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李小龍:最能打的哲學家

李小龍=Kung Fu(功夫)。

如果你還停留在這樣的想法,那真的是圖森破。

與其說 Kung Fu 是一個被打上好萊塢烙印的詞彙,不如稱它為西方用中國視角理解世界的標籤。比如 Kung Fu Panda ,功夫熊貓,一個普通又柔軟的胖子如何逆襲,又如何參透成為大師。

但 Kung Fu 不能替代真正的“武學”。自然本能與人為因素的交織、感情世界與理性世界共處,李安的《臥虎藏龍》和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裡要表達的“武學”,都是這個意思。

在1971年李小龍接受加拿大主持人皮埃爾·伯頓的採訪視頻裡,他昂著頭,又暗藏著一股勁兒,正視對方的眼睛,試圖用哲學的理念來解釋關於武學的一切。

“靈活,無形,像水一樣。你將水倒入杯子,它就變成杯子的形狀;你將水倒入瓶子,它就變成瓶子的形狀;你將水倒入茶壺,它就變成茶壺的形狀。水可以流動,也可以撞擊;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

回憶起選擇讀哲學的初衷,李小龍在《我為什麼學哲學》一書中有詳盡的解答。他自覺這與童年時的好勇鬥狠很有關聯。但贏過以後,他開始問自己:勝利了又怎麼樣?為什麼人們把勝利看得這麼重要?什麼才是榮譽?什麼樣的戰勝才是光榮的?

就讀於華盛頓州立大學時,導師協助他選課程時,建議他修習哲學:“哲學會告訴你為了什麼才活著。”他聽從建議,卻震驚了周圍所有人。每一個人都會以為李小龍會去學體育。因為從童年到初中畢業,他唯一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就是中國武術。

而事實上,武術和哲學雖看似對立,但李小龍認為,中國武術的理論與哲學的邊界已經變得模糊了。

“每個動作都應該有它的緣由和來龍去脈。中國武術應該有一整套有用的理論。我希望能把哲學精神融入武術,所以我堅持學習哲學。”他開始從中體會到一種樂趣,領會到從前不曾有的慰籍。

1975年,根據李小龍武學和哲學遺稿《武道釋義》編輯整理而成的《截拳道之道》一書,由美國奧哈拉出版社正式出版。很快,這本書被譯成9種文字暢銷全球,被歐美武術界奉為“武道聖經”。到1999年時,已經前後重印了40多次。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看到各大論壇裡那些武學迷的提問:李小龍的戰鬥值到底怎樣?和某某比起來呢?

許多年前,也總是有人跑來問他這樣的問題:“李振藩(李小龍的本名)——你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其實,他已經給出了答案:“武術的終極要義,是真實的表達自我。”

文/朱柳笛

今日互動話題

哲學對你有哪些影響?

文章為每日簽原創,尊重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