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食譜,烤麵包要過好多坑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烘焙。而在烘焙之中,麵包要屬難度較大的一項,很多人明明每一步都按照食譜,最後還是失敗了。可別怪食譜,雖然烘焙是件小事,但很多細節都含有很大的學問。所以為什麼你做麵包總是失敗?可能是細節出了問題。
做麵包的基本流程大概有10個環節:和麵→一次發酵→排氣→切分、揉圓→鬆弛→整形→二次發酵→割包、刷面→烘焙→冷卻。在實際操作中,每一個都各有雷區,一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
1、和麵
將所有原材料混合成麵團,是製作麵包的第一步。而這並不只是簡單混合,最重要的是將麵團在案板或操作臺上反復推揉,使其產生黏性與彈力,直至用手拉開一小塊麵團可出現薄膜為止。如果覺得手揉太費力,你也可以使用廚師機或麵包機等工具。
2、一次發酵
將揉好的麵團放入發酵碗中,蓋上保鮮膜。將碗放置於30-40℃的環境中,當麵團發酵至2-3倍大時即可。發酵過程一定要蓋上保鮮膜,以防止麵團表面變幹。30-40℃是最有利於酵母活動的溫度,如果發酵失敗,那麼可能就是溫度不合適,或者酵母本身活性不夠。
3、排氣
在一次發酵過程中,要每隔30分鐘左右為麵包排一次氣,並翻轉一次麵團。這樣做不僅能令麵團中的氣泡更細緻,也能起到對麵筋的刺激作用,使其更強韌。進入麵包的新空氣也能進一步促進發酵活動。而待麵團徹底發酵至原本的2-3倍大小之後需再次排氣才能切分。
4、切分、揉圓
用刮板將發酵並排氣後的麵團切分成需要的大小與數量。每塊切分後的麵團再輕輕按壓排出多餘氣體,之後將麵團攏合拉伸成球,至表面緊繃即可。
5、鬆弛
整形為球狀的小麵團,正處於非常緊繃的狀態,需先放置鬆弛大約15-20分鐘才能進行下一步。
6、整形
在最終發酵前應對麵包做最後的整形。這一步的動作需要流暢連貫快速,因為剛鬆弛過的麵團十分柔軟。如果是需用到模具的麵包,也應在這一環節將整形好的麵團放入模具。
7、二次發酵(最終發酵)
整形後需再進行最後一次發酵,令麵團再次膨脹到1.5~2倍大小。發酵溫度通常是32-38℃,時間約1小時。發酵過頭會導致麵團回縮,因此一定要注意觀察麵團的狀態。
8、割包、刷面
割包和刷面都不是必要的步驟。割包應在最終發酵後進行。它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控制麵包經烘烤後表面裂口的樣子,以及給麵包製作出獨特的外觀。刷面是為了令烤好的麵包表面更具光澤,水、雞蛋液、黃油、麵粉、重奶油都可以是刷面材料,用它們刷出來的表皮效果各有不同。
9、烘焙
烤箱的溫度非常重要。烤箱每次打開時,內部溫度都會驟降14-28℃,所以烤箱一定要預!熱!而且預熱時溫度應該調高14-28℃。到了將麵團放入烤箱後,再立刻將溫度調至預期溫度。同時,在烘烤過程中,隨時觀察麵包表面上色和膨脹狀態,靈活調整溫度和烘焙時間。
不過有時候麵包表面雖已充分上色,但內部其實還沒熟透。所以,當你不確定麵包是否烤好時,可以用麵包專用的速讀溫度計插入麵包內部,中心溫度如果達到93℃~100℃之間,就說明大功告成。
10、冷卻
烘焙完成,並不等於麵包製作流程結束。想要麵包美味,還需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冷卻。冷卻時麵包的多餘水分會蒸發,蛋白質凝固,內部結構變得穩定,軟塌塌的表皮也會變得更加酥脆。
冷卻後的麵包,如果能在一兩天內吃完,可以放入牛皮紙袋中室溫保存。如果保存在塑膠保鮮袋,則需在下次食用前,用烤箱烘烤10分鐘左右,因為保存在塑膠保鮮袋中的麵包的表皮會因袋內水蒸氣而變軟,重新烘烤才能讓麵包表皮恢復酥脆。
如果你想保存一段時間,一定要密封冷凍,而非冷藏,因為冷藏會令麵包快速老化。每次食用前,將麵包取出,室溫解凍幾小時,再用烤箱烘烤十幾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