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四大應用落實物聯網願景

OFweek物聯網訊 物聯網構築的美好世界隨著一年的過去又更向我們靠進一步,在每個階段總是又有各項嶄新的技術被應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場景中,從交通、家庭、商場、企業到教育等,幾乎涵蓋了人類所有生活場景。
在這廣泛的應用範圍中每個領域競爭激烈,而根據知名研究機構Gartner則是預估,從2015到2020年的五年期間各主要應用領域的年複合成長率,智慧汽車與交通方面為67.2%、工業自動化與能源方面為44.3%、消費性市場(智慧家居、醫療健身等)方面為32.4%、智慧零售、智慧農業等方面為24.1%。當中將以汽車交通類應用的成長動能最強,其次是工廠自動化與能源,而消費性市場如智慧家居、醫療健身等則緊追在後,最後則是農業、零售業。其中智慧交通的成長被認為最強勁、智慧工廠的產值則是最高。
智慧交通勢頭強勁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網浪潮的到來,讓智慧城市成為近年各國政府積極發展的重點專案之一。然而在構築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有人認為,交通運輸系統就像是城市的“血管”,在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建設中,智慧交通的打造對於提升“血流”至關重要,可說是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
而一個城市會導入智慧交通系統,無非也是希望能讓路上的交通更安全,即使路上交通流量再大都能夠疏導,也另外提升市民的生產效率,讓市民不必再為工作奔波中還要忍受塞車之苦。
事實上,這個“血流”無非指的就是車流。以英國來說,最嚴重的城市問題當屬交通阻塞了,於是他們發展出智慧交通號志系統SCOOT,透過道路上的感測器解析車流量後,計算出最適合的交通號志變化,讓汽車、公車和單車的道路使用更有效率。而類似這樣的車流監測系統目前在各國如中國福州、美國加州等也都依據當地的交通問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應用。
英國的智慧交通系統SCOOT透過“眼睛”可用3D方式觀察人群,用以計算等待紅綠燈時的行人數量
除了監測車流量改善堵塞問題,有的地區則是導入智慧巴士,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但減少了車輛的使用直接降低車流量,更可呼應全球對於綠能交通的革新。舉例來說,IBM和一間3D列印汽車公司,合作推出了一輛智慧巴士,除了自動駕駛功能,還能運用人工智慧和乘客即時對話,甚至提供個人化推薦服務,依據乘客需求和路況即時調整路線,目前也已經在美國上路測試。
而在德國柏林所發展的無人駕駛巴士也已開始在當地進行試乘,該無人駕駛巴士的特色,則是提供居民快速便捷的叫車服務,使用者只要用手機App就能叫到巴士,無人巴士上還會提供乘客轉乘及周圍店家資訊,預計5年內就會有數百輛無人巴士穿梭柏林街頭。
那麼來看看臺灣的智慧巴士又是怎麼做呢?尤其臺灣地狹人稠,交通壅塞往往是令各地政府單位最頭痛的問題,現在除了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來取代開車上路之外,更在使用者與管理者的服務上下足功夫。
觀察現在大部分的交通載具稱得上智慧的地方,大概也就只是乘客可以透過App即時查詢車輛的到站時間,不用在豔陽或風雨中苦等。但未來的智慧巴士,除了提供乘客安全舒適又具備多項服務功能的乘車環境之外,更可以提供車輛管理者即時的車體狀況、駕駛行為等監控資訊。
臺北市政府不久前才宣佈未來將使用由英特爾、淩華科技等打造的智慧觀光雙層巴士,其中有幾項科技應用的服務,像是巴士結合移動載具上的QR Code來進行票務管理,乘客就可以直接透過App線上訂購車票,系統還會統計售票情形,即時提供其他旅客空位資訊,甚至透過車輛的GPS定位,旅客還可以透過手機掌握當地旅遊資訊。最特別的是,這輛巴士具備人流偵測系統,透過影像識別技術,當乘客上下車時,系統會自動計算人數,並將資訊傳送到行控中心,屆時行控中心可依據所取得資料靈活調度車輛班次,隨時應變人潮狀況。
解決了城市車流問題,智慧交通系統也可以解決令民眾最頭疼的停車問題。舉例來說,除了去年宣佈將引進無人駕駛小巴“艾爾馬”之外,高雄市政府也與資策會積極推動戶外智慧停車的導引服務。
採用LoRaWAN低功耗廣域網路,再結合異質聯網通訊技術優勢,未來民眾只要在家即可利用移動裝置,就可以查詢路邊停車格的即時利用資訊,縮短駕駛人尋找車位的時間,還有助於節省燃油與碳排放量。而透過此創新應用服務,更可使原本用途單純的路邊停車格搖身一變,成為帶動地方商業繁榮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