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推進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夯實科技創新的基
1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隆重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為我國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剛才,習近平總書記等党和國家領導同志,向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趙忠賢院士、屠呦呦研究員和其他獲獎代表頒了獎。在此,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誠摯問候!向參與和支援中國科技事業的外國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科技戰線大事喜事多、創新成果多。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明確提出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頒佈施行,面向2030年的科技創新重大專案部署啟動,科技體制改革和管理方式創新加快推進,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制定實施,有效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湧現,不少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成功交會對接,太空人實現中期駐留,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使用,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使用中國自主研發晶片的超級電腦“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紀錄。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更加顯現。中國創新令世界矚目、讓人民自豪。中華大地在創新中展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搶佔未來制高點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已到了只有依靠創新驅動才能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
我們要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築牢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石。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緊扣經濟社會需求,在戰略必爭領域前瞻部署、超前研究,推進國家科技重大專案、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科技創新的基礎支撐。要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主力軍作用,建立長期穩定的支持機制,鼓勵從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可以十年不鳴,爭取一鳴驚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投入創新領域。推動開放式科技創新,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利用互聯網等新平臺新模式,加強產學研協同,集聚優化創新要素,提高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效率。
我們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必須充分尊重科技人才,保障科技人才權益,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要深入推進科技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行科研管理清單制度,實施更加方便簡約有效的規則,賦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要加大成果處置、收益分配、股權激勵、人才流動、兼職兼薪等政策落實力度,使創新者得到應有榮譽和回報,增強科技人員的持久創造動力。
我們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推動創新的根本力量。我們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能,這是我國發展用之不竭的最大“富礦”。要不拘一格用好各方面創新人才,集眾智、匯眾力,提高社會創新效率。既要支持專業人才在創新上不斷突破,也要激發普通民眾的創造潛力;既要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也要吸引海歸人才、外國人才來華創業創新。我們要以海納百川、求賢若渴的氣度,為各類創新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大空間、更廣闊的舞臺。
我們要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各行業各領域覆蓋融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新動能既來自新興產業成長,也來自于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我國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數字經濟、分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方興未艾,對這些產業要審慎監管,使之健康發展。同時,要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升級,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要實施普惠性創新政策,落實和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措施,支援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創客合作建立協同創新平臺,推廣“小核心、大協作”的“雙創”模式,促進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市場開發齊頭並進,重點圍繞提升產業競爭力、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和助力破解醫療、環保等領域民生難題,大力研發新品、多出優品、打造精品,著力提升“中國製造”的品質和“中國創造”的影響力。
我們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打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和激勵創新。要開展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構建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體系,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使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有力的保護,使智慧財產權更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努力營造支持創新、追求卓越的社會氛圍,讓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蔚然成風,讓人人皆可創新、處處是創新之地,促進科學創新精神與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相結合,形成推動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同志們,朋友們,科技改變世界,創新決定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倍加珍惜榮譽,切實擔當使命,奮力創造輝煌,推動科技事業更好更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隆重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為我國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剛才,習近平總書記等党和國家領導同志,向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趙忠賢院士、屠呦呦研究員和其他獲獎代表頒了獎。在此,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誠摯問候!向參與和支援中國科技事業的外國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科技戰線大事喜事多、創新成果多。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明確提出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頒佈施行,面向2030年的科技創新重大專案部署啟動,科技體制改革和管理方式創新加快推進,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制定實施,有效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湧現,不少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成功交會對接,太空人實現中期駐留,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使用,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使用中國自主研發晶片的超級電腦“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紀錄。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更加顯現。中國創新令世界矚目、讓人民自豪。中華大地在創新中展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搶佔未來制高點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已到了只有依靠創新驅動才能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
我們要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築牢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石。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緊扣經濟社會需求,在戰略必爭領域前瞻部署、超前研究,推進國家科技重大專案、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科技創新的基礎支撐。要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主力軍作用,建立長期穩定的支持機制,鼓勵從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可以十年不鳴,爭取一鳴驚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投入創新領域。推動開放式科技創新,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利用互聯網等新平臺新模式,加強產學研協同,集聚優化創新要素,提高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效率。
我們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必須充分尊重科技人才,保障科技人才權益,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要深入推進科技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行科研管理清單制度,實施更加方便簡約有效的規則,賦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要加大成果處置、收益分配、股權激勵、人才流動、兼職兼薪等政策落實力度,使創新者得到應有榮譽和回報,增強科技人員的持久創造動力。
我們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推動創新的根本力量。我們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能,這是我國發展用之不竭的最大“富礦”。要不拘一格用好各方面創新人才,集眾智、匯眾力,提高社會創新效率。既要支持專業人才在創新上不斷突破,也要激發普通民眾的創造潛力;既要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也要吸引海歸人才、外國人才來華創業創新。我們要以海納百川、求賢若渴的氣度,為各類創新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大空間、更廣闊的舞臺。
我們要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各行業各領域覆蓋融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新動能既來自新興產業成長,也來自于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我國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數字經濟、分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方興未艾,對這些產業要審慎監管,使之健康發展。同時,要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升級,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要實施普惠性創新政策,落實和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措施,支援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創客合作建立協同創新平臺,推廣“小核心、大協作”的“雙創”模式,促進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市場開發齊頭並進,重點圍繞提升產業競爭力、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和助力破解醫療、環保等領域民生難題,大力研發新品、多出優品、打造精品,著力提升“中國製造”的品質和“中國創造”的影響力。
我們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打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和激勵創新。要開展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構建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體系,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使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有力的保護,使智慧財產權更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努力營造支持創新、追求卓越的社會氛圍,讓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蔚然成風,讓人人皆可創新、處處是創新之地,促進科學創新精神與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相結合,形成推動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同志們,朋友們,科技改變世界,創新決定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倍加珍惜榮譽,切實擔當使命,奮力創造輝煌,推動科技事業更好更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