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玲:新能源車補貼機制不變 重點提高技術門檻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訊 1月14日,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7)在北京舉辦,針對日前四部委發佈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表示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解讀。一是保持補貼政策總體穩定,機制不變,重點提高技術門檻,支持期限不變,退坡比例不變,從而堅定市場發展信心。二是重點從供給側入手,支援企業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三是重拳出擊淨化產業環境,尤其是強化對動力電池的支援。四是完善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
宋秋玲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處在在關鍵時期,在政策的引領下,在扶持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全年產銷超過50萬輛,增長超過50%,占比達到了1.8%。一些企業具備了國際競爭力。
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遇到了問題。我們面臨巨大的國際競爭力,很多汽車強國紛紛加大新能源汽車力度。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面臨很多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一些新問題又出現。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出現問題,企業過度依賴政策,甚至不能誠信經營,擾亂行業發展。優勢企業少,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好,當前良好的發展勢頭難以保持,還有可能前功盡棄。
在財政政策上,我們共同努力,把新能源引到健康發展路徑。十三五期間,在補貼整體穩定的前提下,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補貼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對產業的發展很重要,補貼政策不干涉技術路線;支持期限保持不變;支持力度不變。發揮經濟杠杆作用,新能源汽車能否走得穩,關鍵要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接受能力,在徵求多方意見後,從供給側入口,制定了最新的補貼政策。在政策上堅持問題導向,淨化產業發展環境,主要是對騙補進行查處。財政部加大監督力度、明確責任追究。
初步瞭解,各方對新的補貼政策基本滿意,下一步就是落實。建議如下:動力電池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術創新上,技術落後的企業將得不到財政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檢測、上牌制度落後,新的補貼政策對地方財政設置了上限,據透露,原來財政部原本是決定取消地方財政補貼;充電設施跟不上成為瓶頸。待補貼退出後,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應該穩步發展。
以下為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發言實錄:
尊敬的萬部長、苗部長、謝主任、鄭局長、陳清泰理事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再次參加百人會的年度論壇。一直以來,百人會密切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動向,聚焦行業熱點話題,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我們制定政策方案、評估政策效果、明確發展思路都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在這裡,我謹代表財政部經建司對百人會表示衷心感謝,對論壇的召開也表示熱烈祝賀。前面幾位領導的發言內涵豐富、信息量很大,我受益良多。
2016年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能源汽車再次成為全行業關注的重點,騙補、政策調整都受到了全行業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財政部積極參加了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的專項督查,並專門組織力量進行了專項核查。同時,對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於去年年底提出了新的財政補貼政策調整方案。這個方案是經國務院批准的。今天借此機會我就優化政策環境、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健康、可持續發展談幾點看法,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第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處於關鍵時期。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補貼等扶持政策長期支持下,在產業界及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2009年-2015年,一直高速增長,銷量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67%,2016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全年生產、銷售分別達到51.7萬輛和5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1.7%、53%。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占傳統汽車比例已達到1.8%左右,保有量接近100萬輛。產業發展品質也大幅提高,整車和動力電池技術明顯提升。剛才前面幾位領導,特別是萬部長,對技術指標的提升、成本降低都給予了充分肯定。一批自主品牌產品陸續投放市場,獲得了消費者認可。一些企業具備了國際競爭力,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但是在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從外部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壓力。近年來,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將新能源汽車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尤其是2016年以來,主要汽車強國紛紛加大支持力度,美國政府提供了45億美元的貸款擔保,大力推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並投資開發車載高能量密度電池。德國政府和工業界為新能源汽車提供總計12億歐元補貼資金,實施購置補貼政策,他們也學中國。國際上主要汽車企業先後發佈在華發展戰略,意欲將我國發展為其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市場。
從內部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老問題並存。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面臨著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缺乏、充電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雖然有很大的改善,但仍沒有根本解決。近幾年,隨著產業快速發展,一些新問題又開始出現了,准入和監管體系還不完善,享受補貼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和產品良莠不齊。新能源汽車運行中,充電安全充滿了隱患,部分企業過度依賴補貼政策,提質降價的動力不足。個別企業甚至不能誠信守法經營,擾亂市場秩序、行業散亂和低水準重複建設隱現。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嚴重不足,優勢企業和拳頭產品少,在國際上缺乏整體競爭力。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
