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ed Up」adidas Ball 365全系列對比評測
adidas在2016年夏天推出了外場鞋Adidas Ball 365系列,大家可能已經習慣了往年的Crazylight系列以及D Rose,Lillard的簽名鞋系列,貌似在夏天一個外場系列進入大家視野是一件久違的事情了。
當NBA球星林書豪腳踏adidas Ball 365系列空降中國,在廣州,上海,北京,臺北掀起一股夏日外場風暴時,不禁讓人想到回歸夏日,回歸街頭,火拼外場,也許這是adidas推出這個系列的初衷。
在90年代Streetball系列風靡街頭之後,Aadidas Ball 365系列無論在外型上還是主題上都有當時Streetball系列的影子。
365這個名字象徵著一年365天,無論炎熱還是寒冷,都可以穿著Ball 365在外場揮灑汗水。
adidas Ball 365分為Ball 365 Low, Ball 365以及Ball 365 X,分別對應低幫,中幫和高幫。
三雙鞋除了低幫沒有可拆卸式鞋面綁帶之外,中幫和高幫都配有可以固定在鞋身兩側的鞋身綁帶,起到傳統魔術貼的作用,並且不失靈活和穩固,也不會造成傳統魔術貼導致鞋帶送掉的問題。在今天「Laced Up」的欄目中,我們第一次用一篇評測去介紹三雙鞋的實戰性能,如果你有意購買Ball 365系列在這個夏天火拼球場,但又不知道該選擇哪個版本的話,那麼今天的評測請你一定要讀下去。
舒適度
8.5
adidas Ball 365 X
雖然作為一雙高幫鞋,Ball 365 X有著很好的舒適度,鞋領看起來很瘦,卻有非常充足的內部空間。在Mesh鞋面之下還能看到許多隱藏的透氣切槽,能給這雙鞋提供足夠的透氣性。
統的鞋舌完全相反,Ball 365 X的鞋舌是被設置在鞋面之外,所以穿脫的時候非常輕鬆,並且鞋面和鞋舌組成的一體系統和腳面有足夠良好的貼合。
鞋幫頂端的固定片上面有三個鞋帶孔,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來進行選擇穿過的多少。
8
adidas Ball 365
中幫高度Ball 365的舒適度超出了我的預期。高密度的一體式Mesh鞋面加上數條透氣孔,讓我在穿著過程中沒有任何卡腳現象產生,相當靈活。
此外,Ball 365使用了一根快速鞋帶穿繩連接整根鞋帶,這樣的設計更好地貼合了鞋面與腳背。
中幫的Ball 365在腳踝處使用了相當厚實的內襯面料,在提供良好的腳踝保護的同時也增加了舒適性。
8
adidas Ball 365 Low
這雙adidas Ball 365 Low的鞋面是和其它版本一樣都適用了Mesh鞋面,類似于合成塑膠的材質編織而成。Mesh鞋面材質,我無法評價材質的韌性,但是在靈活性這方面,Mesh的編織是無懈可擊的。
Mesh鞋面材質下應該也是一片整體的塑膠內襯,而這片內襯在左右兩側以及鞋頭,後跟都有鏤空設計幫助球鞋更好的透氣。
在Mesh鞋面下,腳部的活動非常舒適,在保留合理空間的同時,也在支撐性方面非常出色。
Kicksvision
適度這一評分上,三雙鞋的鞋面材質均為Mesh材質,不過由於鞋幫高度不同,高幫版本在腳踝處提供的舒適體驗要遠遠勝過其它兩個版本。
保護性
8.5
adidas Ball 365 X
剛拿到adidas Ball 365 X時,鞋面上巨大的綁帶讓人眼前一亮,它可以很好地將鞋帶隱藏起來。印象中,這似乎是adidas近年來第一次採用如此高的鞋幫高度。
鞋帶孔,Ball 365 X鞋舌周圍的一條線沿著鞋舌串了一圈,能更好地貼合網狀鞋面與腳背。另外,黑色的綁帶前端有一個暗鉤,剛好可以勾在這條預留的綁線條上。
365 X後跟TPU上整齊排列著45個用來固定鞋面綁帶的塑膠顆粒,每個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節綁帶的高低和前後位置。
365 X的綁帶使用了彈性材質,綁帶的兩端的塑膠片上有許多小搭扣,可以輕鬆的套牢在後跟TPU的塑膠顆粒上。同時,兩側的TPU也能提供非常好的鎖定。Adidas把類似LEGO玩具般的創意融合進了籃球鞋技術,提供給穿著者更好的體驗和舒適度。
