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IxDC 辛向陽專訪:設計是否要專注於某個領域?

國際體驗設計大會於 2016 年 6 月 30 日- 7 月 3 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在 7 月 1 日下午的大會演講上,江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IXDC 副主任委員辛向陽教授也進行了題為「值得記憶的經歷」的演講。會後,有感於 Young Designer 2016 的收穫,設計癖就設計教育主題,對辛向陽教授進行了採訪。

Pi 為設計癖,X 為辛向陽。

設計癖和辛向陽教授

Pi:今年江南大學的畢業設計,有什麼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X:一個特點就是,不光今年,從去年開始,不少同學關注新的領域,過去主要是傳統的交通工具、傢俱家居,現在可以更多地看到一些和健康醫療、生活方式、社會創新相關的項目。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技術的實現手段發生了變化。過去主要是還集中在視覺手段,今年看到很多技術的表達。現在很多作品,需要有比如物聯技術、互聯技術、VR 技術的支援,這方面能夠看到比較多的這些實現手段和表現方法,比過去要多。

Pi:你認為這些學生還有設麼值得改進的麼?

X:設計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永遠都可以做的更好。另外,這個好壞的判斷標準不一樣,不一樣的人,評判有可能完全不同。

我在意的是,他們要意識到,第一,設計沒有好壞,可以做的更好;第二,他需要想得很清楚,這個作品和它利益相關的所有人。從用戶到消費者到其他人,各種利益都要關注到,不只是作為設計師從我們個人的角度出發的一些判斷標準。

Pi:這是否代表,江南大學在教育過程中更重視跟社會社會接軌,多於學生自己天馬行空地做自己喜歡的設計?

X:我只能說我們正在努力向那個方向去做。這是一個方向,我們未來希望做成這個樣,也說明我們現代還沒有做到。但總的來說,大家能看到我們這些年的轉變,老師同學也都在努力的去適應這個變化。不管是從就業、用人單位、社會對設計師的期望值來說,附加價值也好,創造全新的價值也好,從間接創新到顛覆式創新,都要求我們瞭解市場、瞭解社會,能運用美學和傳統的工業設計之外的很多心理學社會學相關的知識,這是必須的。

當然不是說,你具備以上了所有條件東西,就能做好設計。設計師在創造價值的時候,一定也要有屬於我們自己領域的專業知識。我們更需要瞭解社會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知識,但是我們畢竟不是,也不需要成為那領域裡的專家中的專家。要瞭解,但是還要掌握好我們自己擅長的東西。

Pi:江南大學在設計教育的過程中,更注重讓學生對接國際大賽、各種大賽,還是對接項目比較多?

Xin:江南大學在紅點、iF 拿過很多大獎,但不太宣傳,我們不希望把這個作為一個導向。如果同學們主動參加任何一個設計比賽,他們拿到大獎,我都會為他們開心,但是我不會作為教育中的一個方法,去把教育中需要傳達的知識通過這個方法去傳授,我更多的注重項目的。

我們受教育是為了掌握知識,不是拿獎。知識掌握到了,水到渠成,獎自然就有了。為什麼同學們要把那些放在簡歷上,因為找工作。念大學一樣,如果你能力有了,知識有了,一樣能找得到好工作。

辛向陽教授專訪現場

Pi:學生專注專業,或者不停地嘗試其他領域的設計,您更傾向於哪一種?

Xin:是要專注,還是要更寬泛一點。這個是大學的很多老師,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地問自己的一個問題,也是互相之間不斷爭論的一個問題。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

我常常跟同學們講這麼一句話,做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兩件事情,第一,領域,是指學術上的領域,指交互設計、工業設計、產品設計這樣的分類;第二,行業,產品設計可能是在傢俱、交通工具、家電,或者其它行業。工業設計是一個領域,傢俱是一個行業。專注在一個行業,不代表你不要去瞭解更多領域的知識,去支撐一個傢俱設計。

做好一個行業,你要瞭解很多領域的知識。拿我自己舉例,我研究交互設計,但是廣義的交互,既可以應用在 App 介面上,也可以用在服務設計上,也可以用在體驗設計上面。做好一個行業,需要有很多個領域去支撐,如果你把一個學術研究領域研究好了,他可以適用在各個行業。

Pi:做 Young Designer 2016 的時候接觸到一個學生,產品設計專業,畢了業跟他們老師做專案去了,跑去設計小學課程。你認為這會是將來設計生的一個趨勢和方向嗎?

