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應對Terrible 2:父母不該說的話,你中招了嗎?

好像還是昨天,你的孩子還是那個繈褓中的乖寶寶,除了吃吃睡睡還什麼都不會,轉眼之間——

你家寶寶會開始得不到滿足,不管什麼場合就大聲哭鬧,耍賴!會愛打人,甚至出現咬人的情況。

“經常亂扔東西,蠻不講理”“說什麼都不聽,會開始和你對著幹嗎?”......

當你的寶寶出現以上情形時,那麼你們的寶寶就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Terrible 2(可怕的2歲)啦!!!

其實所謂的2歲反抗期,其實時間不一定局限在1歲,1歲半到3歲多的範圍,這一階段又是孩子細微事物發展的敏感期。這一階段,孩子對細小事物特別愛研究,自主意識很強,探索欲特別旺盛。

So,常常會出現文中一開頭的畫面,說什麼都“我不”...讓往東,立馬向西,更多時候她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作為兒童發展的一個正常階段,Terrible 2是孩子自身發展(需求)的一種表現。對於孩子日常、在父母眼中的“叛逆行為”,家長要轉變之前的做法,有效的溝通、有效的引導,這樣才可以讓孩子更富有主見、富有觀察力。

當然!下面2種做法當然不可以!

1、你怎麼那麼不聽話,你怎麼那麼不乖

面對孩子的反抗,不少家長因為感到失去控制、無能為力,一時沒有很好的應對策略的時候,就會產生這樣的言論。

(《怎樣說話才不傷孩子》沒有不會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口氣改變一點點,溝通效果大不同。愛與尊重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溝通技巧招招管用,說話方式妙趣橫生。本書通過列舉家庭生活中親子溝通中存在的種種不合適的問題,闡明了父母的言語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怎樣的影響和作用。親子間的言語傷害是最要不得的。)

但是這樣的粗暴話語,其實是在給孩子貼標籤,讓孩子受到傷害,而且這樣的粗暴可能會產生2種後果:一、讓孩子的對抗行為升級;二、高壓政策下,孩子身上的“刺”被磨光了,導致孩子壓抑自己,不敢表達真實想法。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種,久而久之,會引發其他的心裡問題。

2、XXX,不許在這樣

“不許、不可以、不准......”貌似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某一個危險或者某一個不合適的行為,都會開始注意大吼大叫。可你發現沒,無論你多麼的緊張,可沒多久他又換一種形式繼續開始。

例如,2歲多的孩子因為處於細微事物敏感期而企圖用把手指插進電源插座。如果你說危險會觸電,孩子理解不了。你說不要把手指插進去,孩子對著這個小孔特別感興趣,不能因為你說不要就不要啊!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準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中外教育史上,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這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瞭解的基礎上,給孩子充分的愛、自由、選擇。)

怎麼做?

1、提供選擇建議:讓孩子感覺是他自己給自己做主。

例如,2歲多的孩子,你叫他吃飯,他可能會說不要吃,如果你問他:吃米飯還是麵條,他就會願意做出選擇。即使孩子說不想吃,家長也可以說:午飯一定要吃,但是你可以選擇吃麵條還是米飯,這樣也容易除溝通的對立。

2、不應該滿足的:第一時間阻止,給一個替代品

對於不應該滿足的,通過第一時間的行為阻止讓孩子明白界限,同時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並教給(或討論出)孩子合適的方法。

比如,孩子玩插座,咱不可以去讓孩子體驗觸電的感覺,最好的就是阻止孩子這個探索,給他一個替代品。

(蒙氏早教幾何拼裝板,滿足敏感期寶寶對細微事物的探索。擺弄過程中,鍛煉寶寶自我探索、自我認知、自我發展的能力。)

不用跟孩子說太多原理,每次他這麼做了你停止他的行動,並嚴肅認真告訴他這不是小朋友的玩具,就夠了。孩子每次這樣的行為都受到了阻止,就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也會把興趣點放在另外的事情上面。

3、相對合理的要求:儘量滿足

比如,女兒冬天堅持想穿裙子,不穿補上幼稚園,可能家長或覺得不夠保暖,但其實這樣的問題無關大雅,給孩子選擇一條保暖的打底褲即可。因為這樣的小事情做爭執完全沒有必要。

4、潛在風險,用孩子接受的方式提前告知

家長不能隨便干涉孩子的探索欲望,而事實上確實有很多潛在的風險存在。與其讓孩子慢慢去發現危險,不如找合適的辦法儘快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問題。

(安全·兒童全方位教育教育讀本,好看的67個安全小故事,讓孩子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救意識,學會保護自己,讓爸爸媽媽擔心少一些。)

(系列書籍,其中包含了8本關於安全方面的書籍,戶外安全、出行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很多故事書就可以幫助到家長,對於一些危險的行為,當做故事去講,潛移默化的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不合適的。同時,告知正確的做法,孩子自己就會避開風險啦!

5、家有男寶、女寶的爸媽們,要根據性別特徵、心理特點去,在家庭教育中開展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尊重孩子的同時,教育也帶來很好的成果。

(女孩和男孩不同,她們敏感、任性、膽小、愛耍小脾氣。不少父母在教育女孩時,採用嬌慣的方式,什麼都順著孩子的性格和喜好。然而這種溺愛的教育方式會使女孩處於一種嬌生慣養的環境中,使她們更加嬌氣任性,養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不懂得尊重和關心他人,這對於她們個人成長和走向社將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不嬌不慣富養女孩》語重心長地指出,對於女孩,父母可以給她愛,但是一定要有原則、理智地去愛。父母要充分認識女孩的性格特徵、天賦和優勢、缺陷與不足,並採取不同于男孩的培養方法,運用最契合女孩心理特徵和成長規律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最優秀的女孩。富養不是嬌生慣養,不是任意妄為,而是給孩子安靜、平和、精緻的生活,在這種健康的成長環境培養女孩的自信。)

(男孩與女孩相比,天生精力旺盛,好奇心更強,破壞性強。不少父母在教育男孩方面,採用粗暴的打罵方式,而且有的父母在打罵男孩的時候,高舉愛的名義,口口聲聲說“我都是為你好”。殊不知,打罵男孩雖然能使男孩一時表面服從,但卻會令其產生怨恨、逆反、畏懼等心理,只會壓抑男孩的個性,甚至造成男孩人格的畸形。《不打不罵窮養男孩》強調尊重男孩的獨立人格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則,從瞭解男孩的特徵和走進男孩的內心世界開始,闡述現代父母應如何培養精英男孩,做個合格的好父母。其中包括怎樣與男孩溝通,怎樣誇獎、批評男孩,怎樣培養男孩的品格,怎樣提高男孩的情商、智商、財商等等,旨在幫助父母改變打罵男孩的惡習,與男孩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以科學的方式引導男孩健康成長。)

總之,孩子不願聽我們講道理是情有可原的,家長要瞭解孩子的想法。要注意的是,親子溝通不在於說了什麼,而在於孩子接收到了什麼。