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諾貝爾獎史上,6本最著名的戰爭題材作品

【精讀君曰】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白俄羅斯紀實文學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這是諾貝爾文學獎一次另類的獲獎者,因為阿列克謝耶維奇既不是作家也不是詩人,她的作品都是完全非虛構的。她的獲獎使諾貝爾文學獎呈現出了文學之外的現實意義,用新聞的長鏡頭記錄一個斑駁紛擾的世界,繪就了一個正史之外的歷史圖景,讓我們看到歷史背面的沉重記憶。

戰爭是人類的災難。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歷史上,書寫戰爭的作品不勝枚舉,作家們這樣做並非是歌頌戰爭,相反,他們用作品反思戰爭與人性,探究戰爭的殘酷本質。下麵精讀君為您推薦諾貝爾獎史上,六本最著名的戰爭題材作品。

1《日瓦戈醫生》

豆瓣評分8.6 2262人評

作者簡介:伯里斯·列昂尼德維奇·帕斯捷爾納克1914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雲霧中的雙子星座》,之後又發表了《在街壘上》、《生活, 我的姐妹》、《崇高的疾病》等詩作。三十年代起以小說創作為主,先後發表了 《旅行護理》、《斯彼克托爾斯基》、《重生》等作品。衛國戰爭之後的1948年,他開始創作《日瓦戈醫生》,1956年完成並在次年發表後,轟動國內外,並使作家在195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簡介:尤裡·日瓦戈是西伯利亞富商的兒子,但很小便被父親遺棄。10歲喪母成了孤兒。舅父把他寄養在莫斯科格羅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讓他同女兒東尼婭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學醫科畢業後當了外科醫生,並同東尼婭結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瓦戈應徵入伍,在前線野戰醫院工作。十月革命勝利後日瓦戈從前線回到莫斯科。他歡呼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多麼高超的外科手術!一下子就嫺熟地割掉腐臭的舊潰瘍!直截了當地對一個世紀以來的不義下了裁決書。

推薦理由:帕斯捷爾納克的創作具有現實主義的批判鋒芒和思想深度, 善於在歷史演變的背景下透視一代知識份子的坎坷命運和思想變異,真實而又細緻地描寫主人公多情而波動的內心世界與冷酷無情的客觀現實之間的激烈衝突,從而達到反思歷史、呼喚人性的目的。《日瓦戈醫生》便是他創作追求的集中代表。

2《靜靜的頓河》

豆瓣評分8.6 2073人評

作者簡介:肖洛霍夫,蘇聯當代小說家。1923年開始寫作,發表作品。經歷十四年創作的卷軼浩繁的史詩式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為他的代表作。1965年,肖洛霍夫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簡介:《靜靜的頓河》通過對居住在頓河邊麥列霍夫一家命運變遷的描寫,揭示了戰爭給哥薩克人帶來的巨大衝擊及他們在這一系列社會變動中社會和思想上的矛盾與鬥爭。

推薦理由:小說結構宏大,內容豐富,意蘊深邃,既展現了廣闊而深厚的歷史內容,有著史詩的滄桑與厚重,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性與愛情的深刻內涵,堪稱世界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3《世界末日之戰》

豆瓣評分8.6 102人評

作者簡介:略薩,著名作家,世界小說大師,被譽為結構現實主義大師和拉美文學大爆炸主將之一。略薩的第一部小說獲得1962年簡明叢書獎和1963年西班牙文學批評獎;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說《綠房子》問世,並獲得西班牙文學批評獎和首屆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2010年10月,略薩因其“對權力結構的製圖般的描繪和對個體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敗的犀利描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1990年以來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拉美籍作家。

