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2016: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只是為了教小孩畫畫?
北京工業大學的畢業設計展上,在工業設計專業不大的展廳裡,四個風格一致、功能各異的產品顯得十分有趣。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在某些高校,的確會有兩三個學生合力設計一件作品的傳統,但這種緊密圍繞一個主題,主打不同功能需求的產品組合,很大程度上會因為「組合效應」而獲得更多關注。
這四個學生分別是傢俱班的馬清怡、段倩倩和產品班的葛岳、高燕芳。他們的作品分別是針對兒童繪畫的繪畫課桌 Little Art、針對兒童木工課程的木工課桌 Little Work、兒童課內收納傢俱 Little Store 和兒童課程課外產品包 Little Painters。
繪畫課桌 Little Art
木工課桌 Little Work
收納傢俱 Little Store
課外產品包 Little Painters
細節考量均有出處
在
畢設展
上,四件產品和其他或外形出眾、或結構精巧的作品擺放在一起,設計癖確實花了一點時間,才注意到這套外觀上沒有那麼扎眼的傢俱和文具組合。正如他們的導師、北京立方創新產品設計公司創始人尹文海所說,「他們的作品沒有很炫的造型,而是一種非常樸實的設計」。
「樸實」對於這套產品來說是個準確的形容,在和四人分別談起作品構思製作時,幾乎每一個細節,他們都會講述一段對孩子行為的觀察和思考來闡述這個功能的來源。從去年 12 月份畢設剛剛開始,他們就到北京一家叫做小小運動館(Little Gym)的教育機構,研發課程、進行教育,同時也是為他們以「兒童產品」為主題的畢設做調研。所以他們的作品,是一套他們可以在上課過程中使用的產品。
繪畫桌 Little Art 細節圖
繪畫課桌 Little Art 設計者 馬清怡
馬清怡的作品 Little Art 是一款針對兒童繪畫課程的獨立課桌。一眼看來,課桌的特點是可開合和右側可以讓比滑落到課桌內部收納盒的缺口。但就是這兩個最顯而易見的設計背後,馬清怡都融合了涉及安全、人機關係、幼兒引導和教育等方面的不下七八處細節。
「上半節課主要是聽講,孩子肯定不希望視線有遮擋,所以桌子是閉上的;下半節課是臨摹,是一種安靜的環境。開啟了桌面之後,孩子自己就明白,進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而且繪畫的東西琳琅滿目,也會有一種角色代入感,自己就投入進去,所以就給他設置了包括畫袋、軟木板這些東西」,這是馬清怡關於開合桌面的想法。
「雖然它打開的角度已經很大,但孩子經常亂竄,有可能啪一下一拍,這邊畫畫的小朋友就被拍到。絕對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所以滿五金市場跑,就為了找到有緩衝作用的五金件」,馬清怡告訴設計癖。
馬清怡對安全性的考慮
馬清怡對兒童使用功能的考慮
畫筆滑落缺口的設計考慮的是用趣味性來引導孩子養成收納東西的習慣。在這個環節中,「掉落」這一動作,在馬清怡給缺口加了兩個切角之後,變成「孩子看得到過程的掉落」,來增加對孩子的吸引力。而在收納盒開合兩種狀態下,筆都要滑落到收納盒裡,也讓馬清怡廢了不少功夫。剩下的部分,不管是為了安全起見,用皮面遮擋桌面開合處的五金件,還是為了不讓收納盒影響孩子腿部活動空間而精心設計的桌面尺寸,基本上除了資料支援,全部來自上課時對孩子的觀察。
收納傢俱 Little Store 細節圖
收納傢俱 Little Store 設計者 高燕芳
高燕芳的大型收納傢俱 Little Store,在造型上比 Little Art 更加簡單,就是一個稍顯笨重的巨大木質長方體,但高燕芳的考慮卻並不少。最能體現她精巧構思的是油畫棒收納盒。首先,毛氈的應用可以保護裡面的油畫棒不被摔斷;毛氈加魔術貼分層的結構適應了油畫棒越用越短的特點;而木頭,是為了增加設計的質感。
「孩子對食物比較感興趣」,高燕芳說著,隨手掰開黃色的那個收納盒,沖著設計癖,「你看,是不是就像乳酪一樣」。這個收納盒可以拼插在傢俱內凹的形狀內,高燕芳告訴設計癖,因為她發現孩子喜歡拼插玩具。同時,拼插設計也是為了引導孩子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在這一點上,她和馬清怡的收納引導設計針對的是相同的問題,而她們都同樣突出了「遊戲性」「引導」「互動」這一類的詞彙。
Little Painters 課外產品包
