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2016:她希望設計出的東西,一定能夠幫助別人
在北京工業大學的畢設展上,李佳俐的椅子外形並不惹人注意,但是它幫助肌無力患者克服吃飯困難的設計初衷卻頗為打動我。為了做這把椅子,李佳俐在半年的時間裡帶著模型往返學校和通州關愛中心近 10 次。現在,這把椅子已經被送到了通州關愛中心的肌無力患者趙寶平那裡,據李佳俐說,用起來感覺不錯,現在趙寶平已經基本可以獨自用餐。
李佳俐(右)和趙寶平
既是依靠,又是倚靠
「依·倚」最終版(第 5 版)
這把椅子叫「依·倚」,李佳俐希望它既是肌無力患者的依靠,又是他們的倚靠。去年 12 月,李佳俐到北京通州關愛中心開始調研,認識了肌無力患者趙寶平。「你能看到她吃飯時候,輪椅扶手抵著桌子,離碗很遠,常常吃到一半就累得需要護工喂」,李佳俐說。於是她嘗試做出一把椅子,在上面加了個小桌板,「效果不錯,碗放在上面,她基本可以自己獨自吃完一頓飯」。
李佳俐和師傅探討椅子結構
沿著這個方向,李佳俐又不斷的調整坐面高度、增加腳踏板、將棱角改為圓角、增加穩固程度,才有了畢設展上的第 5 版。每做出一版,李佳俐就要帶著這個「大傢伙」到距離學校車程一個半小時的關愛中心,給趙寶平試用回饋。「計程車都不願意拉這種單」,李佳俐說,「那也沒辦法,就硬打唄」。半年時間裡,李佳俐帶著椅子來來回回 7 次往返關愛中心。「我覺得挺自豪的,奔波也不白奔波了」,畢設後,聽到趙寶平的日常使用回饋,李佳俐告訴設計癖。設計癖獨家專訪了李佳俐,來聽聽她對設計的看法吧。
李佳俐「依·倚」調研及製作過程視頻
設計癖:這次畢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李佳俐:最大的收穫就是調研方法。導師會要求我錄視頻,因為人的記憶都是碎片化的,一會想起這個,一會想起那個,沒有邏輯可循。她每次吃飯我會都錄視頻,從開始到結束。之後都會反復看,然後總結,脖子、手臂、腿、腳,這使勁動了,不舒服,這個地方這個動作維持了是多長多長時間,或者是他對椅子的安全感。還有脖子高度呀、舒適度呀什麼的,我都是根據這些找的。
設計癖:還打算繼續用嗎?
李佳俐:當然會,這個方法特別好用,還特別高效。現在的有些問卷其實是沒用的,你調查一個人,不一樣的階層,不一樣的年齡段,加問題減問題,得分好幾類,不能全都用同一個問卷。
設計癖:當時為什麼選擇傢俱?
李佳俐:起初選的產品,被分到了傢俱,但是我學什麼也都能喜歡什麼,就這樣一直下來,到畢業有很多作品,也學到很多東西,還挺開心的。
設計癖:怎麼理解傢俱設計?
李佳俐:我覺得做傢俱是一件感性和理性結合在一起的事。拿畢設的椅子來說, 一開始從感性出發,我看她吃飯困難,想幫助她。那我就從她吃飯這個點出發,做了這個椅子。做到後來,要有資料,滿足舒適度,這就得根據她的尺寸、人機工程學。通過長時間的相處,跟她有感情之後,又不斷根據她個人的喜好去做調整,比如說顏色、角度、舒適度什麼的。這都是不斷的理性和感性的交錯和結合。
另外,覺得傢俱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專業。如果做產品,一般只是做出來外觀,不可能馬上用。需要找真正的專業的人,把你的機芯什麼的豐富了才能用,但是做傢俱或者家居小產品,比如這個椅子,做完它就能用。只要符合人機,做完它就會有受眾的人群,會特別有成就感。我之前做的椅子,我都說我大兒子、我二兒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設計癖:你怎麼理解設計?
李佳俐:我覺得「設計」應該是追求好一點的生活品質,「設計」是應該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生活中遇到一些設計專業之外的人,看東西的角度和學設計的看東西的角度是不太一樣的,審美也不太一樣。
設計癖:你在設計的時候會堅持怎麼一種原則去做?