內容簡介:十九世紀末期,在巴西東北地區的腹地,貧困的農民大眾被惡劣的自然環境所困,被封建的統治階級剝削,唯有宗教信仰是他們唯一的精神寄託。在這樣的背景下,神秘的傳教士勸世者來到卡奴杜斯,宣揚末日的考驗和天國的來臨,很快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戴。越來越多的人響應了勸世者的號召,紛紛投奔卡奴杜斯建立理想中的樂園。農民起義受到了統治階級的無情鎮壓,巴西政府派兵圍剿卡奴杜斯,起義者誓死反抗,要進行一場世界末日之戰。經過悲壯的四輪鬥爭,起義最終被鎮壓,但這場起義已對巴西民族的覺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推薦理由 :《世界末日之戰》是略薩第一部寫秘魯之外國家的作品,是在歷史事實基礎上進行的文學虛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豐富多彩、熱情激蕩的一八九〇年的巴西形象---一個從君主制向共和制過渡的形象。

4《鐵皮鼓》

豆瓣評分8.5 3278人評

作者簡介:君特·格拉斯,格拉斯的創作活動從詩歌開始,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說。1959年問世的長篇小說《鐵皮鼓》使他獲得世界聲譽。格拉斯為當代聯邦德國重要作家,語言之新穎,想像之豐富,手法之獨特使他在當代世界文學中佔有一定地位,曾多次獲獎,幾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1999年他成為成為20世紀最後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內容簡介:三歲的奧斯卡無意中發現母親和表舅布朗斯偷☆禁☆情,又目睹納粹力的猖獗,便決定不再長個兒寧願成為侏儒。從此在他的視角裡,社會和周圍的人都是怪異和瘋狂的。他整天敲打一隻鐵皮鼓,以發洩對畸形的社會和人世間的憤慨。

推薦理由:小說以黑色幽默的虛構故事展示了德國那段最黑暗的歷史。根據《鐵皮鼓》改編拍攝的同名電影獲得了1980年奧期卡最佳外語片獎。

5《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豆瓣評分8.5 111人評

作者簡介:克勞德西蒙,一九三六年參加西班牙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加地下抵抗運動。戰爭的經歷對他的小說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代表作有《弗蘭德公路》、《農事詩》和《歷史》等,一九八五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簡介:小說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軍在弗蘭德地區被敵軍擊潰後倉皇撤退為背景,萬花筒般展現了三個騎兵及其隊長的痛苦遭遇和大地深受的蹂☆禁☆躪。作者將繪畫藝術引入小說描寫中,描述了戰爭對大自然的破壞、人的異化、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畸形;用色彩斑駁陸離的畫面繪出了時間的遷移、季節的變化、死亡的陰影、戰神的猙獰、饑寒的折磨、愛情的渴求、情☆禁☆欲的衝動、土地的抽搐、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推薦理由:在西蒙的小說中我們首先是通過語言和記憶看到生命的成長、創造的活力和堅韌力,通過我們似乎不是其主人而是其工具的語言文字和敘述使現在和過去復蘇起來並具有靈魂和生命。西蒙的小說藝術可以視為活在我們身上的某種東西的表現,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接受,是否理解,是否相信。這就是某種懷著希望的東西,儘管我們生存的環境充滿各種殘酷和荒謬的事實,這一切是如此清晰、深刻、豐富地表現在西蒙的小說中。——瑞典皇家學院

6《永別了,武器》

豆瓣評分8.3 1368人評

作者簡介:海明威,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23年發表處☆禁☆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 《非洲的青山》、《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伊甸園》等。他那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子形象對現代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內容簡介:美國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志願參加紅十字會駕駛救護車,在義大利北部戰線搶救傷患。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亨利被炮彈擊中受傷,在米蘭醫院養傷期間得到了英國籍護士凱薩琳的悉心護理,兩人陷入了熱戀。亨利傷癒後重返前線,隨義大利部隊撤退時目睹戰爭的種種殘酷景象,毅然脫離部隊,和凱薩琳會合後逃往瑞士。結果凱薩琳在難產中死去。

推薦理由:海明威根據自己的參戰經歷,以戰爭與愛情為主線,吟唱了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堪稱現代文學的經典名篇。

介紹完今天的書單,你對哪本書最感興趣?如果你看過上面的書,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