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講真,美軍真的能做“鋼鐵俠”麼?

PS:原po“王學元”,智慧軍品,軍事科技愛好者!wechat:simon1990628 ~

好萊塢的特效公司Lagency Effect被美國軍方欽點,為美軍的精英部隊設計“鋼鐵俠”裝甲。

每次這類新聞出來都讓科幻迷振奮不已,總覺得科技和科幻就快畫上等號了。但事實上要做鋼鐵俠還真沒那麼容易!

首先,四大科技壁壘就很難突破!

1.負重不夠大

說道外骨骼都會想到Sarcos的XOS,它有點像《明日邊緣》裡的戰鬥裝甲。它只做力量加強的工作,鋼鐵俠的盔甲除了能夠加強力量,還能夠保護駕駛員。該公司後來被Raytheon收購,並推出了第二代的外骨骼裝甲。

兩代的XOS負重都在百公斤以內,鋼鐵俠要能夠負重兩百公斤左右,差距還是很大的。一般作戰部隊的負重有57公斤,裡面包含了武器、電子設備、盔甲以及補給。穿上外骨骼能夠帶來的改變最多就是將武器換為重型武器。另外,鋼鐵俠在第一集了曾接下一輛載著人的汽車,我們汽車的重量都是按噸算的,

XOS有個缺點就是續航能力太低,第二代的續航能力只有一個多小時,換上更大的電池也會減小負重上限。Lockheed Martin的HULC外骨骼能夠負重90.7公斤,但它也面對和XOS一樣的問題。

2.靈活度和力量難取捨

從《鋼鐵俠》第一集裡,最終Boss也是一套戰鬥裝甲。它體積龐大,力量強大,但它除了不能在高空解凍外,最大的缺點就是靈活性太差。在現有的技術裡,靈活性和力量是成反比的。

《明日邊緣》盔甲的力量似乎不錯,雙手和背上都帶有重型武器,從外觀上看得出裝甲是通過液壓的方式提供力量的,就像怪手一樣。現有的外骨骼機制和《明日邊緣》的類似,而且非常靈活,但力量尚缺。

《明日邊緣》裡我們看到部隊前進得非常蹣跚,除非你像男女主角一樣死幾萬次,不然很難“駕駛”好這副盔甲。這副盔甲的確提升了力量,但是更強大的液壓系統可能會犧牲靈活度。所以怎麼樣優化這兩項的平衡點變得很困難:要麼非常靈活,但力量雞肋,要麼就行動遲緩。

但這部電影也提供了一個概念:為不同兵種打造不同的盔甲。就像玩遊戲一樣,分為重型步兵、突擊步兵等。

3.軍隊規整度也是問題

舒適的外骨骼應該“合身”。《鋼鐵俠》第二集裡,Tony穿上那套便攜盔甲,一片片甲片貼合身體,那種酸爽簡直不敢相信。但合身不是為了帥,而是為了讓感測器更好的工作。如果人體和外骨骼契合得不夠緊密,外骨骼的動作和人的動作會有延遲。

但問題是士兵的高矮胖瘦不一,怎麼樣才能讓外骨骼合身?一個方法是挑選士兵,就像飛行員一樣,只有特定身材的士兵才能“駕駛”外骨骼。另一個方法是量身打造外骨骼。

美國的各大軍火商將聯合美軍一同開發外骨骼,他們請了三名士兵,並掃描他們他們的身體,為他們量身打造裝甲。這樣的模式聽起來很麻煩,但似乎是“外骨骼開發聯盟”的首選。一名士兵要掃描身形、製造外骨骼、像做複健一樣訓練駕駛,這大大加長了訓練士兵的週期。

這樣一來《明日邊緣》裡那種,“菜鳥穿上也能變戰神”的裝甲顯然不太現實。

4.能源是永遠的問題

XOS的續航能力太低,行軍也好,突擊也罷都可能超出這個時間,沒電之後怎麼辦?《明日邊緣》裡,男主救了女主之後胸口被打穿了一個洞,女主很沒情義的把他的電池拿走了。所以外骨骼的電池續航是個很大的問題:在電影裡也一樣。

鋼鐵俠的方舟反應堆可以暫時不用去想了,技術上離我們太遠。國外很喜歡討論聚變能量(Fusion Power),眾籌網站上甚至有人集資開發這種能量,並嘗試縮小至家用水準。但如果說要放在人體上,那是不太可能的。

Ekso Bionics是一件外骨骼製造商,他的創始人Russ Angold說:“鋼鐵俠外衣能夠產生全靠方舟反應器,如果它能開發出來那就太美妙了。”言下之意,沒有它就沒有鋼鐵俠。

對於戰鬥用的外骨骼來說,還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地方。例如士兵需不需要抓握的能力,目前的外骨骼拋棄了士兵的手指,並不像鋼鐵俠那樣。還有就是外骨骼要能短距離飛行這件事,說出來大家都很興奮,但目前的技術即使做出來也不實用。

筆者只想說做鋼鐵俠確實不容易,因為Tony Stark本來就有超能力才能做鋼鐵俠,他的超能力就是:超級聰明、超級有錢。

所以說美軍想當鋼鐵俠還是很困難滴....

嗯.... 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