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親身經驗:如何發掘興趣愛好並重新找回好奇心?

孔老夫子說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什麼事情有了興趣就成功了一半了。同時自己也掌握了主動權,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不是要我學,而是我要學,不是要我工作,而是我要工作。有了興趣,無論工作、生活還是學習都會充滿樂趣,不用再額外去尋求別的快樂。

那麼興趣該如何培養或發掘呢?不同的人生階段或年齡的策略是不一樣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會出現談起。

為什麼人們會丟掉自己的興趣?

根據作者的親身經歷、觀察與思考,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出現興趣丟失或者不太明確的現象很正常。因為,從小學到高中,所學的課程內容一般都不是自主選擇的結果,為什麼學語數外物化生,因為高考要考,高考不考的內容,家長、學校及老師會支持嗎?再說報考大學,一般根據專業是否熱門或有“錢”途作為選報標準的居多吧。

一個人如果一直不是按自己的興趣意願行事,那真正的興趣很可能就被壓抑或者嚴重的話就磨滅了。於是,發掘興趣的方向就比較清楚了,一個就是重新找回自己曾經的興趣,還有就是培養的新的興趣。

人為什麼對一件事感興趣?

一般來說,一個人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有這麼幾個原因,本能的喜歡,就是對那件事有感覺;自己很擅長,能帶來成就感;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能帶來外界及自我的肯定和認同。基於此,可從以下幾個方法去著手。 如何找回自己曾經的興趣?

一、回憶+自問法。回憶從小到大,做什麼事情自己最興奮?自己感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麼?自己以前寫的日記裡對什麼事情計述最多?

(上圖拍攝于深圳民俗文化村)

二、成績單分析法。 把以前上學時尤其是大學期間成績單拿出來,看自己都選修了哪些文化素質課或公共選修課,哪些課程是自己最想上的,哪些課程自己的成績最突出等。有時,當我感覺自己對好多事情都沒有興趣時,就會把自己的以前的大學成績單拿出來看看,很有效,這對我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幫助很大。

(上圖來源於作者大學的成績單,專業電子資訊類)

三、詢問法。詢問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親戚朋友,老同學,老師等,自己以前最喜歡做什麼事情,在他們眼裡自己哪方面最擅長哪些方面。

四、借助專業的測評工具。比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可以通過一個設想的場景,UFO可能在六個不同的島嶼降落,從而確定自己更符合社會型(S)、企業型(E)、常規型(C)、實際型(R)、調研型(I)和藝術型(A)中的哪一種。測試結果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因為自己的興趣還是自己說了算。

如何培養新的興趣?

《思考的藝術》(作者文森特.賴安.拉吉羅)一書的觀點很對,很多人在4歲時用問題轟炸他們的父母,但在18歲時喪失了好奇心和很多興趣。如果幸運的話,碰到了很有耐心的父母或者老師,好奇心也許還可以得到一些保護,但是也許大多數人都沒有那麼幸運,被壓制了。

不過好奇心是可以重新找回的,興趣也可以重新培養。透過孩子般的眼睛,用高度的好奇心去看待事物和重新體驗這個世界,就可以實現。根據個人實踐,以下方法挺有效。

方法一:去圖書館或書店,從A走到Z,看下哪類書能一下吸引自己的眼球或讓自己眼前一亮,什麼書可以讓自己看起來越讀越有趣,百讀不厭。

(上圖拍攝于深圳羅湖圖書館)

方法二:參加各種類型線上線下講座,看什麼內容最能觸動自己或者最能引起自己的興趣。在深圳,就會感覺很幸福,因為有各類免費的講座可以參加,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北大滙豐商學院,各大圖書館及公益組織(深圳讀書會等),都會定期不定期組織各種類型的精彩活動。

(上圖拍攝于深圳大學城校內海報欄)

(上面是作者2014~2015年參加的一些重要的活動列表)

方法三:嘗試在公司或社會上參加各種協會或興趣小組,嘗試體驗下,選定一個愛好比如英語角,看自己到底能堅持多久,是不是自己的菜與真愛。

(深圳藝術館靈感采風時拍攝)

方法四: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用敏銳的觀察力並帶著一顆探索的心,看自己對哪方面的問題或事情更加關注,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找到樂趣,嘗試用新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看看能否用新的方法和方案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從而過一種充滿創造力的人生。

問出正確的問題,其實已經解決了一大半了,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每個人鍥而不捨一直努力,就一定能發掘出自己更多的興趣,擁有精彩、幸福和創意滿滿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