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爸爸還是愛媽媽?這是每個家庭永恆的問題!
在最近的一份美國線上對近1000名家長的調查中,有69%的家庭表示,他們的寶貝喜歡媽咪,而14%的家庭則表示爸爸是寶貝們心目中的“頭兒”,只有15%的家庭表示他們的寶貝沒有什麼特別的父母偏好,另外有2%的家庭表示,他們的寶貝還會喜歡除了媽咪或爸爸外的其他人。
【生活寫真】
3歲的小莫莉已經可以很清楚地表達自己了,她會把兩隻手臂使勁地伸展開來,然後宣告說:“媽咪,我愛你這麼多!”然後呢,她把她的大拇指和食指圈起來,形成一個小小的圓圈,對爸爸說:“我愛你這麼多,爸爸。”
↓↓↓↓趕緊用會說話的活卡片重贏寶貝芳心!配合APP使用,掃描卡片就可以將平面的動物變成3D立體的哦~玩法多多!
這話聽得爸爸眼圈都紅了,天底下的爸爸誰聽了會不傷心呢?不過,小莫莉的父親,美國新奧爾良州的凡森先生,倒是頗能接受這一事實,因為類似的一幕已經反復上演過好幾次了。他家那兩個年紀較大一點兒的寶貝,小本和來莉,雖然不像小莫莉這樣有如此強烈的偏好,但在他們倆小的時候,碰到任何需要幫助的事情,媽咪仍然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如果媽咪在身邊,那麼一定是要媽咪,而我這個爸爸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凡森先生說,“有時候,你沒法不覺得自己多少被寶貝們忽視了。”
【是否寶貝就會偏好那個最常與他們在一起的人?】
事實上,情況還是要比這複雜一些。專欄作家約翰霍夫曼是一個在家工作,同時照顧三個寶貝的爸爸,但是他卻告訴我們:“由於我太太出去上班,而我待在家中,所以我的確得到了更多來自寶貝們的認同。但是,當我家這些小夥子感到傷心難過的時候,他們仍然會希望媽咪能夠在身邊。”
↓↓↓↓試著更多的照顧寶貝的生活,幫他洗洗澡,和他聊聊天,讓你在他心中更有存在感!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需要明確地知道“將會發生什麼”,這才能使他們在這個碩大無比的世界中感覺到安全。比如,平時每天都是爸爸去托兒所接女兒,但今天突然變成媽咪來接了——這時候,小女兒很可能會表現出抗拒的情緒。在這種時候,雖然寶貝表現出來的是對父母某一方的偏愛,但事實上卻是因為寶貝不適應新變化而做出的反應。父母們應該記住:寶貝不像成人那樣很容易調節自己,他們需要時間來慢慢調整。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承認寶貝的感受:“媽咪知道你難過,因為爸爸沒有來接你。”然後,不要打擾寶貝,給他幾分鐘來接受和習慣這一想法。
叫寶貝起床,送寶貝去托兒所,讓寶貝上床睡覺——這些常常會成為令父母們頭疼的事情,而且每每在這種時候,寶貝們的父母偏好就顯示得極其強烈:“媽咪陪我睡覺”、“爸爸送我”,“換誰都不行!”
↓↓↓↓為寶貝準備顏值高又舒適的安全座椅,讓寶貝愛上坐車,愛上和你一起的路上時光!
【心理學家唐娜古爾德博士說】
由於這些都是“從一個狀態切換到另一個狀態”的事情,比如要從家切換去托兒所,從玩樂狀態切換到睡覺狀態,因此幼兒就會產生焦慮情緒。那麼在焦慮的時候,寶貝自然會要求那個自己最熟悉,最能安撫自己的人出現在身邊了。
寶貝的父母偏好是自然而正常的現象,被當成“替補隊員”的父親或者母親無需為此煩惱擔憂,但卻也應該找個時間好好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對寶貝表現得足夠耐心,足夠溫暖,是不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能及時出現?或者,在你的家庭中,你們是不是太過於“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以至於扮白臉的一方失去了寶貝的愛?如果這些問題都是否定的答案,那麼就放心吧。
本文版權歸我方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聯繫旺旺:育兒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