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別再說“爸媽養你不容易”了!真會毀了孩子一生

週末,優媽路遇一對母女,媽媽有30歲左右,打扮時尚,活脫脫一副辣媽形象;小公舉看起來有4、5歲,紮著兩個小辮,兩個欠欠的酒窩印在圓圓的小臉上,可愛的一塌糊塗。

“媽媽,可是,可是我還是想要剛才那個公仔!”小姑娘一邊撒著嬌,一邊晃著媽媽的手臂,略帶哭腔,那種沒有得到的失落感溢於言表。

“行了啊!你都嘟嘟嘟一路了都,別惹煩我了,小心我的暴脾氣!”辣媽大聲呵斥道,撇了一眼旁邊的女兒,只見小傢伙臉憋得通紅,嘴嘟得老高,眼眶周圍已經被淚水充滿,就差傾盆而下了。

可能是看著女兒憋屈的表情有些心疼,辣媽趕忙蹲下為她擦了擦眼角淚珠,“好了,寶貝!你不是有好多玩具了嗎,那個公仔沒什麼好玩的,還那麼貴!這錢可都是爸爸媽媽辛苦掙來的,我們養你多不容易你知道嗎!不哭了啊,你要表現好一會給你買霜淇淋,要是再哭什麼也沒有!”

小女孩一聽,迅速的抹了抹淚,不情願的跟著媽媽屁股後面走了。是啊,擱誰也得走啊,不走連霜淇淋都沒有了。

從表面上看,這場母女之間的博弈,媽媽取得了勝利,通過大棒+饅頭的方式讓女兒怪怪就範,還巧妙地給不懂事的女兒上了一堂"形勢任務教育"課,讓女兒明白了自己賺錢的辛苦,可謂一舉兩得。

要不是這身穿衣打扮,光聽母女倆的對話,是不是感覺又回到了過去,那些70,80後父母小時都曾經歷的: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文具和零食,我們只要一開口要往往得到的便是父母的那句:“我們養你多不容易你知道嗎……”“這可是我跟你爸半個月工資!”沒辦法,誰讓那時候窮那,物質匱乏,money緊張,確實買不起啊!

但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母親,一個身著時尚的辣媽,這樣通過自己的“不容易”來綁架孩子,逼著她理解自己的方式真的好嗎?這是將你小時候遭遇的轉嫁,還是對她一切物質要求的“擋箭牌”?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媽媽的初衷是好的,經常給孩子講講自己賺錢的不易、辛苦,甚至扒一扒父輩是怎樣的不容易,小時候自己是怎樣懂事,怎樣一分錢掰成八半花,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沉重感,讓他感到好日子來之不易,也會變得更懂事,至少不會亂花錢。

可事實是:你對孩子的要求和自身的時尚是不相符合的,明明自己過夠了那種物質匱乏的日子,通過努力和不懈奮鬥終於獲得了更好的物質條件和生活品質,也正享受著高生活品質帶來的精神愉悅(打扮時尚),卻轉頭向女兒甩出這句“養你不容易”的殺手鐧,這種“只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重標準,哪有一絲以身作則的表現!

不僅如此,這看似有益無害的一句話還會對孩子造成三點傷害:

1不自信

經常有這樣的父母,明明家庭條件很不錯,就是不願痛快的給孩子花錢,總是先強調錢的來之不易、東西的不易得;即使最後買了,也要告誡孩子要好好珍惜,千萬不可浪費。當然,適度提醒是好的,但如果總掛在嘴邊,便會讓孩子有種“我們家條件不好”的自卑感,與同學間的交往也往往不自信,總覺得處在弱勢一方。

我們小時候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情況,如果一個同學買了一件NIKE,你可能不以為意,如果班裡有90%的人都買了,你是不是就開始央求媽媽了呢?因為這是你與同學們交流的入口,如果沒有,你會覺得自己和他們漸行漸遠。

當然,這不是鼓動父母給孩子買名牌、買奢侈品,優媽也從不建議這樣。但一些孩子們都具有的,且被大家廣泛認可的衣服、文具、玩具,你真的需要滿足他,畢竟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嘛,這樣他才不會覺得自己落後了,不會有自卑感。

2過度看重金錢

讓孩子明白“掙錢不易”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更多時候,它壓制了孩子獲得更好物質與生活享受的欲望,這種壓制越狠,孩子掙脫的想法就越強烈,對金錢和物質的追求就越瘋狂,甚至可能鋌而走險。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盜竊、搶劫的少年犯,並非都是家庭一貧如洗、疏於管教,有的家庭條件都還不錯,只是因為管教太嚴,壓抑太久,對金錢的渴望遠超過常人,才會鋌而走險。

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安全、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可以看到,金錢和物質能直接滿足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但後面三項僅僅有物質是不夠的,還需要精神層面的支撐。

這也便是我們常看到的:當一個人缺錢的時候,錢就對他越重要,他就會對其極度追求;反之,如果他並不缺錢,錢對他的作用就變得不再重要,他的追求層次就會更加多元。所以,如果家裡沒有那樣困難,別刻意製造這種“匱乏”,給他更多積極的引導,讓他明白金錢雖然重要,並不是唯一的追求。

3內心的匱乏

如果說物質的匱乏能夠短期內改變,那內心的匱乏,沒有幾代人的積累是改變不了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貴族不是一代煉成的!真正的貴族是需要經過幾代、甚至十幾代的積累,需要正確的金錢觀和對精神世界的逐步追求。

如果孩子還小,父母就經常給他灌輸這種“生活不容易”、“過日子要省著點”的觀念,會造成內心的極度“匱乏且沉重”,甚至會影響他的性格,如賺了錢不捨得花,一花錢就覺得愧疚;或者好不容易買了好東西,卻總捨不得用,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費。這些,無不是內心的匱乏造成的,說句不好聽的,這就叫:窮命!就是因為長期以來受到家長這種畸形的勤儉教育造成的。

別再讓你的“不容易”成為孩子奮進的“畸形動力”了!真正讓孩子懂事又理解爸媽的方法,便是儘量給他們提供好的物質條件,使他們身心愉悅,感到內心的富足,這樣才會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才會努力憑藉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好、更有意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