在很多時候半場的比賽中對抗還是比較激烈的,不知道這些塑膠小球能否在長時間的對抗中經受得起衝擊。
9
adidas Ball 365
不同於Ball 365 Low,Ball 365在鞋面上使用了一條彈性十足的可拆卸式魔術貼。魔術貼兩側的孔能夠綁在後跟突出的任意橡膠粒上。這樣的設計可謂相當人性化,穿著者通過自己的需要,可以選擇將魔術貼幫在鞋面低處或者接近腳踝的高處。
除此之外,後跟兩側的橡膠粒和環形TPU的設計能夠提供相當出色的支撐性和保護性。
Ball 365是相當有創意的一雙鞋。這一系列均採用了鞋舌外露於鞋面的設計,這樣的創新在保證了腳面保護性的同時也提供了穿著者不被鞋舌壓腳背的壓抑,而是更佳靈活。
7
adidas Ball 365 Low
既然是低幫鞋,對於腳踝經常受傷或者受老傷困擾的球友們來說,球鞋很難說的上在腳踝上做好了保護性。所以我在實戰中左腳佩戴了LP的一個基礎型護踝。有這樣的搭配,在實戰中才可以做出大膽的變向等等考驗球鞋足踝支撐性的動作。
回到球鞋本身,在鞋後跟兩側,都有突出橡膠粒,這兩片本來應該是為365和365 X的鞋面綁帶配備,但是在這款Low上,使用鞋面綁帶是犧牲靈活性和透氣度的得不償失,而本身Low也不配有鞋面綁帶,但是保留了兩側的綁帶顆粒。兩側黑色的橡膠材質為鞋面後跟部位提供了足夠的穩定性,加以內嵌的後跟環形TPU材質,鞏固了原本用料不算充實的後跟。
在防扭轉方面,365 Low還是選用了比較傳統的TPU添加在中底穩固中底和銜接前後掌,可以說是綽綽有餘。
Kicksvision
保護性能上, 低幫版本的最為劣勢,或許是沒有可移動保護的魔術貼,加上在腳踝處缺乏支撐保護,所以低幫版本的Ball 365穿著時候,如果你有傷病史的話,一定要考慮穿長襪活著護踝等準備,當然你腳踝力量足夠出色的話,那麼忠愛低幫的朋友們,不妨直接上腳。
緩震性
8 adidas Ball 365 X
8
adidas Ball 365
adidas在高端鞋款使用飽受好評的Boost科技後,又研發出了Bounce緩震科技。在adidas對於兩種科技的推廣度和運用度而言,Bounce定位相比於Boost較為低端,但穿著過Lillard 2的朋友大多對Bounce緩震科技表以稱讚,這也讓我對這雙同樣採用Bounce科技的Ball 365有了更大的興趣。
穿上Ball 365簡單活動以後,果不其然,全掌Bounce緩震的腳感非常良好,並沒有想像中的硬。不同於Boost的軟彈,Bounce給我帶來的感受則是回應與回彈控制的相當好。而在實戰中,軟硬適中的全掌Bounce能夠讓我在突破的第一步啟動迅速,不托泥帶水。
同樣,在爭搶籃板的落地瞬間,後掌部分的Bounce也能夠提供足夠的緩震保證。
8
adidas Ball 365 Low
這雙Ball 365 Low的中底看上去非常普通,但是在穿著之後,全掌Bounce緩震回應非常明顯,並沒有想像中的硬,而是在良好回應中帶著Bounce科技的韌性,不用踩開,第一次上腳之後原地跳幾下,我就能感受到Bounce的回彈。並且相信中底的Bounce緩震材料絕對用料十足。
說到緩震,我必須說一下這雙365 Low的鞋墊。鞋墊用膠水粘的非常牢,為了探究鞋墊的性能和設計,我抽出了其中一隻鞋墊。我們能夠看到adidas用人體工程學在這副鞋墊上的展現。在足部,特別是弓足的著力部位,包括腳後跟,前掌以及大腳趾部位,採用普通的帶有細小顆粒的材質穩固。而在其他幾個腳趾處以及足弓處,採用獨特的網窩狀的設計,不僅增添靈活性,並且在受力時可以收縮以獲得更好的回應。
Kicksvision
因為三個版本的Ball 365均適用了adidas最近幾年革新過的Boucne緩震技術,所以三款鞋在此評分上可以說維持同一個水準,不過考慮到三款鞋售價差距過大的原因,倘若頂級版Ball 365 X能否使用Boost緩震技術,那怕只有半塊,或許緩震的效果則會有不同的體驗。
抓地力
8.5
adidas Ball 365 X
作為一雙外場鞋,肯定要在鞋底上下點功夫,鞋底上馬牌(Continental)的標誌清晰可見。不過話說回來,長久以來馬牌輪胎在耐用度方面一直沒有很大的改觀,我建議還是不要經常在水泥地上使用這雙鞋。