宋秋玲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處在在關鍵時期,在政策的引領下,在扶持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全年產銷超過50萬輛,增長超過50%,占比達到了1.8%。一些企業具備了國際競爭力。
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遇到了問題。我們面臨巨大的國際競爭力,很多汽車強國紛紛加大新能源汽車力度。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面臨很多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一些新問題又出現。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出現問題,企業過度依賴政策,甚至不能誠信經營,擾亂行業發展。優勢企業少,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好,當前良好的發展勢頭難以保持,還有可能前功盡棄。
在財政政策上,我們共同努力,把新能源引到健康發展路徑。十三五期間,在補貼整體穩定的前提下,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補貼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對產業的發展很重要,補貼政策不干涉技術路線;支持期限保持不變;支持力度不變。發揮經濟杠杆作用,新能源汽車能否走得穩,關鍵要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接受能力,在徵求多方意見後,從供給側入口,制定了最新的補貼政策。在政策上堅持問題導向,淨化產業發展環境,主要是對騙補進行查處。財政部加大監督力度、明確責任追究。
初步瞭解,各方對新的補貼政策基本滿意,下一步就是落實。建議如下:動力電池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術創新上,技術落後的企業將得不到財政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檢測、上牌制度落後,新的補貼政策對地方財政設置了上限,據透露,原來財政部原本是決定取消地方財政補貼;充電設施跟不上成為瓶頸。待補貼退出後,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應該穩步發展。
以下為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發言實錄:
尊敬的萬部長、苗部長、謝主任、鄭局長、陳清泰理事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再次參加百人會的年度論壇。一直以來,百人會密切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動向,聚焦行業熱點話題,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我們制定政策方案、評估政策效果、明確發展思路都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在這裡,我謹代表財政部經建司對百人會表示衷心感謝,對論壇的召開也表示熱烈祝賀。前面幾位領導的發言內涵豐富、信息量很大,我受益良多。
2016年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能源汽車再次成為全行業關注的重點,騙補、政策調整都受到了全行業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財政部積極參加了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的專項督查,並專門組織力量進行了專項核查。同時,對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於去年年底提出了新的財政補貼政策調整方案。這個方案是經國務院批准的。今天借此機會我就優化政策環境、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健康、可持續發展談幾點看法,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第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處於關鍵時期。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補貼等扶持政策長期支持下,在產業界及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2009年-2015年,一直高速增長,銷量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67%,2016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全年生產、銷售分別達到51.7萬輛和5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1.7%、53%。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占傳統汽車比例已達到1.8%左右,保有量接近100萬輛。產業發展品質也大幅提高,整車和動力電池技術明顯提升。剛才前面幾位領導,特別是萬部長,對技術指標的提升、成本降低都給予了充分肯定。一批自主品牌產品陸續投放市場,獲得了消費者認可。一些企業具備了國際競爭力,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但是在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從外部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壓力。近年來,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將新能源汽車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尤其是2016年以來,主要汽車強國紛紛加大支持力度,美國政府提供了45億美元的貸款擔保,大力推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並投資開發車載高能量密度電池。德國政府和工業界為新能源汽車提供總計12億歐元補貼資金,實施購置補貼政策,他們也學中國。國際上主要汽車企業先後發佈在華發展戰略,意欲將我國發展為其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市場。
從內部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老問題並存。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面臨著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缺乏、充電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雖然有很大的改善,但仍沒有根本解決。近幾年,隨著產業快速發展,一些新問題又開始出現了,准入和監管體系還不完善,享受補貼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和產品良莠不齊。新能源汽車運行中,充電安全充滿了隱患,部分企業過度依賴補貼政策,提質降價的動力不足。個別企業甚至不能誠信守法經營,擾亂市場秩序、行業散亂和低水準重複建設隱現。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嚴重不足,優勢企業和拳頭產品少,在國際上缺乏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