課外產品包 Little Painter 設計者 葛岳
葛嶽的課外產品包,乾脆就把文具和課程用品的外包裝,做成了具有拓展性的拼搭積木。不用的時候就是一套方形的包裝,拆開的時候,用來包裝的小配件可以被組裝成各種形狀。
兒童木工課桌 Little Work 細節圖
兒童木工課桌 Little Work 設計者 段倩倩
段倩倩的木工課桌,針對的是他們將來設想開設的小學生木工課程。調研時,她聯繫了兩家開設兒童木工課程的木作工坊,瞭解了木工課程的上課流程,結合她在 Little Gym 的教課經驗,製作了這張兒童木工課程的課桌,同樣突出了收納功能。
無心插柳柳成蔭大概是因為土培得好
有趣的是,他們本是沖著創業去的。小小運動館是一家源自美國、主打高端幼稚教育的機構,現在這家機構想要開設一套兒童美術課程,於是由他們的畢設導師牽線與小小運動館進行合作。四人中唯一的男生、也是專案的牽頭人葛嶽告訴設計癖記者,他們原本打算自己開設一家機構。
直到今年的三四月份,四個人才把畢設作品的最終形態敲定下來。你可以說四個人只想著賺錢不好好做畢設,趕著 deadline 交作業;當然也可以說,他們把別人改了兩三版方案的時間都用來做調研,所以「一擊即中」,用戶需求把握精准。
設計癖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聊「課程」的時間多過聊「作品」的時間。從乾巴巴地展示圖片,到趣味橫生的教學,他們把講故事、變魔術、做實驗、做遊戲等環節一步一步添加到他們的課程中,「遊戲性」不斷增強。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馬清怡和高燕芳的傢俱中,會那麼突出用「遊戲」去引導孩子「收拾東西」。
馬清怡對 Little Gym 教室空間的調研
由於項目經驗有限,合作沒能繼續,但是小小運動館負責人孫卓認為他們的畢業設計作品「很有創意而且非常實用」,並且表示如果有類似產品,會考慮投入到課程使用當中。
開設少兒木工課程的「匠樂園」店主胡永剛在段倩倩畢設調研的時候,曾經提供了一份他們那裡的工具清單。胡永剛這樣告訴設計癖,「市場需求肯定是有的,像幼稚園、小學也都在配置這些手工環境,提高孩子動手能力」。連他自己也在製作和 Little Work 相似的木工課桌。北工大校園裡,很多前來看展的本校老師,對 Little Work 也讚不絕口。馬清怡的畢業設計展上的留言冊上,也有詢問 Little Art 售價的留言。
葛岳課外產品包 Little Painter 的調研與構想
設計是可以判斷對錯的
「設計是可以判斷它對錯的,經過嚴格培訓的學生,在調研時的觀察測繪,已經遠遠超越了美學範疇,而更像是一種科學研究,這樣的設計是可以被評價的。一個造型的好與壞因人而異,很難評價,所以並不具有廣泛的普世價值,而我們則更希望去尋求一種普世的價值」,尹文海這樣告訴設計癖。
馬清怡的市場調研結果則印證了尹文海的觀點,「能看到他們設計東西單一,覺得孩子需要什麼,就設計什麼。市場上有那種調節八九個角度的桌子,但感覺很雞肋,真正使用的時候,會發現沒人經常去動這個桌子」,馬清怡說,「對 3-5 歲孩子的設置,包括桌面角度的調節、孩子東西最後誰去收拾,他們也沒有想好,其實浙西事情都是大人去做,孩子自己做存在一定的危險」。
在畢設展上:從左到右依次是 Little Painters,Little Art,Little Store 和 Little Work
據四人說,根據學校要求,任教老師必須是一線設計從業者,因此大多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人脈、專案資源。畢設中的相當一部分作品,也都與品牌存在合作關係。這四件畢設作品的產生,顯然與北京工業大學的這種傳統與氛圍,脫不開關係。
四個人都表示他們從整個畢設的過程中獲益匪淺,可以聽出「用戶需求調研」已經成為他們今後的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之後,他們即將分道揚鑣,馬清怡和段倩倩準備先去設計公司,積累經驗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高燕芳因為喜歡小孩子,在一家美術教育機構任教。葛岳則繼續跟隨導師,進軍兒童教育行業。現在他在給北京一家小學設計選修課,還是準備把本科教育的課題制教學方法引入進去,利用大學四年培養出的「設計思維」和畢設的課程設置的經驗,去做點產品設計之外的事情。
[poll id="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