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迷戀手機和ipad,家長該怎麼辦?

現在的孩子成長環境和我們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了,各種玩具豐富而且多不說,最主要的是,數碼產品越來越多地佔據他們幼小的心靈。

家長都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就像我們小時候養蠶寶寶、掏鳥窩、下河摸魚等等,感覺很快樂,家長也不太會干預。但是縱觀現在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中總是被數碼產品環抱著:手機、pad,不是動畫片就是打遊戲……面對孩子們這樣的“興趣“,家長應該怎麼辦?

雖然通過調查我們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

有的寶寶家長會認為現在的孩子自由太少,長大之後又要面臨更大的壓力,難得快樂的時光就是小時候。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讓他做想做的事情,因此我不會干預他玩一些類似於pad的數碼產品。小孩子嘛,只要玩夠了就不玩了。

還有的寶寶家長會認為玩pad不如多看看書,童年時期的閱讀對人一生的影響意義深遠,玩pad不如多看看書。動畫片和遊戲都是消遣,對長遠的發展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對於寶寶長時間的沉迷於數碼產品,大多數家長心底裡總是有一份擔憂的。

原因簡單分析下:

1,長期沉迷pad對孩子有什麼影響pad作為孩子手中的一種“新型”遊戲機,處在一個多媒體社會的孩子特別容易接受這些高科技產品,但是,幼兒時期兒童的視力發育還不是很成熟,當他們近距離接近螢幕上強烈的色彩時,會對視力發展不利,容易導致近視。有人指出,這種電子產品是一種視頻早教,這種沒有“消化”過程的資訊接收,只看不轉動大腦,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失去思考能力。這些冷冰冰的電子產品會讓孩子跟家人交流和互動的機會減少,如果不加以控制,長久以往,孩子有可能沉溺其中,以致上癮,會對親人、老師、朋友和周圍的人和事冷漠無情,嚴重影響孩子的交往和發展。

2,動畫片和遊戲為何能吸引孩子動畫片和遊戲一般都畫面色彩鮮明,人物造型活潑有趣,對白輕鬆幽默,加上不停變動的畫面及誇大的效果,都是吸引孩子觀看的主要原因。學齡前孩子的專注力通常較一般大孩子為低,因此,快速變換的電視畫面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而且,對於學前階段的孩子來說,由於生活經驗較少,動畫片畫面會讓他們產生新鮮、好奇、想要探究竟的動機。兩歲到六歲的孩子,不但想像力豐富,也相當自我中心。在缺乏家人或者夥伴一起遊戲的時候,他們喜歡扮演動畫片裡的人物,在動畫片世界獲得滿足,或在玩角色扮演遊戲時,當主角去打壞人,這其實是一種對自我的投射,覺得自己和故事裡的主角一樣棒。

支招:寶寶迷戀pad家長應該怎麼辦?

1,以身作則:父母要把自己從電子產品裡解放出來

父母要經常抽時間陪伴孩子,不要把孩子交給沒有溫度的電子產品。有的家長自己本身就很依賴手機之類的數碼產品,即使是陪伴孩子的時候也不例外,家長離不開手機的狀態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會對父母的行為好奇,進一步也會像父母“學習”。而也有些家長比較忙,可能沒時間照顧孩子,他們為了打發孩子,經常會把手機拿出來讓孩子玩遊戲,久而久之,孩子便對遊戲上癮了。所以還是那句老話:“身教勝於言教。”父母希望孩子不要沉迷于數碼產品,自己就要先從其中“掙脫”出來。

2,制定規則:説明孩子選定內容,限定每一次的遊戲時間

在每次玩之前就和孩子制定遊戲規則,這個規則最好在友好的氣氛中協商制定,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張記錄表,用來記錄每次玩的時長。如果每次都不超過規定的時間(20/30分鐘),連續一周或者一個月以後可以給予適當的肯定和表揚。內容選擇上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儘量選擇一些益智類的教育遊戲。

3,有效陪伴:用親子活動代替電子產品,多花些時間陪孩子

親子關係的建立以及0-3歲寶寶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因此爸爸媽媽們在保證陪伴孩子時間的同時還要讓陪伴更有效。例如:和孩子一起離開城市,走進大自然;還可以一起去各種博物館轉轉;看場童話劇、參與親子遊、爬山、游泳……都是非常好的陪伴孩子的方式。

4,愛上閱讀:讓寶寶感受家長的愛與溫柔

書會給到人更多思考、想像的空間,對孩子的思維、推理、表達等能力的提升都是很好的載體。家長平時可以多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閱讀上,從而淡化數碼產品對他們的吸引力。

當孩子出生之後,繪本閱讀就可以開始了。最初的幾個月,孩子不會有什麼反應。但是孩子可以感受到講讀者專注的愛與溫柔。四五個月以上的寶寶,會在聽故事時做出明顯的反應。0-3歲的嬰幼兒專注時間較短,一次選一兩本繪本來分享即可。如果此外孩子有更多的需求,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意願讀更多的故事。但始終要記得,在和孩子一起讀繪本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認知通過書本發生了什麼變化,而是借由分享繪本故事你們一起度過了一段舒適溫馨的時光、構建圓融美好的親子關係。如果企圖通過繪本閱讀來對嬰兒認知進行早期教育,這樣的追求可能會令你得不償失,也讓孩子失去許多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