Xin:從三年之前,江大設計學院就和本地最好的小學中學有了合作,幫他們設計課程,把更前沿的設計理念,放在中小學傳統的美學教育裡面,課程是可以設計的。跨界是沒有問題,但是,有一點要注意,要做足夠多的用戶研究。但是,我說的用戶研究不是簡單的「現在學習中有哪些痛點」這些簡單的需求問題,而是,從西方的亞里斯多德到中國的孔子,幾千年來一直有人研究教育的問題,這些非常成熟的東西須要去瞭解的。

另外,設計課程要瞭解教育的目標。人為什麼要接受教育,接受完教育之後,我們成為什麼樣一個人。在很多家長不太滿意中國教育,說是應試教育,考試很好,出來不能成為思想自由、行動有主見的人。一定要研究教育學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對人得關注,教育設計的產品是課程。通過這個產品,你希望孩子能成為怎樣的狀態,要想的非常清楚。

Pi:國內的設計教育有什麼需要向國外學習的嗎?

為什麼國內外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國外從包豪斯開始,設計在一代一代進化的過程中,都和整體的社會需求、經濟的轉變、技術的升級是同步的,每一步走的都是非常踏實的。包括從三四十年代,包豪斯到美國之後,也是商業和社會結合得非常好,設計的服務也變成了文化。這時候,設計的角色,包括設計者社會之中的作用,對設計教育影響很大的。

但是在國內,從80年代開始,我們才開始引進學習國外的工業設計教育,而且當時的學習過程當中,很多前去國外學習的老師並沒有辦法讀一個完整的學位。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設計教育在當今的中國這個語境下面如何發揮作用,不是跟著外國走,而是瞭解我們自己的語境,放置屬於我們自己的內容。這個還需要很多老師他們日常領域的教學中去執行。我相信中國如果老師們努力,這個差距是能夠彌補過來的。

我從美國到香港的時候,開設了交互設計這個專業,當時的十幾門課中,只有一門課是我在美國學習過後拿到香港理工的,其他的全是我根據香港理工招生的情況、一年的學制和學生們計畫的就業方向重新設計的。我到了江南大學,也並沒有把我美國所學的課程和香港所設計的課程,直接拿到內地來,都是為了自己的學生在中國這個語境下設計的課程,保證他們出去之後,能夠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我們不是要把國外的東西拿來,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

辛向陽教授

Pi:現在好多人說設計專業出來不好找工作,沒有話語權。有沒有可能他們既保證設計師的獨立性,又找到一個賺錢的工作?

第一,想掌握話語權,要瞭解很多相關領域,要不然你不能理解產品經理或者市場調研人員講話的語言,就像英語和西班牙語是完全不同的。每個專業,掌握的專業背景知識不一樣,決策的工具方法也不一樣。我們必須瞭解他們的東西,才有可能和他溝通交流,才有可能讓我們自己的工業設計和交通工業設計決策被別人理解。

另外一點,新的領域、新的理念出現了,也說明會出現很多不同樣的設計師,很多不同的就業管道。有的設計師做架構師,有的設計師做後期的,有的設計師做前期定義的,這都沒關係,但是要做得超級精。設計表達永遠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手繪,還是技術的表達。好的想法要有,但也要能夠去執行。

Pi:鑒於我們最近在做的 Young Designer 2016 的活動,也發現很多好的設計生和設計生們的困惑,您能否給他們一些寄語?

Xin:說一些我個人的人生經歷吧。有學校請我去講「轉型教育」,說我經歷比較合適。其實我原來沒想這麼多,我在學機械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去轉行學建築,從來沒想過學建築的時候跑美國學藝術本科去了。但是有一點,在每一步的成長過程中,儘管我不知道下面可能會發生什麼,但我一定是有個目標,長遠的目標不敢說,但是價值觀是有的,判斷什麼東西是正確的事情,簡單地說,就是對得起良心的事情。

另外一個,短期的目標要有,還要設置得高一點。也許在過中,我進步一段時間的時候,會發現那個目標已經不適合我了。調整是很正常的,實事最值錢。任何的經歷,不管是開心的還是難過的、挫折的,都可以是人生財富。但是要記住一點,合適的價值觀、道德標準、良心還是要有的,這樣的話,睡覺睡得安穩。不要太過糾結於短期的理想。理想可以是動力,不能成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