威脅,人類對半機械人的憧憬,有著根深蒂固的原因。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人類無窮的欲望始終受限於脆弱的身體。這是顯而易見的:博爾特目前保持著人類百米賽跑的紀錄,折算成時速也就37.5公里左右,並且即使博爾特本人也不可能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奔跑一小時。
而人類自身的進化又是相對緩慢的。不妨用摩爾定律來說明這一尷尬局面: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與此相應,大部分人的手機每隔一年半就會更換一次,其功能更是花樣百出。在這一過程中,你可曾感受到人類身體的進化?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不但是雙腿和大腦,人類身體在很多方面都難以與機械相媲美。但人類的願望並不因此而偃旗息鼓,甚至可以說這種尷尬的局面催生了另一種聽起來有點奇怪的欲望:如果把人類的身體和機械結合起來,效果會不會好一點?
其實,未來感十足的半機械人,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有了苗頭。
美國小夥子蒂姆·加農曾在自己的胳膊裡植入了一個大小跟智慧手機差不多的電腦晶片,並將其命名為“Circadia 1.0”。這塊晶片可以監測他的生命體征,並把這些資料發送到他的手機上。比如,如果“Circadia 1.0”覺得蒂姆快要發燒了,就會給他的手機發個短信告訴他。
而西班牙藝術家尼爾·哈比森直接在自己的腦袋上動起了心思。他患有色盲症,但是卻可以“聽”到顏色。尼爾在自己的顱骨上安裝了一個類似攝像頭的東西充當他的電子眼。這個電子眼可以捕捉到外部世界的顏色,然後將其轉化成聲波,並通過骨傳導傳到尼爾耳朵裡。在尼爾的世界裡,每種顏色都對應一種聲調,比如紅色是F調,黃色是G調,藍色是C調,綠色是A調……
科幻篇
超越思維局限,讓人機無限聯動
與現實中的嘗試相比,科幻作品中的賽柏格技術才叫真正的天馬行空。而且這類作品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科幻電影《攻殼機動隊》《銀翼殺手》《機械戰警》,到後來的《阿凡達》等等可謂層出不窮。
在《機械戰警》中,盡忠職守的警官墨菲
與匪徒們發生槍戰,墨菲不幸中彈,身體被打成“篩子”,被搶救後變成了只有腦部還有微弱活動信號的植物人。不過故事出現轉機,在賽柏格技術的幫助下,墨菲不但站了起來,還成為刀槍不入的機械戰警。《鋼骨》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節,只不過讓主角獲得重生的賽柏格技術來自神奇的外星能量。
《攻殼機動隊》中的半機械人似乎更符合近未來賽柏格技術的發展趨勢。影片中的人類依然擁有生物大腦,但是其他身體部件由機械替代。同時,半機械人可以和電腦連接,並利用電腦來指揮機械肢體。這與現實中的腦機結合技術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