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共用電動單車推廣遇阻 這個 “螃蟹” 不好吃?

OFweek物聯網訊 互聯網共用單車成為了 2016 年最火的資產共用市場,如今一線城市的共用單車市場基本都被摩拜和 ofo 瓜分了絕大部分,所以後來的小白單車就算倚著小米的投資也只是考慮優先搶佔二線城市的共用單車市場。
2017 年伊始,共用單車市場還沒有降溫的跡象,如果在這個情況下想入局一線城市的共用市場,再進一步出奇招似乎也是個辦法。
近日一家來自北京的互聯網公司就悄然推出了一款 “7 號電單車” 作為他們進軍一線城市共用市場的首款試水產品,深圳正是他們選擇的第一個主戰場。
這款 7 號電單車依然是普通自行車的外形,但是加入了電池模組和電機馬達驅動,與其他一眾的人力共用單車體驗上有著極大的不同。而且也是使用了共用的模式投放到城市街道上供用戶使用,所以官方號稱為 “全國第一款共用電單車”。
如今市場上火熱的共用單車都是人力驅動自行車,雖說相較於雙腿走路還是要節省不少體力和時間,哪怕是騎著第一代軸傳動的摩拜單車體驗都不會太差。但是在面對著爬坡或者路程較遠的情況下,一直依靠人力驅動始終還是比較辛苦。
共用電動單車的出現可以說是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了電機馬達驅動之後,用戶基本就可以在不耗體力的情況下,輕鬆到達自己的目的地。這對於生活在一年中有十個月都是夏天的深圳人民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起碼不用總擔心騎車到了目的地之後會不會一身汗味。
不過既然是電動車,定價上自然也會比人力自行車貴不少。5 公里內收費 2 元,5 公里外每公里加收 1 元。而使用時長也會相應收費,不足 1 小時不收費,但是每超過 1 小時就加收 10 元。最重要的是,在城市伺服器外停車還會多收 100 元。因為要涉及維護、充電的需求,必須要交還到目的地附近的服務區才能充電,如果半路沒電也可以使用腳踏驅動發電。如果服務區的布點不夠密集,也就沒辦法做到隨走隨停,對於短途用戶而言反而沒一般的共用單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