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父女親昵是否應該有底線,“元芳”們怎麼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女大避父,男大避母”的說法,特別是前者,避諱的很厲害。但這個說法對現在的父母來說,基本行不通。

公眾場合的父女親昵、幼稚園寶寶跟父母沒有分床睡覺、爸爸幫4歲的女兒洗澡(吳尊在《爸爸回來了》節目中也這樣做過)....這些行為都是常態。關於這樣的親昵,很多父母都覺得,都是自己的孩子,哪兒有這麼多講究,父女親昵表示親子關係良好,是愛的表達方式。

但國外則相反,認為父女 or母子的親昵都應該有底線和分寸,很多太過親昵的行為涉嫌違法。早前也有新聞爆出,某日本男子帶4歲女兒共浴,被美國的鄰居報警涉嫌性侵,被警察局拘留......

有這樣的反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化的差異。但這個問題也確實值得關注。

對傳統的80後來說,提到父愛,我們立馬想到的詞語就是“父愛如山”。一句“父愛如山”寫出了父愛的深沉、內斂和偉大,也映射了我們小時候缺失的父親參與到家庭的教育,更別談說性別教育。

正因為如此,在自己當爹當媽之後,我們沒經驗可循,一方面想積極參與到育兒的偉大工程中,畢竟小時候自己的遺憾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度承受,另一方面,又受到了生理、性別等限制,不知如何跨越對孩子性別教育這一難題,也不確定到底這個親昵的度在哪裡,於是陷入無所適從的局面。

其實,父親表達對女兒的愛,是值得肯定的,但爸爸們記住了,表達父愛之前,先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在這個前提下,父母在孩子2歲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的給孩子培養性別意識,創造一個“男女有別”的生活環境,給孩子一個底線,讓她(他)知道什麼是連父母都不能觸碰的隱私。

1、認識自己的身體

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洗澡的時候,同性父母可以讓孩子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身體,用科學名字定義私密部位的名字,並告訴孩子,哪些器官是男孩的,哪些器官是女孩的,不能隨便亂碰別人的,也不能讓別人亂摸自己的這些私密部位。

2、給孩子正確的穿衣

不少父母出於自己的喜歡或者其他的原因,女兒打扮成帥小夥,將兒子打扮成小姑娘,這樣的行為其實不妥。

(對女孩來說,裙裝是最好識別性別的。波西米亞長裙,涼爽一夏,時尚舒適的吊帶設計,靚麗的顏色給人夏季的衝擊感,百搭的圖案,絕對是小公主的最佳穿著。還有噢,是母女裝噢!)

(男孩夏季套裝,100%純棉 ,適合中大童男童)

對於幼年、沒有分辨能力的寶寶來說,性別本來就比較模糊,穿搭服裝後,外人的錯誤判斷容易讓寶寶自我的意識容易產生錯覺,分不清楚男女。

3、分床睡

很多孩子都喜歡與父母同床睡覺,因為這樣更有安全感。而父母因為對孩子的捨不得,也一直縱容著。但3歲以後,在孩子對性別有了初步的認識時,和異性父母同床而眠,容易模仿父母的親昵舉動。

因此,在寶寶3歲的時候,寶寶3歲後,就可以嘗試分床睡了,至於嘗試多久後能夠成功,也是得看寶寶的適應能力的。

(把小床佈置得精美舒適,這樣分床才能對寶寶有足夠的吸引力。睿寶嬰兒床,實木無漆,多功能環保,既是寶寶BB床,也是搖籃床,還可以置物。水漆防汙床頭,堅持品質,八道打磨,木制光滑。)

為了讓寶寶更好的接受,可以在3歲前就提前告知,給孩子佈置個美美的床,都有一定的幫助。

4、私密部位

(東方兒童性教育繪本3冊:《我寶貴的身體》+《我的弟弟出生了》+《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培養孩子正確性價值觀,培養兒童性教育讓孩子瞭解。)

平時,引導孩子關於私密部位的保護,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能摸,教會孩子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不可以的,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準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中外教育史上,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這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瞭解的基礎上,給孩子充分的愛、自由、選擇。)

在兒童敏感期的階段,部分寶寶可能會出現性撫摸的一些行為。這個時候,家長不能一味喊停制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梳理,告訴孩子手上細菌多,摸多了會生病受傷。

5、日常行為的性別意識培養

在日常行為上逐步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是正確性教育的基礎。

比如上廁所。小一點的孩子可以準備坐便器,但是需要在廁所由同性的父母去陪伴。外出時候,也分開去洗手間。

(小哈倫加大號兒童坐便器,女寶寶馬桶,男寶寶便盆尿盆,可伸縮扶手,寶寶如廁更方便)

比如說換衣服,2歲左右的寶貝換衣服時,儘量到獨立的房間,外出時候,換衣服儘量做好遮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