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什麼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懂事?這就是原因

以前陪優優看《龍貓》的時候,電影裡的媽媽對爸爸說過這麼一句話:“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1

認識一位元朋友,對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溫良恭儉讓”五個字上。她的母親從小就灌輸她要做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孩。

那時候,她們住在一個有著好幾戶人家的大院子裡。因為父親經常出差,所以她總是有各種讓其他孩子羡慕的玩具、芭比娃娃還有零食。

每當院子裡的孩子們一窩蜂去她家時,母親總是笑盈盈地拿她的玩具和零食招待小朋友。她很不開心,因為小朋友會把她的芭比娃娃弄壞,會把她的新衣服弄髒,甚至有的時候,媽媽會自作主張把她心愛的玩具送給鄰居的小弟弟小妹妹。

可是,她從不會表現出自己很生氣,因為那樣媽媽就會不高興。媽媽經常告訴她,懂得謙讓,學會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這樣叔叔阿姨們才會喜歡她。其實,她一點兒都不在乎叔叔阿姨是否喜歡她,她只想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想爸爸媽媽喜歡她就夠了。

上大學後,她談了一個男朋友,但是父母一直反對他們在一起。原因很簡單,男方家經濟條件不怎麼好,門不當戶不對。可除此之外,無論是儀錶相貌,還是為人修養都很不錯。最重要的是,兩人一路走來,感情很深厚。

兩個人一直拖到畢業,女孩的父母依舊不為所動,堅決要求他們分手。為此他們手段頻出,母親每天以淚洗面,發動感情攻勢,父親更是以斷絕關係相威脅,甚至是鼓動親戚朋友反復勸說。

工作的不易,父母的高壓,再加上從小到大培養的乖巧懂事,讓她最終選擇了親情,和男朋友忍痛分離。後來,在父母的逼迫下一次又一次地相親,終於找到了一個門當戶對但是她不愛的男人。

好在,老公為人老實體貼,雖不夠浪漫,但也算好男人了。對於她選的這條路,也許是最好的結局了。

2

優媽以前曾在電臺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孩,她有一個不愛吃肥膩的哥哥。自打記事起,每次吃飯,母親都會把肥瘦肉分開,瘦肉給哥哥吃,肥肉給她吃。直到有一天,一個鄰居小朋友給了她一塊瘦肉。她說,當時她就哭了。那直擊靈魂的美好味覺體驗,她至今都還記得。

而後,她繼續吃了很多年的肥肉。現在,她已經不吃一點兒肥肉了。朋友都說她講究、養生,她只是淡然一笑。

從小學,她便穩穩坐在班級第一的位置。因為成績很好,學校減免了所有學雜費。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開口跟父母要東西,一塊手錶。父親說期末考試拿第一就給買,於是,她格外用功,穩拿年級第一。父親卻說下一次再考第一就買。

一直到初中畢業,她考了很多次年級第一,但再也沒有向父母提手錶的事情。後來高中畢業的時候,同學送給她一塊手錶作為畢業禮物,她突然一陣心酸。

中考的時候,她的分數對於上全市最好的中學綽綽有餘。可是母親卻勸她讀家門口的一所普通高中,只因這所高中允諾不收取任何費用,還給予獎勵。她掙扎了三天,最後屈服了。

上大學的時候,家裡人沒有人送她,母親說她懂事,自理能力強,不需要家人多此一行。她一個人提著厚重的行李箱,坐了一天一夜的硬座,從南方的故鄉到了北方的大學。在宿舍裡,看著別人的父母忙前忙後,聽著他們寵溺地埋怨自己的孩子十指不沾陽春水,那一刻,她有點兒心疼自己。

3

因為懂事,她要把屬於自己的玩具拱手讓人;因為懂事,她從小到大一直吃不愛吃的肥肉;因為懂事,她不敢說出內心的渴望。

但是,一個年級那麼小的孩子,怎麼可能什麼都不想要?怎麼可能忍住眼巴巴看著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被人而不傷心?這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多麼抑制心裡的渴望才能做到“懂事”?

所謂的“懂事”,無非就是有同理心,無非是可以和父母共情。因為太能理解父母,所以將父母的感受看得比自己還重要。這類孩子長大了,往往會因為顧及別人的感受,而把自己的感受放小,將自己的個性化降到最低。慢慢地,也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敢直視內心的渴求,對自己的人生沒有很好的掌控。

真正的“懂事”,並不是無盡的隱忍和無端的順從,而是懂得體諒長輩們的辛苦,在力所能及且不影響自身健康有效成長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輕他們的負擔。學會獨立,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