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降成本:不要老盯著工人工資


如何進一步抓好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再談兩方面意見。
第一,關於去杠杆的問題。眾所周知,金融風險主要來自高杠杆,我國的非金融企業杠杆率已經相當高了,但大量的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仍然是融資難、融資貴,形成了高杠杆和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強烈反差。究竟是什麼原因?根本問題在於我國金融的傳導機制扭曲了,沒有傳到金融應該支撐、扶持的方向。為什麼會扭曲?是因為很多金融企業的發展方向偏離了。怎麼來評定金融企業的好壞?主要看兩個能力:一是看金融支撐經濟,特別是支撐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能力有多大;二是看金融企業防控金融風險的能力有多大,這才是衡量我們金融企業是否健康發展的兩個標誌。但現在金融企業主要在擴大資產規模和追求利潤,這就偏離了正確方向,所以必然會產生傳導機制的扭曲,使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頑症。
最近網上炒得很熱的“萬科寶能”之爭就是金融傳導機制扭曲的實例。“寶能”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被網上稱作為蛇吞象現象,因為“寶能”跟“萬科”相比,其經營規模、盈利能力都存在很大差距。那麼,“寶能”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現在網上有個說法:“保險打頭陣,券商緊尾隨,銀行當主力,基金做通道。”“寶能”第一桶金是來自保險,搞了“萬能險”得到資金,然後將這個錢進入股市,券商又給予配資,使杠杆率提高了,接著用來持有萬科的股份,然後將這個股權質押給銀行,取得銀行理財資金,這樣一次一次,杠杆率又上去了。
試問,這種杠杆率怎麼會沒有金融風險?我們國家的高杠杆怎麼會下得來?如果都來玩這種金融遊戲,就可以在短時間裡把一個辛勤耕耘的幾十年的優秀企業股權拿過來;如果這樣的金融遊戲是合法的、合理的,那麼誰還願意去辛辛苦苦幹實體經濟?誰還會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倘若放任這樣下去,我們經濟將還要下行,金融風險的壓力還要加大。這種金融現象跟中央提出的“去杠杆、防風險”是相違背的。這個案例也說明現在的分業監管與混業經營的矛盾和監管上的漏洞,所以不抓緊推進金融改革,金融風險還會層出不窮,希望金融監管部門能重視這個案例。
第二,降成本的問題。有一段時間,媒體把企業的成本增加歸結于工人工資增長過快,這種說法是不完整的。降成本的重點究竟應該放在哪裡?現在大家的認識還不統一,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企業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我國的廣義稅收仍然過高,綜合稅收的負擔率網上披露是37%。不光是稅,再加上費,這樣的綜合稅負是很高的,此外還有能源的成本。綜合成本過高,絕大部分是政府行為造成的。所以,把這些成本降下來,必須依靠政府的行為。
當然,這兩年人員工資確實增長比較快,但必須看到,儘管企業一線工人、農民工的工資增長較快,其工資水準還是比較低的。北京的最低工資標準是每月1720元,大家想一想,在北京生活一個月1720元是怎樣的生活水準?光租一個房子的租金就占了工資大頭。同時,還要看到在這樣的工資水準下,物價水準還在高位,收入與分配差距還相當大。再者,工資調節主要是市場行為,要由企業自主。政府確定的僅僅是最低工資,而不是確定員工的工資水準,實際上,絕大部分員工實際工資水準早已在最低工資以上。所以說,我們可以適度地在最低工資增長上稍微放緩一點,但不要老是盯著這件事。
降成本的重點更應放在其他成本要素上,要讓企業明顯感受到成本是實實在在地降下來了,同時還需注重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水準,這才是我們的出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