Ball 365 X大底上有類似於斧頭開鑿過的鋸齒形顆粒,鋸齒形顆粒都在一定程度上向鞋頭的方向傾斜,能在啟動時提供很好的抓地力,每一次鞋底的摩擦都能聽到類似於在室內場打球是的摩擦聲。
經過兩三次塑膠場的實戰。馬牌大底的表現還算中規中矩,我認為這雙鞋對於喜歡高幫球鞋的人來說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8
adidas Ball 365
Ball 365系列在外底和中底均採用了著名的Continental馬牌大底,這也讓這雙定位外場的實戰鞋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Ball 365採用了及其密集的長條的鋸齒形大底,並且每條鋸齒在一定角度上往鞋頭方向靠攏。這樣的設計提供了相當好的抓地力。
我通過兩場均1個多小時的塑膠場實戰後,Ball 365的大底還沒有明顯的磨損。我也相信這雙鞋能夠陪伴哦我揮灑一整個夏天的汗水。
8.5
adidas Ball 365 Low
拿到這雙鞋,最開始對於鞋底的印象就是Continental的標牌,沒錯 ,adidas在這雙外場鞋上拿出了馬牌橡膠底。
而在鞋底紋路方面,這雙Ball 365做的尤其獨特。為了應對外場,我認為adidas甚至拋棄了傳統的鞋底紋路,而是採用了密集的長條形鋸齒形獨立抓地顆粒。
並且每條鋸齒形顆粒都有一定角度向鞋頭方向前傾。於是,在啟動時,我真的能感受到鋸齒形顆粒與外場塑膠地的摩擦彎折,這種感覺是突破流的最愛之一吧。
對於一雙外場鞋來說,這雙adidas Ball 365 Low的抓地力無可挑剔。但是唯一的鼓勵可能是在鋸齒形顆粒的尖端,也就是直接和地面接觸的補位會磨損比較嚴重,影響到球鞋的長遠使用。
Kicksvision
我們的三位測試者,穿著不同版本的鞋款在不同的場地進行了測試,得出的評價基本上都相同,對於馬牌橡膠大底的耐磨程度還需要時間去檢驗,不過作為一雙主打室外的球鞋來講,三雙的紋路完全一樣,所體現的抓地力可以說足夠應付戶外,但如果你穿著它在室內木地板打球的話,那麼相對應的打球風格也應該進行調整。
K -Conclusion
8.4
adidas Ball 365 X
總體上來說,這雙鞋除了重量相對較大之外基本沒有什麼缺點。螢光紅色的鞋面、鞋頭的三道杠加上馬牌大底一定會讓你在球場上顯得格外醒目,你會選擇它和你一起在球場上“火拼”嗎?
8.3
adidas Ball 365
相比Ball 365 Low以及Ball 365 X明騷的橙紅色,中幫的Ball 365採用了悶騷的淡紫,伴以暗紅色的內襯。此外,Ball 365對於365天無論酷暑寒冬的定位也讓我眼前一亮,讓人很快就有穿上它在外場上廝殺的念頭。
相比於Ball 365 Low,這雙鞋能夠帶來更好的保護性,而對比Ball 365 X,Ball 365也能提供更好的靈活性。悶騷的配色,適中的緩震和粗曠的大底相信會成為不少籃球愛好者優秀的夏日夥伴,相信選擇了它的你也會像我一樣感到驚喜。
7.8
adidas Ball 365 Low
拿到這雙adidas Ball 365 Low的第一眼,我就知道這雙鞋一定是為夏天的外場而生的。螢光紅的鞋身,紫色的內襯以及搭載馬牌橡膠的耐磨大底,很難不讓人產生馬上穿上這雙鞋到球場揮灑汗水的衝動。我覺得這雙鞋的綜合優於去年大致同期推出的Crazylight Boost 2015,綜合來說,這雙adidas Ball 365 Low是外場實戰的絕佳選擇,除了亮眼的配色以及流暢的鞋身,這雙鞋的緩震和性能都會讓你在實戰過後慶倖你的選擇。
精彩內容
三雙鞋的評分算出來之後,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一雙的優缺點,如果在結合每一雙鞋的售價來看,那麼adidas Ball 365,也就是中幫版本是性價比最高的一款,我們之前在評測處就已經講了這三雙鞋在鞋面,中底,外底上的設計完全一樣,雖然有價格上的差距,但並沒有在科技配置上進行較大的縮水。中幫版本在保護上要比低幫版本更勝一籌,在穿著方便程度也要優於高幫版本。外觀上也更接近於adidas籃球鞋的樣子。那麼各位在看完我們的評測之後,會選擇哪個版本的Ball 365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