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跑步近4000公里的帶給我的十悟!

四十大叔,跑步逾三年,近四千公里。六次全馬,若干半馬,一摞獎牌。正可謂,四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我在奔跑中感悟人生。

一、關於初心。

Born to Run,跑步本是極簡單的事,一念起,邁開腿,前後倒騰便是。跑了一段時間,不能免俗,將心思放在各種跑鞋、手環、APP上,出門前花費的準備也越來越長,穿錯了鞋,手錶搜不到星,APP突然停了,都會影響情緒,跑得也就不那麼流暢了。甚者,一段時間曾糾結於前腳掌還是後腳跟落地,乃至邯鄲學步、邁不開腳。

有一天突然明白,奔跑的動因,本來就是甩掉種種煩惱,隨性、灑脫,方能跑得輕鬆。

二、關於目標。

第一次跑馬是2013年的北馬,半程報滿了,咬咬牙報了全程。之前從沒跑過30+,更沒想過能跑42公里,重在參與罷了,結果順利完賽,成績還不錯,特別是跑到半程時感覺特輕鬆,信心滿滿迎接後半程。

今年以來,參加的全是半程比賽。跑到17、18公里就很累了,不免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跑過全程。正應了那句,「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看來目標還是要高遠些。

三、關於輸贏。

記得剛開始跑步時,總想著與人一較輸贏。見到別人跑得快,總想超過去。有段時間玩拼步數,每天也都想著占封面,手機不離身,生怕少記了一步。

跑多了,才明白真正的對手是自己。每個人天賦努力都不一樣,不羡慕,不攀比,朝著自己的目標,穩步前進,不能亂了節奏。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勝利,這種超越不是速度上的超越,畢竟我們將一天天衰老,而是精神上的超越,精神相比於昨天更為強大。

四、關於快慢。

剛開始跑步時,總掌握不好節奏,前面跑得很快,沒了體力,只好走起來,成績反倒不如勻速慢跑好。剛開始跑步時,興致也很高,總想著每天跑,跑傷了,只好歇著,反倒不如穿插著騎車游泳和力量訓練,成績提高更快。所謂慢即是快,欲速則不達。三年來,我從追求奔跑的速度,轉向追求奔跑的距離,再到奔跑的時間。因為我逐漸明白,跑得更快、更遠,都不如跑得更久。

五、關於起步。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對跑步來說,邁出第一步至為關鍵。身邊不少朋友,總是在抱怨於北京的天氣糾結於自身的體重中,遲遲不能邁出第一步。對我來說,儘管已經養成了跑步的習慣,每天早上起床仍要做一番鬥爭。特別是冬天,有時看看手機上pm2.5過百,也會私生出一點竊喜,轉身心安理得地睡去。要知道,無論多少夢想,若不能勇敢邁出第一步,永遠是鏡中月水中花。 穿上鞋邁出第一步,一天也就明朗起來。

六、關於堅持。

邁出第一步後,更難的是堅持。人都是有惰性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常事,常常看著寫了幾頁的日記本,翻了幾頁的外語書……不免汗顏。跑步這件事我堅持了三年,實屬不易。沒看過淩晨四點的洛杉磯,也看過淩晨四點的菜市口。一步步跑下去,缺少運動基因不愛上體育課的我,10公里,半馬,全馬,也就漸漸實現了。凡事只要堅持,終會有所收穫。

七、關於享受。

跑步是枯燥的,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村上春樹說,人生本來如此,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或許說,跑步比較適合我的性格特質。我喜歡享受跑步中獨處的過程,享受身體與心靈的對話,享受那種左右腳交替的枯燥過程。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幾種適合自己的事,投入進去,在投入中感受快樂。

八、關於過程。

剛開始跑步時,喜歡上來就加速,一到終點就驟停。現在想來都不對。跑步講究熱身,也講究冷身。緩緩加速,然後保持勻速,跑到終點後,再緩緩減速跑一段,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其實人的一生也應如此,年輕時重在積累;到了中年,厚積薄發,力爭做一些實事;隨著年歲增長,應該慢慢減速,歸於平淡。

九、關於儀式感。

很多人會問我,自己跑就是了,到處去跑馬,是為了能拿到名次嗎?我每次都要解釋:重在參與而已。沒有解釋出來的原因是:參加比賽其實是營造一種儀式感,因為這種儀式感,暗示你必須認真地去對待這件事。若沒有這些比賽,我想自己很難堅持下來。每次比賽,其實也是一個階段性總結,在比賽中發現並認識真實的自己,也串起一段段與奔跑有關的寶貴回憶。

十、關於踐行。

跑步的好處不少、勵志的故事也很多,與其看在眼裡聽在耳裡,不如甩開膀子邁開步子。陽明先生提倡知行合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跑了就懂。跑著跑著,花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