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大逆轉》,讓懸疑重掌大權
據相關人士統計,電影的類型已不止25種。懸疑片佔據其中的二十五分之一。按照號稱最權威的電影武林大寶典的說法,“懸疑片場景設置精巧、心理暗示強烈、情節驅動給力”,台下觀眾一面看一面猜,緊張又亢奮,想捏人還是想尖叫,想咬毛巾還是想拍桌子,都無可無不可。《驚天大逆轉》屬於懸疑片的名門正派,血氣方剛。純種的,才夠過癮!
▲圖片來自[驚天大逆轉]海報
讓懸疑片延續
遠在電影誕生的十幾年後,懸疑片開始顯山露水。它的出現還得感謝一戰結束,不然F·W·茂瑙、弗裡茨·朗、羅伯特·威恩這些德國電影的大拿們,也就沒機會用“荒誕離奇的手法”,“表現戰爭造成的極度惶恐”。而懸疑片真正開始有類型片的感覺,還是多虧那位震鑠古今的大胖子希區柯克。但他那些《美人計》、《後窗》,在當時還被稱作“驚悚文藝片”。
中國的懸疑片也曾經是“驚悚文藝片”,特別是1937年的《夜半歌聲》,一招陰鬱詭異,足以成名立萬。只可惜後來衣缽中斷,漸被諜戰片所取代,後來出現的《黑樓孤魂》、《危情少女》都勢單力薄,華語懸疑片也漸漸偏離正統,成為旁支。直到近年,《全民目擊》、《催眠大師》等片重新俘虜受眾,《驚天大逆轉》這個世家弟子,同樣擔負著延續血脈的重任。
▲圖片來自[驚天大逆轉]海報
《驚天大逆轉》一招一式都是正宗懸疑片風範,特別是精神病人、封閉空間、樓梯等多個經典元素的教科書式應用。而且,跟《西北偏北》主角開篇便墜入錯認迷局相似,《驚天大逆轉》也設置了陰謀與賭局交錯產生的連環懸念,觀眾只能跟隨李政宰飾演的員警姜承俊與朗月婷飾演的心理醫生楊曦,去與鐘漢良飾演的賭徒罪犯郭志達斡旋。一關又一關,是一出永遠不知深淺與終點的燒腦遊戲。更何況,在逆轉這一要點上,電影直到最後一刻也不忘捍衛懸疑使命。
▲圖片來自[驚天大逆轉]劇照
任懸疑片炫技
懸疑片對技法的要求也許比其他電影都高。讓觀眾入戲很難,營造感同身受的喘息感更難。
好在,開山鼻祖希區柯克留下了很多經典戲法,比如《後窗》用偷窺逼視道德與罪惡的界限,《迷魂記》借恐高引致的眩暈觀察人性微末的搖擺。《驚天大逆轉》玩的也是不遑多讓,精神病人郭志達創傷後應激障礙引發的反社會與反人性心理,借由直觀的陰鷙面貌,以及人質綁架、炸彈威脅等罪行,表現得冷氣逼人。
▲圖片來自[驚天大逆轉]劇照
密閉空間這種人類的心理bug,是懸疑電影屢試不爽的必殺。《驚天大逆轉》就把三位主角丟在與炸彈共存的環境,強壓之下,人的精神防線被一步步瓦解,非常態化人格舉動的變數之大,把恐慌泵壓得行將炸裂。樓道的危險性同樣令人緊繃心弦,楊曦被反派追逐的驚恐被放大到極致,樓道盡頭對峙的局面,便頗有《驚魂記》中偵探面對持刀者的感覺。
此外,《驚天大逆轉》在調度、光影、鏡頭等方面強力把控,使故事更具說服力與震撼性。導演深諳聚焦要點與混淆視聽之道,球場、賭球集團大廈等連場大戲極其到位的整體控制,讓密集的懸疑點成功吸引到觀眾注意。而無論是表現郭志達陰暗面時的冷光,還是展現租車單、地圖等重要線索時的節制鏡頭語言,都在老辣地運用光線與視角去為懸疑效果護法。
▲圖片來自[驚天大逆轉]劇照
使懸疑片深沉
懸疑片不以視覺恐嚇為重,那是恐怖片這類粗人才幹的活。懸疑電影回到心理刺激的層面,讓無規可循、不知深淺的人性,成為令人心驚肉跳、更若有所思的制勝法寶。
《搏擊俱樂部》中,愛德華·諾頓與布拉德·皮特絕妙地演繹出人性狀態的兩種層面,精神的奴役與人心的虛無,原來存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驚天大逆轉》同樣有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兩兄弟一副面具之差,心性已隔一重天際。在鐘漢良頗具突破的表演下,仿佛一旦好面相摘掉,人格另一面就會喚醒。兩種人性共存於一體,而又互相廝殺。電影濃郁的懸疑氛圍中,當真相揭露的一刻來臨,人物符號化所引出的對品性、公義、刻板印象的探討空間瞬息膨脹,極大加深了影片的深度。
▲圖片來自[驚天大逆轉]劇照
這些思考的角度,在影片落幕後仍有許多咀嚼意義。而回望故事鋪展的過程,每一個細節都已精心設置,每一個答案都埋伏在路口,這種得以首尾呼應的解讀,讓《驚天大逆轉》本就不簡單的內涵,又提升了一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