李佳俐:首先是實用吧。我做設計就是在滿足正常使用的基礎上,舒服一定排在第一位。第二就是美觀。做出來的東西想實用,必須得符合人的基本需求。要不你做出來那個東西再美,不符合人的需求也沒有人用,拿回去只是擺設,沒有意義了。
腳踏實地的做設計比較重要。就是要做落地的設計,以後我也還想根據需求做設計,我做完這個東西,一定會有人得到幫助,它有受眾人群。這樣以後我的作品也會成為我的工作。總做一些虛擬的東西,它對我也沒有什麼幫助。但如果做一些落地的,我會真正去瞭解這群人,真正知道他們的需求,對我自身的提高、幫助都挺大的。
設計癖:有喜歡的設計師嗎?
李佳俐:真沒有。我平時看的東西很多,歐洲的,日本的,設計得都挺好看;出國的時候,我也會去博物館、大學什麼的,去看別人做的東西。具體哪個設計師,我倒沒關注過。
設計癖:平時有什麼愛好?
李佳俐:喜歡旅遊,喜歡走,喜歡不斷做一些不重樣的事,不愛在一個地方待著。選擇做殘疾人的課題也是因為這個,覺得大學四年,都在做一些平常的東西,也沒有針對特殊人群設計過東西,就想找個跟平時不一樣的。
設計癖:回頭看之前的作品,有什麼感覺?
李佳俐:那個竹纖維的燈是我四年唯一的材料嘗試,讓我對材料有了初步的瞭解。當時研究它的特性,做各種實驗,一個材料和另一個材料在一起的時候,它會變軟還是變硬,什麼反應,覺得挺好玩的,對我的幫助也很大。(作品見作品賞析)
還有第一把木頭椅子,Link-secret。就是從那件作品開始,我決定以後設計東西都要以舒服為主。它雖然很笨重的,瞅著還挺傻的,但是坐起來真的很舒服。做一個東西出來,不可能所有人都覺得好看,但所有人都認同的肯定是舒適。每個年代,甚至每年的審美趨勢都不一樣,永遠在變,永遠不變的是舒適。(作品見作品賞析)
設計癖:你現在的設計風格跟之前有什麼改變嗎?
李佳俐:沒什麼改變,他們說我的風格一看就是我的。就是現在做東西比較完整。
設計癖:大學做了這麼多非傢俱設計的事情,覺得這些設計會給你的傢俱設計帶來哪些改變呢?
李佳俐:我覺得能更完善我的傢俱設計。設計不光是你設計完一個東西就行了,你得思考相關的所有東西。比如現在賣傢俱,你做這個設計肯定是有故事的,有故事的東西才好賣。有故事就得有一些 VI 的東西,把東西放在網上,也得有一些 UI 的東西,這些不能全讓不同的設計師去做,那樣就沒有你自己的想法了。要想當一個好一點的設計師,肯定要做的更全面。各個層面都得想好,做什麼東西就要發散地想,做一個得是一片。不要特別單一,單單地就摳一個東西。
設計癖:以後有什麼打算?
李佳俐:我已經申請了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專業是科技與創新,也是工業設計方向。但我打算休息一年再去,在家陪陪父母。之前去德國玩,參觀包豪斯,覺得那邊的教育系統還是很完善的,而且國外那個環境比較自由。他們也會特別方便學生,做什麼事都得心應手,所以就想出去看看。
設計癖:那設計方向上的打算呢?
我也不知道以後想做什麼,但我還挺喜歡我說的那種設計。我不喜歡只做設計,我喜歡做一系列的事情。比如這個畢設,我做的東西很廣,又做了公益,又幫到了人,我還有視頻,有平面,還有我的成品。
我也挺喜歡帶著別人一起做設計,喜歡當老闆的感覺。我是一個計劃性很強的人,可能我本身做不出來更好的設計,但是我可以帶著別人做出更好的設計。所以我不知道以後有沒有符合我方向的事,努力唄,我要是做不好,別人也不跟我做呀。
作品賞析
椅子 Line:借鑒明式圈椅形態,使用現代材料材質
李佳俐帶隊參加的 2015 Formula E(彈力方程式賽車國際設計錦標賽)
竹纖維燈具
Link-secret:促使李佳俐開始將「舒適」作為設計原則的椅子
Link-Public:把連接件做成坐面,全部用木塊、鋼筋和螺栓做成的椅子
航太博物館禮品設計比賽優秀獎:模擬「火箭升空」的存錢罐
涉及 VI 和 UI 設計的「泥巴車」專案
圖片來自李佳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